关灯
护眼
字体:

脚步间的高原(152)

作者: 花间应有树 阅读记录

宅基地纷争

第一百六十一章宅基地纷争

七月之后白鸽村自从组建了新的村干部班子以后,在村支书王磊、村长黄三姑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平稳地运行,包括村子集体决定集资建设陕北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村,以及开发村落里古色古香的祠堂、四合院、乔家大院等具有关中特色的旅游资源,建立旅游步行街区,田野里新添加了七八顶大棚,由村里指导提供具体技术指导,承办户具体经营,贫困户或者集资的方式种植了荷兰瓜、圣女果、甜瓜或者草莓等稀有反季节水果,满足市场的新奇和需要,果园里经过镇里的宣传开发了采摘节,桃花节等时令节日,满足顾客和游客亲身体验的乐趣和需求。靠近黄河沿岸的地方建造了许多池塘湖泽等,采用桑树、养蚕、鱼虾等共生的方式培育链接式经营,比如桑树成全了蚕虫产生了蚕丝蚕虫排出的粪便养育了池塘里的鱼虾,鱼虾排出的营养物施肥壮大了桑树,使得原先的废物得到合理完善的利用,开发挖掘了荷花池,种植了莲菜和莲蓬,也培育出新品种的水稻,使得亩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村民自己办理的食品加工厂制作了红薯片、土豆粉、土豆薯片、枣糕、枣干和枣泥、苹果干片、梨膏、枣夹核桃等农副特产店或者销售向府谷县周边地市区,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至于农家乐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只是少部分家庭把自家的屋舍整修了部分,或者租赁或者经营成宾馆的形式向外来人群收取租金,使得原先地广屋舍稀少的村里房屋更加紧张,庄稼人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把庄稼地变成宅基地,因为土地或者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那怕一大家子的人挤窝窝共同吃喝拉撒地同一个大炕上也无所谓。但是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分家,当时由于人们穷怕了,再加上当时环境恶虐,吃不饱吃不暖,疾病肆虐,所以孩子们很难养大,所以一方面父母给孩子取名狗儿、大壮、精候等难听的名字好养活,另一方面孩子多了能防老,可以发家致富,所以当时最少的家庭都是两个男孩,或者一男一女,我见过的就是四女一男呢,这还不算什么,最夸张的是家里有四五个男孩的每当遇见计划生育或者人口普查的都早早收到消息躲得远远的,最主要的是户口上不去,最棘手的还是村里按照同一辈分里男性的人数分配宅基地,比如兄弟两人就是两套宅基地,做父母的只能跟随其中一个男孩生活,要是家里有四个男孩,村里还得给这户人家分配三套新宅基地呢,但是在林地紧缺,耕地不让破坏的前提下人们只好开发田间地头那种碎块的土地给他们分配地基,或者直接把耕地等全部收回来,然后由大队统一分配,有些人可能占领了自己原先的耕地位置上,有些人呢可能不得不跟大队理论,毕竟宅基地也有好有坏。例如王磊和王磊金两兄弟虽然还没有分家,但是他们也就是两套宅基地,一套老的房子原先是他们兄弟两人和父母同住,自从王磊和杨静静结婚后夫妻两人就搬出去了,居住在他们结婚前才装修不久的新房里,王磊金刚开始也是和父母住在老屋里,自从王磊金和张格格结婚后一大家子也没有分家,所以作为他们的父母可以与小儿子王磊金居住,也可以与他们的大儿子王磊居住,毕竟孝顺父母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就是分家了作为父母也可以去另外一家子去居住,所以福瑞和福贵也将面临这样的问题,更别说其他孩子更多的家庭了。居住在厚根家隔壁的李老头最近遇见了烦心事儿,他早年丧母,中年丧偶,接发妻子好不容易在临去前为他生了个儿子,从小就对于他爱护有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了,孤寡的他在中年过后又娶了一门亲事儿,第二任妻子为他生了个大胖小子,然后一家人也算过得过去,不敢说衣食无忧,至少一日三餐从没有落下,不满足生活现状的第二任妻子带着小儿子离家出走了,大儿子倒是有出息了考取上海交大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乐善好施的李老头把自己居住的那一院房屋从中间隔开,一半让厚根家暂时居住,一半自己居住小日子倒也愉悦,至于另一院新的庄基地则在他的名下,以五千多块私底下卖给了他的侄子李盛,也就是他亲大哥的儿子,原本这样安排无可厚非,但是矛盾也就出现在了这里,不管是装基地还是耕地和林地百姓都没有买卖权利,仅仅有使用权和租赁权,而且土地也不允许转让或者买卖,李老头叔侄两买卖装基地的这种行为本身就得不到法律的认同和保护,所以他们之间的买卖是违规违纪的,尽管他们实际的买卖关系已经存在,但是经不起村委会的质疑问难,所以李老头私下里找到他大哥商议此事,希望两家拿出方案来不要让事态向坏的方向发生变化。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这块地皮和附近的地皮被村里征用了准备建设一个苗圃,关于一些果树花卉的培育等,所以村里决定要么给附近被占地的村民们补偿一部分补偿款,然后由村委会从其他地方另外划出装基地补偿给村民,要么直接一次性给村民一笔征地费用由村民自行选择,至于为什么要占领村民的装基地而不用耕地或者林地还有其他土壤呢,这还与这一块的土壤肥沃有关系,因为李老头等村民的这块装基地原本就是田地,还顾不上建造新房呢所以不存在拆迁或者破坏原有土壤成分的问题,至于选择这片土壤的原因是因为这块地皮土壤里矿物成分丰富,尤其是稀有的富硒地和磷、钠、钾、锌等成分含量丰富,简直就是天然肥沃的化肥土壤,很适合种植庄稼培育苗圃和建设大棚,所以村委会才把补偿给村民的补偿款增加了不少,县里专门分析和优化土壤的部门对于这片土地越来越感兴趣了,并且表示会带回些土壤样本去市里做样本分析,争取尽快分析出土壤里具体的矿物元素,种植出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新品种。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老头家的装基地土地证在他手里,但是却被他的侄子买了去,现在矛盾就在于赔偿问题上,村委会里赔偿肯定是赔偿给李老头的,他侄子表示全部的补偿款必须归属他自己,李老头表示多少需要补偿给他一部分,毕竟现场补偿的数额是当初从他手里卖出去的好几倍之多,两家人因为补偿款的问题闹的不好,关系都生分了不少,相互谁也不肯让步,李老头坚持分一杯羹的原因是土地的手续在他手里,过户还得一部分费用呢,更何况现在的过户费都替他省下了,所以他理应得到一部分补偿,侄子李盛坚持不让步的原因是装基地现在都是他家的了,所以无论这块地皮他是建设房屋还是另作他用盈利后的后续问题都与李老头无关,他的理论是要是这块地皮赚钱了分他一部分,要是赔钱了是不是还得让他补贴自己,这显然不合理,也不合人情。现在这事儿出现了僵局,村委会只好出面调解这事,从传统美德方面和人性的方面劝解两人宜合不宜分,至于最终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以双方协商为主,毕竟邻里的纠纷矛盾还要以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从中调解为主,最后村支书王磊和村长黄三姑请来村里的族叔王崇喜出面调解此事,李老头和他侄子李盛态度顿时恭敬了很多,毕竟人的名树的影,族叔的气场和威望在那儿放着呢。只见族叔王崇喜佝偻着身子,面色紧紧地绷紧着,显然也在思索着这件事情应该如何决断,既不能伤了两家的和气,也不能助长他们唯利己不顾情分的歪风邪气,毕竟一个村里的近亲属不能把关系搞僵了,如果有必要这个恶人就要自己当了,不多时族叔王崇喜面色严峻地说: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这套庄基地的问题,扯皮纠缠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这样吧,我们换个思路考虑问题,族叔王崇喜慢条斯理,故作高深地和众人打着马虎眼,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给众人分析这个矛盾之所以难以调解的实质,族叔接着抬起干枯的手抚摸着下巴底一串白须沉吟道:假如没有这套地皮两家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那咋样可以使得装基地不属于李家叔侄呢?所以我的意见是村里没收这套地皮,然后分配给两人新的庄基地,李盛小子无非是想要属于自己的庄基地,所以村里既给你省下来一笔可观的过户费,还让你名正言顺地拥有了自己的地皮,过户手续可以随时办理,至于你私自购买村里集体土地的事儿组织就不追究了,为了体现村委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从专项基金里补偿你的五千块钱,作为你的精神损失,毕竟你也是受害者,但是你唯利是图的秉性村里不认同也不支持。至于李老头家私自买卖村里集体资产,并且身为长辈不懂得谦让和以身作则,对你的处罚可以是没收这套庄基地,从村里其他地方划拨一套同等面积的地皮给你安家落户之用,至于你的损失,村里念在你也不容易,就不没收李盛小子付给你的五千元买卖费用了,但是下不为例,要给后背树立好榜样呀!族叔王崇喜语重心长地批评教育他,村支书听到族叔三下五除二地就解决了这场纠纷,还为村里节省了很大一笔开销,不由暗暗感叹姜还是老的辣,最主要的是让李老头和李盛无话可说,随后他脸庞上笑容可掬仿佛花朵般献媚地搀扶着族叔离开了,一路上可劲地拍着族叔的马屁,显然很认同这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李老头则由衷佩服族叔的机智和狡猾,刚才他没有反驳的原因是族叔已经为他们叔侄争取到了五千元的利益,要是他们不知好歹的话,估计这五千元也要落空了,还得落下个私自倒卖白鸽村集体资产的骂名那样可就得不偿失了。显然聪明而势利的李盛也意识到了这点,要不他们两人能默契地接受了这个看起来还不错的结果,李盛真心地钦佩族叔的老道和世故,居然可以从问题的本质上刨析,从根本上瓦解了他们的阵营,两人此刻默契地相视苦涩而无奈地离开了,李老头不由叹息一声: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随后去村里找村干部协调安排新的庄基地去了,毕竟这是事关重大的事情,容不得马虎,免得夜长梦多,迟则生变。

上一篇:纪公馆 下一篇:军官之恋:少将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