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配的七零纪事(75)

作者: 曲沅 阅读记录

“舒家的,有你的包裹,齐齐哈尔市来的。”声音一听就是楼里那爱八卦的人,这些人天气好了一些,都喜欢聚在楼下。

舒母从窗户口探出头应了一声,就急忙从楼上跑下。

舒家住在三楼,舒母心急地差一点就从楼梯上滚落下去。

“是不曼曼寄过来的。”

“东北来的,肯定是啦。”

“这么大的包裹,舒家有福喽。”

舒母一到,几个妇女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道:“快打开看看。”

舒母勉强从包围圈里突围,看着两只手都抱不过来的包裹,心里又急又气,当着外人的面子上微红了眼圈,签了名字,叹气:“是我们家曼曼的,这孩子肯定又偷摸着节省了,我们哪要她省,你说说去农村哪几个日子好过的,也就是第一年。”

舒母说着声音就有些哽咽起来。

周围的人多多少少家里或是亲戚间有出去当知青的孩子,一听可不是这个理,等头年一过,怕是要舒家省衣节食地去补贴闺女了。

舒母就在这个时候,抱着包裹上了楼。

她不敢表现自己有多吃力,只是暗暗估摸着包裹里面是什么才这么重,又想着回头要怎么补贴舒曼。

等回了家,关上门,舒母迫不及待地拿了剪刀打开包裹。

里面东西不少,舒母打开信封,看了一眼,只认识几个字,看了看,又叹口气,心里埋怨舒父怎么还不归家,要不然她不就能知道信上说了啥。可让她这个时候出去问别人,舒母是一点想法也没有。

把信放到一边,舒母开始查看包裹。

除了给舒安的毛绒衣,狼皮、人参须外,舒曼又放了五斤的小米、两根哈尔滨红肠和几块晒干的野猪肉。

这么一个包裹差不多花去舒曼六十多块钱,这还是白玉英和杜鹃凑了分子友情赞助了吃食部分。

小米是白玉英硬塞过来地,说是对身体好,适合舒安吃。舒曼收了小米,也就没有拒绝红肠和野猪肉,心里想着往后多做一些肉食给她们送去当做还礼。其实也是她没有想到送吃食,以为大城市怎么也不缺口吃的。这话是没错,但也吃不上多好就是了。

舒母看着一堆东西,连连叹气,一时之间恨不得写了信回去好好说说舒曼,怎么可以浪费这些钱呢,有钱就应该自己吃好喝好才是。

门口就传来敲门声。

舒母下意识站起来走过去,忽得又走回去,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好,放到柜子里面锁好。

门打开,看到来人,舒母眼皮跳了跳。

“舒安妈妈,在干啥呢?”

“准备煮饭呢,这不等一下老舒要回来了吗?”舒母不想让开,但这人自来熟地走了进去,在屋里转了一圈有些失望地坐下。

舒母这下更不好走开,只能坐到对面。

“晓华妈妈怎么来了?是居委会有什么事情吗?”

董母笑笑:“这不是听说舒曼有消息了吗?我这是关心关心街道上居民下乡子女的生活情况。”

“舒安妈妈,舒曼在那边还习惯吧?要我说着下乡也是不错的,舒安年纪也不小了,往后总得腾个屋子出来结婚。对了,怎么没看见舒安呢?我上回路上看到他脸色好得很,可见出去走走上班还是蛮不错的。”

“哪有什么习惯不习惯。”舒母神色淡淡地:“要不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谁不想呆在家里呢,我们家虽小,但住个女儿还是可以的。”她从没有想过以后儿子结婚就要把女儿赶出去,不能制造好的条件,那是他们做父母的没本事。可现在谁家里不是这么过,她们家条件还算好的,也有家庭十几口人住的屋子还没她们家大呢,照样不是儿孙几代结婚生子。

反正董母这话她不爱听,也不想听。

至于董晓华这个人,舒母以前没什么想法,但现在一想到要不是她,自己女儿也不可能去东北那地方,心里更是淡淡的。若非因为抱着和舒安同样的想法,觉得舒曼说不得有回来的机会,这个门,她都不想让对方进来。

“是这么个理,现在讲究男女平等。我们家就晓华一个女儿,往后小两口结婚住不开也可以住我们那。”董母看着舒母说道。要是以前,她真看不上舒家,可前几天在路上见到舒安,脸色红润许多,那周身的气质看着就和别人不一样。再者舒母现在说再多,舒曼还不是去农村了,往后舒家的一切不照旧是舒安的。比起别人家里好几个累赘,儿子女儿一大堆,舒家是在简单且舒父舒母脾气又好。董母也知道女儿被自己宠得有点坏脾气,琢磨了几天,也打上舒家的主意。刚才在居委会听到辨认说舒曼寄了老大的包裹过来,心里琢磨着东北那地方好东西也不少,往后舒曼若是在那边结婚了,兴许还能帮衬舒家。

所以说,董母这是来打探消息也是传递自己的意思。

这嫁女儿嘛,架子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了,话是透出去了,但明面上还得男方主动才是。

然而舒母就算暂时不愿意得罪董母也断然不可能接她这话,只是拼命打着太极,直到舒父回来,董母讪讪站了起来。

“舒安这是还没有回来啊?”

舒父说:“他最近报了个什么培训。”

董母这才无奈离开。

她一走,舒母也顾不得计较,关上门就拉着舒父开柜子。

等看到那堆东西,舒父下意识就要掏香烟。

“你早戒了。”舒母说道。

舒父愣了一下,看着那些人参、狼皮不发一言。

他心里不好受。

“对了,还有信呢。”舒母转身把信递过去。

舒父打开看,舒母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囡囡咋样了?这东西怎么说?”

舒父眉眼舒展,笑着说道:“我们曼曼能干着呢,现在当了代课老师,以后怕是不用下地干农活了,就是农忙的时候可能要帮着忙几天。这些东西是她孝顺我们的,吃食则是一起的知青给的。”孝顺是其次,主要是看样子一起的知青是个不错的人,这样也不用担心舒曼受太多委屈。

“我倒是不想她太能干。”女人家和男人想的角度不同,舒母知道女儿是什么样的人,现在猛然间转了个大变,怕是经历不少没有在信中说出来。“你看这毛绒衣,打得可真好。”就舒母也不敢说有这样的手艺。

当时要说是别人做的,舒母也不会信的,她是相信女儿的。

“尽想着臭小子。”舒父故意说道,其实心里也有些小吃醋。这当父亲的还比不上哥哥呢,可一看到狼皮和人参又高兴了起来。

“这个到时候给孩子姥姥送去一些。”吃食的话,不是小气,是东西不多,送过去也分不上几口,且舒曼信里特意说过是想给父母兄长尝尝她们那的美食。

信上,舒曼特意用了俏皮的语气来写。

等晚上舒安回来看到后,心里一样抽抽的,特别是听到舒母转达的董母那番话,神色顿时冷了下来。

“她的话,妈你别听就是了。我暂时不打算结婚。”

“这……”舒母有些着急了,她还是想抱孙子的呢。

“妈,你别着急。我这身体还没有彻底好,总不能害了人家姑娘。再说了,之前那么多年,爸爸和你为我操心,妹妹也受了那么多委屈。总得让我回报家里几年。”最重要的是,董母那番话,舒安还是听进去了。这家太小了,若是娶了媳妇进来,妹妹因此没了睡觉的地方,那还不如不娶。

这些话,舒安却是不会说出来的。

他把毛绒衣仔细摸了摸,放到柜子里面,打开床头的台灯,抽出一本会计学看了起来。

……

待在东北的舒曼不知道舒家那边经历了一场床位保卫战,还涉及到她自己。

只是算了算时间,上海那边应该受到包裹了,想着舒家人应该怎么高兴后,舒曼就把这事丢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