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妃做歹:皇上我要废了你(267)

作者: 莫小苏 阅读记录

祝枝山笑道:“真是住一起的人,默契果真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

文征明放下书本,“伯虎,张公子住在你家?”

“是啊,嫣儿来苏州府寻亲,也没个熟人,我便邀他住在我家了。”

文征明点点头,没再说话,低头继续温书了。我心里打鼓,拜托!不要再提我住哪儿的问题,就为这个朱佑樘都快和我绝交了。

“浇到没?我来时雨还很大呢。”祝枝山问。

“有点湿,不算严重。”我放下书袋,一屁股坐到座位上,摆弄桌案上的毛笔。

“怎么?不高兴?”唐寅坐到我旁边。

“没有,想起朱佑樘了。”我如实回答。

唐寅脸色一变,把《论语》放到我面前,不悦地说:“嫣儿,他只是你的一个朋友,何必时时惦记。还是和征明学学,多看书,把落下的功课补上!”

“那我补到明年也补不完啊!”除了李梦阳送的唐诗宋词外,我再没碰过一本书,这要补的话,还有个头啊!从《三字经》、《千字文》说起,一直到四书五经,可绕了嘴了,这要全背下来,不得要了我小命?

“不补就永远补不上!嫣儿你认真学着,有不懂的地方,我辅导。”

我苦着脸,“我不爱学,背不下来。不能学以致用,太没意思了!”

祝枝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嫣儿若是不学的话,那明年如何参加童试?”

“我本来也不想考啊。”我咕咚一句。

“什么?”祝枝山没听清。

唐寅耳力好,说道:“无论考不考,既然来了,还是要学的!”

“是是是。”我应付着,翻开《论语》,随便找一章,机械读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

“啪,啪,啪!”几声清脆的掌声响起。我抬起头,见周臣走到课堂中央,拍手道:“大家静一静,老夫今日要向大家再介绍一位新童生!”

祝枝山小声说:“伯虎,你没白取得童试第一。你瞧!这几日竟有新童生来,定是因你为我们‘六艺’争了光,书院名气大了,慕名而来的人才多的!”

唐寅笑笑,“有新童生总是件好事。”

“那是,兴许和嫣儿一样与众不同呢!”

我拄着下巴听着,全不在意。可我发誓,在下一秒钟,唐寅就后悔说“有新童生总是件好事”——走进课堂的新童生不是别人,正是朱佑樘。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嘴随即张得老大。开什么玩笑,朱佑樘怎么也跑“六艺”来了?

瞬间感到右侧传来的刺骨寒意,扭头一看,唐寅眉峰紧锁,不经意流露出强烈的敌意。我哭了,朱佑樘啊,你没事闲的跑这儿凑什么热闹!我好不容易和唐寅无性别差异打成一片……

周臣介绍道:“这位是朱佑樘,从今天起,他要和你们一同学习,希望大家可以和睦相处。”

四周响起了友善欢迎的掌声,我跟着众人轻轻碰了几下手指尖。再看唐寅,他压根没动手指头,脸色极其难看。也不知为什么,他对朱佑樘充满了不满和抗拒。祝枝山也觉出气氛的微妙变化,傻乎乎问道:“伯虎不舒服吗?脸色不太好啊。”

唐寅根本没听见,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住朱佑樘。我也不敢插嘴,只能悄悄偷瞄着,生怕一个不小心,“仇恨转移大法”让他把火撒到我身上。

祝枝山不明所以,问我知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摇摇头,我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唐寅讨厌朱佑樘,朱佑樘也不待见唐寅,可原因就不清楚了。我还犯嘀咕呢!也许真是上辈子有仇?

朱佑樘深深看了我一眼,上前一小步,抱拳施礼,“在下朱佑樘,京城人士。此次来苏州府小住,有缘和诸位大明才子成为同窗,实属荣幸。”

唐寅眼风扫向别处,故意不睬。

周臣道:“嗯,朱佑樘啊,我看你就坐在……”

朱佑樘抢在周臣安排前开了口,“先生,我与张嫣,张公子是故交,不若让我坐到他身边的空位。”

周臣颔首,“好,你且去吧。”

我无语,满脸黑线,呆呆地注视着他一步步靠近,心中乱做一团,却不得不承认在担心、疑惑之余,夹杂着难掩的开心和兴奋。我始终行着“注目礼”,直到朱佑樘朝我笑笑,缓缓坐在我左边的位置上。

我一个激灵反应过来——这下真热闹了,左有朱佑樘、右有唐寅、后有祝枝山,简直是三面合围!我还能突围出去吗?抬头看了眼周臣,不,四面楚歌,纵然突围成功,也得落个刎颈乌江的下场。我摆着“苦大仇深”的脸,把头能埋多深就埋多深,以缩头乌龟+鸵鸟的造型示人。周围的空气越发清冷稀薄,我被压迫得有些呼吸困难,咬牙坚持。哎,谁叫我确实不知该以何种态度同时面对这两个人,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副见不得光的衰样。

周臣在桌案后坐好,开始了今天的课程,“今日老夫带大家学习《论语》为政篇。大家把书……”

“周先生!”唐寅突然打断周臣。我一惊,他不是个不知礼的,怎会在课堂上如此放肆?我隐约感到事情与我,不,是与朱佑樘有关。

“哦,伯虎啊,何事?”

我快速瞄了眼唐寅,只见他站起身来,向周臣施礼道:“先生,伯虎偶得一副上联,一时技痒,想请诸位同窗帮忙对出下联!”

周臣责备:“这里是课堂,伯虎的对联该留在课后才是。”

“先生,急才急智,错过了便没有感觉了。”

“是啊,先生,唐兄既得一佳联,想来定是难得的绝妙好句,不若说来与众共赏。”

我是说什么也想不到朱佑樘能帮唐寅说话。转头看向他,正赶上他收回与唐寅对峙的视线,含笑看着我。轻叹口气,或者说他接受了唐寅的挑战更为恰当。人家武林高手靠武功解决女人的问题,把个女人抢来抢去,咱文人墨客不能动刀动枪,就改为了诗文PK。可悲的是,唐寅不知道我是个女人,朱佑樘啊朱佑樘,你是白接受挑战了,毫无意义嘛。

周臣想了下,“好吧,伯虎说来听听。若是佳句,便可作罢;若是俗套,就得认罚!”

“好!”唐寅自信满满,看着朱佑樘道:“在下的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愿求下联一副,还望不吝赐教!”

“好联!”祝枝山由衷赞赏,“单一上联,便情景交融,韵味十足!”

周臣道:“枝山不要只说好,可有下联?”

祝枝山想了想,“有倒是有,但不及伯虎的上联精彩。”

“无妨,说来听听。”

“枝山的下联是‘亲情,友情,世上情,情情挂怀。’”

周臣点点头,“情意本无价,确实系心间。对的不错,征明,你可有下联?”

文征明道:“学生一时想不到合适的下联,只有一联,勉强应对。‘春景,秋景,苏州景,景景迷人’。”

周臣道:“读书对景致,的确勉强。”又问:“可还有谁想到合适的下联?”

坐在前排的,好像是叫刘宝强的,起身道:“学生也有一下联‘歌声,琴声,音乐声,声声开怀’。”

周臣道:“歌舞升平,尚可,尚可。还有没有?”

刘宝强隔壁桌的周铭接道:“学生也得一联,自觉不错,愿说来与众人同赏,‘多福,多贵,多发财,多多益善。’”

周臣骂道:“满脑子富贵财帛,难成大气!”

众人哄堂大笑,连我这个不懂对联的人也笑了出来。听说这个周铭是周臣的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因此才有机会来“六艺”读书。可他偏偏没这个自觉——没水平就别装嘛,和我一样老实猫着不就得了。非去凑这个份子,自取其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