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宫檐(656)

作者: 阿琐 阅读记录

这日散朝后,玄烨便当众邀请诸位重臣,夜里到慈宁宫一聚,众人谢恩领命,恭送皇帝下朝,待玄烨离去,大臣们起身,彼此看了看,三五成群地离开了。

这就一年了,那些曾扶持先帝走过十八年的老臣,都感受到新君与先帝的不同,这个孩子的眼中,从未路过恐惧。

索尼离开时,与佟国纲对上眼,一老一少说着话远去,这边厢鳌拜冷哼一声,对身边的遏必隆道:“今晚带你的女儿进宫吗?”

遏必隆应道:“灵昭得了风寒,怕是不能进宫。”

“啧……”鳌拜很是不满,“别让孩子有什么病灾,落人话柄就不好了。”

遏必隆则道:“元旦那日,苏克萨哈的女人,对着贱内冷嘲热讽,当众嗔笑灵昭是庶出之女。”

鳌拜冷笑:“先帝和当今,都非嫡出,没人敢真拿这些做文章。”

遏必隆轻声说:“可是鳌大人,选皇后,出身很重要,灵昭的娘本也是小妾生的,她自己也是妾……”

鳌拜撇撇嘴,不耐烦:“那你把新夫人休了,扶侧夫人到正位,不就得了?”

遏必隆为难地说:“那如何使得。”

是日夜里,紫禁城张灯结彩,比除夕夜还要热闹,王公贵族及家眷,无不盛装打扮进宫赴宴。

虽然只有一年,但朝廷和皇室表现出的,显然希望先帝那一页能彻底翻过去。一切重新开始后,新君恩泽天下,君臣同乐。

宴席上,玄烨孤零零地坐在上首,时不时向大臣们赐酒,偶尔接待几位大臣亲王的问候。

但他自己还不能喝酒,皇祖母有令,他在十六岁之前,不能饮酒。

“大李子,我想解手。”玄烨喊过大李子,轻声道,“能离开吗?”

大李子笑道:“当然能,不过您心里有个准备,您站起来,这所有人都会跟着站起来,您别慌,大大方方地让他们坐下就成了。”

玄烨干咳一声,便扶着大李子的手站起来,果然宴席上好大动静,所有人都放下酒杯筷子,乌泱泱地站了一片。

玄烨稳稳地说:“诸位爱卿坐下吧。”而后自顾往祖母这里来,向祖母请辞说他离开片刻。

玉儿方才见孙子处变不惊,很是欣慰,含笑道:“去吧,路上仔细冻着。”

玄烨离开大殿后,便脚步匆匆,一泡尿可把他憋死了,再回来,只觉得神清气爽,大摇大摆地走着,远远看见柔嘉姐姐和二姐姐,带着几位年纪相仿的姑娘在玩耍。

“绕过去吧。”玄烨说,“别惊扰她们。”

大李子知道皇帝的用意,皇上很明白自己的处境,以及王公贵族们对新君后宫的渴望,他眼下多和女孩子说句话,都是是非,所以自己要先谨慎。

他们从边上绕过去,赶着回宴席去,沿着长廊走,玄烨不经意抬头,却看见对面宫檐下,站着个陌生姑娘。

她手里提花灯,轻悠悠地转着,像是自己一个人玩儿得很好。

而另一头,是柔嘉姐姐她们的笑声时不时传来,女孩子们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这样的光景,玄烨觉得似曾相识,可一时半会儿也记不起来了,不然让祖母和大臣们久等,赶紧带着大李子回宴席上去。

舒舒转着手里的灯笼,并没有察觉皇帝一行,玩儿腻了,抬头看一看笑声传来的方向,便把灯笼递给身后的宫女,沿着原路回宴席上,安安静静地坐在祖母身边。

玄烨再回到上首,舒坦极了,也有胃口吃东西,再一低头看,又见刚才那姑娘,不过人家已经坐在了索尼家的席上。

这日夜里,人人都在议论今日列席的女孩子们,苏麻喇也不例外,对格格道:“索大人家的孙女,性格怎么有些孤僻,不爱和人打交道,一整天也没见她说过什么话,规规矩矩倒是不假。”

玉儿说:“可我听元曦的额娘讲,赫舍里家这个女儿,活泼可爱,她不会骗我。”

苏麻喇道:“不如下回再问问吧,自然只能问佟夫人,问旁人,都是是非。”

“佟家的人……”玉儿若有所思,“过去科尔沁虽强,可离得远。如今,佟家是大清开国以来,第一显赫且紧随皇帝的外戚家族,我不能不多考虑一些事。”

苏麻喇道:“真是一天到晚,没有不操心的时候。”

玉儿说:“二十年这么过来,我早就习惯了。”

苏麻喇很是心疼:“再十年,一定能过上安逸日子。”

玉儿却笑道:“怕是不容易,你别看玄烨听话,这孩子,脑瓜子里藏的事儿多着呢,将来必定也会闯祸,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呢。但只要我们的皇上,一心为国为民,积极求上,就算闯祸,大风大浪,我都会陪他一起闯。”

第698章 玄烨伤着了吗?

苏麻喇在格格眼中看见了希望,令人伤感的是,这份希望也曾在她眸中为了先帝而燃,可十八年来,眼睁睁看着他们摇曳、晦暗,熄灭……

只听格格兀自念叨着:“大臣们还是那些人,难对付也能对付,可将来玄烨的皇后和妃子们,我真是想象不出来,福临若能从一开始就有段好姻缘,也许一切还能有希望,是我害了他啊……”

苏麻喇当做没听见,将蜡烛一盏一盏吹灭,最后检查了寝殿里的烛火后,便道:“早些睡吧,这年也算是过完了,接着一年忙到尾,保重身体要紧。”

“苏麻喇。”玉儿在黑暗中轻声问。

“还有什么吩咐?”

“我会过上安逸的日子吗?”

“当然会,一定会。”

似得上苍庇佑,康熙元年一开春,就得到好消息。

郑成功本忙着去苏禄国打西班牙人,但因长子郑经与四子的奶娘私通产子,而遭长媳之父,南明兵部尚书唐显悦致信斥责“治家不严,安能治国”,他一怒之下病倒了。

郑成功命属下郑泰上岸斩杀郑经和他的母亲,奈何郑泰等人,认为夫人和大公子不能杀,上岸之后,拒行郑成功旨意。

郑成功病得不轻,清廷获悉此事,便商量着如何打击郑氏,从中谋利。

玄烨在朝廷上听他们说,要斩杀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挖掘郑氏一族留在内陆的祖坟,并礼遇沿海投诚的官兵,给他们田地。

散了朝之后,玄烨来慈宁宫向祖母复述这些事,玉儿听到挖坟掘墓这些,温柔地问玄烨:“是不是觉得他们很残忍?”

玄烨道:“孙儿虽希望将来能劝降郑成功,将台湾归入大清版图,但眼下的形式,郑成功不断向南开拓,占领诸多海事要塞的岛屿,可见他野心勃勃,又怎么会投降我大清。这样的人,便是敌人,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孙儿赞同大臣们的决定。”

元曦端着切好的瓜果站在一旁,本是兴冲冲拿来给儿子吃的,听玄烨这番话,她愣住了。

玉儿也很惊讶,本以为这么小的孩子,会害怕杀戮血腥,她甚至担心玄烨是硬撑的,便循循善诱:“玄烨心里若有觉得不合适的地方,不好对大臣们说,只管对皇祖母说。皇祖母会向他们转达你的意思,虽然暂时还不能说是皇上的意愿,可事情若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你也会觉得开心,是不是?”

玄烨道:“国家大事,不能被孙儿一人的意愿左右,要为天下苍生计。”

玉儿神情一振,也肃然道:“好,玄烨说的好。”

待玄烨吃了瓜果,回书房去念书,玉儿和元曦送他到门前:“看看,你儿子多出息,元曦啊,你比我强,生了那么好的儿子。”

元曦笑道:“可若没有您,哪儿来的玄烨呢。”

玉儿挽着儿媳妇的手道:“你是有儿孙福的人,只管享福吧。”

是年五月,一代英雄撒手人寰,而郑经不满叔父郑袭控制台湾,在金门一带发起兵变,自称延平王,整军下海登岛,从叔父手中夺下郑氏大权。

然而这一系列动荡,令郑氏大军元气大伤,三年五载之内,再无力与清廷对抗。与此同时,吴三桂在云南奉旨斩杀朱由榔,自大清入关十八载,镇压反清复明之势,终见成效。

上一篇:梦殇天下 下一篇:魂中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