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吾皇爱细腰(124)+番外

作者: 陆戚月 阅读记录

“……知、知道了。”她有气无力地应道,抓着他袖口的手也松了开来。

“你可别想着阳奉阴违!”赵弘佑瞪着她,板着脸道。

“真的,臣妾会乖乖的在宫里头,乖乖按时服药,不耍小性子,也不整日窝在屋里犯懒,偶尔也到园子里多走走,更不会像昨夜那般光着脚丫四处走。”为了表明她真的老老实实听进心里去了,苏沁琬睁着明亮的大眼睛,满眼真诚地望着他回道。

赵弘佑满意地点点头,奖赏般在她唇上亲了亲,“乖乖的,朕得了空便来瞧你。”

“好……”苏沁琬这下再没那些缠绵心思了,耷拉着脑袋应了一声。

直到脚步声渐渐远去,她才抬头望了望很快便消失在眼前的明黄身影,突然重重地叹了口气。

她怎么就喜欢这么一个管她管得比她爹爹还要严,啰嗦起来比她娘亲还要啰嗦的人了!

若是将来有了孩儿,在孩儿的面前他也是这般管束自己,那她岂不是再无半分当娘亲的威严了?

一想到这个问题,她便觉得未来简直是让她再不敢生出期待了。

“待将来小世子出生,娘娘也算是能放下心头大石了!”余太妃的贴身宫女觅云一边为她挽着发髻,一边笑着道。

“本宫担心了这么多年,如今总算是暂且松了口气,待到瓜熟蒂落,真真正正抱上孙子那一刻,方是彻底放心啊!”余太妃吁了口气,感慨地道。

自儿子成亲始,她便没有一日不担忧他的子嗣,哪料到前头那个儿媳妇却是个短命没福的,不但自己早早便去了,更是连一儿半女都不曾留下来,生生让她愁了好一段日子。

更让她无奈的便是儿子又立场要守满一年,她无法,只得将为他择继妃的计划暂且搁置了下来,老老实实等过了一年,这才重新选了谦王妃的娘家最小的女儿杨汀柔。

这杨汀柔果然是个有福气的,进门不满一年便怀上了她的小金孙。

至于乔英淇的儿子,以他那些女人的手段来看,将来他膝下无子也算不上什么意外之事,这一辈的赵家男儿便只得他与瑾儿,若是他无后……

余太妃眼中满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她与二郎的儿孙继承祖辈大业,千秋万代延续下去,而他们,也能合葬一处,再无人能够分开他们了。仅是这样一想,她的脸上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欢喜甜蜜的笑容来。

“太妃娘娘。”正暗自高兴间,小宫女有几分不安的声音在她身后不远响起,余太妃连忙收敛思绪,眼角余光望了她一眼,扬声问,“如何?让你到御药房取的滋补药材可都取回来了?”

“回太妃娘娘,御药房的管事公公说要暂且等几日,如今一时半会的倒也凑不齐。”小宫女怯怯地回禀。

“这么大一个的御药房,连本宫想要些滋补的药材都寻不齐全?”余太妃皱眉。只转念一想便明了,前段日子因了江常在一事,如今御药房可谓是彻底大换血,管事的换了一批又一批,燕贵妃这次可谓是损失惨重,就是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报复回来。

至于那个扶不起的江常在,哪怕当初怂恿她去争宠,又为她在宫宴献舞提供了帮助的人正是她自己,可她依然对江常在的遭遇无半分同情。

成王败寇,既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便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罢了罢了,本宫便等几日吧!”余太妃挥挥手,不甚在意地道。要这些东西无非是打算给儿媳妇补补身子的,靖王府如今也暂不缺,等几日也算不得什么。

下了早朝回到御书房,赵弘佑正批阅着奏折,郭富贵轻步走了进来回禀,“皇上,靖王求见!”

他皱眉停了手上动作,如今的他对与余太妃有关的一切都是厌烦得很,更不必提这个从余太妃肚子里爬出来的赵弘瑾。

“传他进来!”将笔扔到一边,靠在椅背上揉了揉了额角,压抑那又要隐隐冒头的烦躁之感,他冷冷地扔出一句。

郭富贵自然察觉他语气所含的冷淡,也不敢多话,躬着身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只一会的功夫,靖王赵弘瑾迈了进来。

行过礼后,他沉默了半晌,赵弘佑也不理他,随手又拿起笔又批阅起奏折来,仿佛完全不在意殿内站着这么一个人一般。

也不知过了多久,赵弘瑾突然‘扑通’一下跪在了地,让正全心投入奏章中的赵弘佑唬了一跳,抬头见他如此模样,两道浓眉拧得更紧,可却仍是一言不发,静待对方反应。

“臣弟此次前来求见皇兄,是、是希望皇兄念在臣弟这几年一心一意办差的份上,以及臣弟即将降生的孩儿份上,请皇兄赐臣弟一个恩典,准臣弟将母妃接到府中颐养天年,臣弟此生永记皇兄隆恩,愿为皇兄效犬马之劳,绝无二心!”

赵弘佑一时竟是愣住了,倒料不到对方此番来竟是为了此事。可是,如今他正追查着当年父皇、母后及余太妃的往事,又怎可能这般轻易便放她出宫过安乐日子!

他暗地冷笑一声,面无表情,语不含温地道,“本朝并无宫妃出宫居住的先例。”

“臣弟知道此番请求着实有些不妥,可大齐建国日子尚浅,一时半刻的许多事也未能完善,有子宫妃离宫随儿居住在前朝可是出现过的。请皇兄开恩!”赵弘佑一咬牙,将姿势摆得更低。

他自然知道今日此行未必能成事,可自那日见了谦王妃的异样后,他总是无法安心,总感觉若是再不将母妃安置到他的眼皮底下定是会出事,这才硬着头皮前来,只希望赵弘佑能念在这几年他全心全意为他解决各种难事的份上,许他一个恩典,让他将母妃接走,远远地避开宫里的一切。

赵弘佑却道,“前朝正是有着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规定,这才惹得天怒人怨,百姓流离失所,各路英雄豪杰奋起反抗,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我大齐自建立后,无论是太.祖皇帝,还是文昭皇帝,无一不是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探索让百姓安居乐业、大齐愈发富强之路,如今倒是要循亡国之君做下的那些于社稷、于百姓并无甚益处的旧例?”

赵弘瑾被他这般一反驳,一时竟是无言以对,只能将头垂得更低,更坚定地跪在地上,大有他不应允便不起身的架势。

他这副样子,却让赵弘佑想到了当年,当年的赵弘瑾每每想向父皇要些什么东西,便总是摆出这么一副可怜又倔强的模样,可却每每让父皇心生怜惜,回回让他如愿。

可以说,永德朝的三皇子赵弘瑾,皇帝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的。相比之下,赵弘佑这个唯一的嫡皇子,却时常被文昭皇帝训斥。两相对比,又怎不让朝臣多想?

如今见赵弘瑾居然拿出对待父皇的招式来对付自己,赵弘佑蓦地大怒,抓起桌边的茶盅向他掷过去,只听得‘啪’的一下清脆响声,那茶盅在赵弘瑾膝边被砸得粉碎,几滴茶水飞溅到他脸上,可他却仿浑然不觉一般,依然跪着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