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千娇百宠(79)+番外

作者: 若磐 阅读记录

“青青?昨天那个女人么?”

韩拓终于把人对上号,难怪昨天那女人知道顾婵是王妃,还自认十分了解她。

不过,这会儿,他又有点觉得顾婵是在昨晚的刺激下,才发出这么一个小可怜似的梦境来。

“梦里我只管给你治病?我没把你抢过来娶了么?”韩拓笑问,打算把顾婵的注意力引开。

“为什么要抢我?”顾婵有点跟不上他的思路。

“因为不管是上辈子,这辈子,还是下辈子,你都是我的。”

韩拓说着,翻身将她压住。

上辈子她是呀,却不知道会不会有下辈子,顾婵一壁想,一壁红着脸展开自己迎接他……

*

顾婵不知道韩拓如何处置江怜南的,反正从那日起再也不曾见过她。

回到幽州时已是初秋,与他们前后脚踏进王府大门的,是从京师来的信使。

太子病逝了。

这则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醒了沉醉在新婚甜蜜中的顾婵。

前世的时间与之极其吻合。

顾婵记得很清楚。

元和帝白发人送黑发人,哀伤过度,也跟着一病不起,不到过年便驾崩,之后是韩启登基继位,改年号为嘉德。

然而,在忐忑不安中渡过数月,她以为的事情却没有发生。

元和帝病是病了,但有萧鹤年在,自然康复无碍。

转眼已出正月,顾婵满十六岁了,生辰那日她从韩拓那儿得了一匹大宛马做礼物。

这事儿的起源是傅依兰。

在幽州长居的日子里,顾婵与傅依兰两个不时互相走动,慢慢也建立起友谊。

傅依兰的个性很直率,甚至有时稍嫌不通人情事故。

不过顾婵并不介意。

因为有江怜南母女两个的例子在先,顾婵太知道有些人明面上和善圆滑,内心里却多算计,反倒是傅依兰这种有一句说一句,心里想什么嘴上说什么的,相处起来简单不累。

“拿绣花针可比拿刀剑难多了。”

傅依兰丢下手里的绣花绷子,不无丧气地抱怨道。

顾婵凑过去看看,“我觉得你进步很快呢,”她诚心诚意地夸赞道,“你看,你这针脚多细密整齐,腕力好就是不一样。”

“好吧,”傅依兰受到鼓励,继续绣起来,“我相信你说的,毕竟是你做出了风靡京师的靖王斗篷。”

她们两个如今已非常熟稔,熟到可以随意开玩笑,也可以将自己的糗事讲给对方听。

比如,傅依兰第一次提起“靖王斗篷”时,顾婵没忍住告诉她那其实根本只是半成品。

“你为什么好端端的想起学刺绣呢?”顾婵发问。

傅依兰这日突然跑来找她,开门见山地便要拜师学艺,完全不管顾婵是个半吊子的事实。

“前些日子,我娘带我去相看,男方家里嫌弃我不通女红。”傅依兰一点也不隐瞒。

顾婵听了,满心不平,“那是他们不识货,何必为了他们改变自己。”

“不是为了他们,”傅依兰道,“只是,突然发现原来这会成为自己的弱点,就想着学一学别的女孩子们都会的事情,免得将来碰到心仪的人时,又被嫌弃。”

说到后面,语气极欢快,显然并没受到打击。

“真正与你有缘之人才不会在意这些。”顾婵真心道,韩拓也从来没有嫌弃过她这不好那不会的,不是吗?

“而且你会的那些旁的女子羡慕还来不及。”她想了想,又加上一句。

“才不呢,羡慕我什么,连我娘都整日念叨我是个假小子。”

傅依兰深深地叹口气,她其实还在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继续做个假小子,还是变回“正常的”女子。

“我就羡慕呢,”顾婵神秘兮兮地,“我想学骑马,你教我好不好?我教你刺绣,你教我骑马,做交换。”

傅依兰答应得极痛快。

要学骑马,自然得先有马,而且要出门去,也得告诉韩拓。

没想到韩拓却有了意见:“为什么不找我教你?”

因为自从太子去世后,韩拓每天都非常的忙碌,经常神色也严肃沉重,顾婵轻易不想打扰他。

可是她真的非常想学,希望下次随韩拓出远门时可以陪他一起骑马奔驰。

“既然是为了我,当然也应该由我亲自教你。”

韩拓下了定论。

然而,有了马,还没等到天气回暖,冰雪融化,能去庄子上教学的时候,与瓦剌交界的边境之处便传来了坏消息。

☆、第65章

    瓦剌铁蹄踏破边关,挥军南下,直逼大同城下。

韩拓又将率军出战。

顾婵的心情却与上次大不相同。

那时她心知韩拓必胜无疑,轻松自在,毫不担忧。

这次……

若按前世轨迹,新帝韩启为巩固自身地位,准备着手实施削藩政策,只是靖王与楚王皆手握重兵,对他威胁不相上下,首先选谁下手一时难以决定。

正巧晋王因宁浩淫辱逼死晋王妃一事对韩启外家宁国公府不敬,韩启便将目标定在晋王胞兄楚王身上,借口国库空虚,不能兼顾,决定以河南大旱受灾的百姓为先,大肆削减地方军队供给。

当时楚王正领兵抗击瓦剌入侵,战事艰难,请援被拒不算,还被告知今后半数军需得依靠自己解决。

这事不是秘密,很快便在军营里传开,自己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国家却连最基本的吃穿都不愿提供周全,一时间士气大受打击,军心涣散,被瓦剌连番强攻,终至惨败,十几万大军折损超过三分之二,连楚王都战死沙场,再不能归。

顾 婵那时住在深宫,并不可能详细了解每次战事,而这一战她之所以记得清楚,皆因韩启决定削减军需时,身为户部尚书的顾景吾极力反对,数次在早朝时据理力争。 奈何韩启主意早定,根本不为所动,再加上实有私心,顾景吾的意见再合理也是与新皇离心,最后被韩启一道圣旨外放,远至福建再任布政使,并兼管海事,连带顾 松也受牵连,一同被调遣出京。

自从韩拓接管楚王旧部,顾婵就隐隐生出对这一战的担忧。

在山西时,她曾暗中提醒韩拓,故意问他:“王爷长居幽州,鞭长莫及,如何安排布防才能补不足?”

当然,顾婵是真的不懂,韩拓也不会怀疑什么,他的考量本也有此一着。

可是天底下本就没有全然稳妥、绝不会被敌军攻破的防御,该发生的事情怎样也挡不住。

更何况,大同本就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有“北关锁钥”之称,瓦剌部新汗斯达吉是好战之人,野心极大,自然少不得一番动作。

议事结束已是四更,韩拓回到寝间,和衣在顾婵身边躺下,反正五更便要启程,左右不过歇上一个时辰,何苦再洗漱折腾。

他连被子也没敢掀起来盖,就为了不吵醒顾婵。

虽然不舍,想同她说说话,但更怕她落泪,倒不如就这样,等她睡醒了,他也已离开,省去分离时的伤心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