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千娇百宠(15)+番外

作者: 若磐 阅读记录

“如果我亲自把龙涧草带回来,你会不会改变心意,答应嫁给我?”

顾婵突然记起韩拓下崖前问过的问题,那时她无暇去想,甚至干脆忘在了脑后。

愿意吗?她问自己。

韩拓消失在云雾中之后,她脑子里纷纷乱乱闪过很多念头。

钦佩他的勇敢,也担心他的安全,怕他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遇到危险,再也不能回来。

韩拓本来是可以做皇帝的,未来几年里,他还会打好几场胜仗,保卫大殷的疆土和百姓。如果他真的出了事,顾婵会愧疚,他是不相干的人,不应当因为她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也有那么一瞬间,顾婵想起了前世那个闷热的夏日长夜,或许韩拓提前死了,并不是坏事。如果他死在这里,启表哥就不会被他篡位夺命,姨母也不会受辱。

这恶劣而自私的念头很快便消逝了,当韩拓最终平安无事回来,顾婵的喜悦是真实且发自内心的。

她希望他平安无事的活着。

顾婵曾听父亲说过,韩启登基后的一些作为,确实有有愧于天子之位。前世里她一直害怕韩拓,不可能心甘情愿做他的皇后,但也知道韩拓之所以能够篡位成功,除了他本身的能力,还有韩启失了人心的缘故。自古有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反之亦然。顾婵认为自己与韩拓站在对立面,是因为宁皇后与韩启是她的亲人,纯粹出自于感情。

可是,无论如何,这辈子,她都不想再嫁韩拓一次。

“王爷为什么想娶我?”顾婵问。

她想知道韩拓一夜之间改变心意的原因,就如看诊般,对症下药,才能劝服他打消这一厢情愿的想法。

韩拓的左臂一直揽在顾婵腰间,保护她不要掉下马去。此时,听了她的问题,他手臂微微用力,将她的身体向后带,直到轻轻靠在他胸前。

“你现在改变主意,愿意嫁给我了吗?”韩拓不答反问。

顾婵昨日已经拒绝过他一次,这回便尽量说得婉转些:“一路上,王爷实在帮了我太多,这样的恩惠,我真的不知应该如何回报。”

韩拓轻笑:“你觉得,以身相许如何?”

他俯在顾婵耳边说话,她甚至能感觉他吐息间温热的气息,而他冰冷的嘴唇也仿佛正在轻触她冻僵的耳朵。

顾婵咬唇不答,她才平复不久的心脏又开始猛烈地跳动起来。

韩拓坐在她身后,看不到她的表情,却能感觉到怀中的身子一僵,这是紧张与抗拒的表现。

“好了,我是同你说笑的。”他大笑道。

顾婵同样看不到韩拓的表情,只能靠听觉来分辨,他笑得那样爽朗,想来并没有恼怒,她跟着他笑,身体也放松下来。

韩拓的声音再次响起:“不过,本王从不无偿帮人,一定会向你索取回报的,待本王想好了需要你做什么,再告诉你。”

☆、第12章 慈母忧

梧桐院正房里,宁氏斜倚床栏,身上盖着厚厚的冬被,头上戴的大红抹额衬得她面孔更加苍白。

她本来只是易乏,寻思也许过年期间四处串门累着了,虽说自己向来身体康健,但幽州地处偏远,与她生活了三十几年的京师完全不同,水土不服下身体受到影响也不定。

原想静养几日应无大碍,偏偏家里出了一对不省心的儿女。

正月十五那夜,宁氏吩咐小厨房煮好了汤圆,等出门看花灯的孩子们回来宵夜。谁想左等右等不见人,过了子时却见到哭着回来的碧落,这才知道宝贝女儿顾婵不见了踪影。

顾景吾当时就派人把顾婵最后露面的笔墨铺子别样局围了个水泄不通。别样局的老板收了顾枫的掩口钱,保证过守口如瓶,可架不住连番审问威胁,最后还是老实交代出来。

待知道原来是顾枫与顾婵两人一起作怪,顾景吾夫妇倒还放下一些心来,只要不是顾婵遭了拐子便好。顾枫年纪虽然不大,到底是个男孩子,又自幼拜师学了武艺,有他在旁照顾应该出不了大事。

不过,顾家的护院依旧连夜追出城去。

人是追到了,却只有顾枫一人。

顾枫一五一十把前因后果交代,宁氏听后便两眼一黑,晕了过去,醒来以后只是垂泪,茶饭不进,卧床不起。

大夫来看,也只说受了刺激,是心病。

正月十七晚上,靖王的近卫长李武成前来拜访,告知顾家人顾婵平安无事,且有靖王亲自护送,请众人不必担忧。

按说心药到了,应当好转,宁氏的情况竟逐渐加重起来。

大夫前前后后换了几位,都诊不出原因,开得全是补身体的汤药。

幸而,昨日李武成送来顾婵亲笔所书的信笺,说已在返程的路上,宁氏今日才略有起色。

“夫人,把药喝了吧,姑娘这一两日便到家了,夫人别再担心了。”宁氏的大丫鬟巧月一手捧着青瓷药碗,一手拿着舀了药汤的汤匙,边喂药边劝说。

郑氏正坐在床头的红木雕花绣墩上同宁氏商量今日的晚餐,便也跟着劝道:“夫人,婵姐儿素来乖巧懂事,这回也是为了您才会离家,要是她回来看到您的病反而加重了,心里该内疚了。”

宁氏人在病中,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多日来全靠郑氏变着法儿的煮一些香口的食物,才勉强能用一些。

郑氏毕竟不是顾家真正的奴婢,宁氏对她向来宽和,若是说话久了,都会让她坐。

同样是做母亲的人,郑氏自然比刚满十七岁尚未出嫁的巧月更能劝到点子上。

宁氏就着那匙更将药喝下,神色依旧恹恹的:“我不是担心她的安全。”

靖王声名在外,又有近卫随从,安全自是无虞。

但顾婵一路和他同行……

宁氏从前丝毫未担心过女儿的婚事。论家世,宁国公府是皇亲国戚,永昭侯府又是得势的,顾景吾深得元和帝重用,前途无量。论人品相貌,顾婵也不输同样家世的任何一位姑娘。

顾景吾夫妇两个商量过,等女儿十五岁及笄了再议亲,要选一个人品才貌出众的少年郎,婆母性情也要和顺。最好门当户对,若不行,宁可低嫁也不高攀,这样他们以后才能护着女儿。定了亲,走完三书六礼,还要将顾婵多留两年,到十八岁再过门。

可眼下这桩事如果传出去,顾婵恐怕就只能嫁给靖王了。

郑氏在世家大族做过媳妇,虽说那世家落魄了,但规矩同样不少,心思一转就明白了宁氏的担忧:“旁的事也不紧要,婵姐儿才多大点儿人啊。算起来,靖王也是哥儿姐儿们的表兄呢,不是外男。”

还有一句郑氏没说,在她眼中靖王是再好不过的女婿人选。

皇帝的儿子,出身无人能及。又能征善战,有真才实干并非纨绔。相貌么,没见过,但皇帝女人自然是美人,生出来的儿女肯定也不会差,再说男人又不以相貌论长短。

能嫁给这样的人,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开心还来不及,有什么可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