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千娇百宠(108)+番外

作者: 若磐 阅读记录

再想想,又气哼哼加上一句,“亏得我那时还以为姐夫是英雄豪杰,没想到他……想来真是年少无知。”

“难得顾大人如此明白事理,真是英雄出少年。”

孙润昌听得顾枫与自己看法相似,更多生出几分亲近之心,伸手拍他肩膀称赞一番。

却不知哪里气力使得不对路,顾枫胯.下坐骑忽地尥了个蹶子。

顾枫身手好,骑术也精湛,抓了缰绳,三两下便将马儿制住,毫发无损,不过虚惊一场。

倒是孙润昌吓得不轻,扯着缰绳策着马,躲开顾枫那匹马儿几步远,自认处在安全位置才停住。

人安置妥当,才有心情感叹,“如今为了我,令顾大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孙某实在是心中有愧。”

顾枫豪情万丈地一挥手,“嗨,这算不得什么。真说起来,咱们两家也沾着亲不是,我还能跟启表哥……”

他突然住了口,轻咳一声,又续道,“不好意思,我从前叫习惯了,一时忘记改口。我是说我还能跟着皇上称呼您一声小叔父呢。所以,小叔父就别客气了,也别再叫我什么大人,称呼我潼林便好。”

沾亲带故,救命之恩,同仇敌忾,随便一样都足够让两个男人结为至交,更何况集齐三桩。

因此,顾枫说得诚恳,孙润昌受得也爽快。

“好好好!”他连声道好。

既然是自己人,当然要为新认的大侄子出谋划策,“潼林不如随我一起回京师罢了,反正届时有皇上为你做主,也无需再担心逃兵之罚。”

不用顾枫自己提,孙润昌也记得他曾是韩启的伴读,姨表兄弟,年纪相近,又从小一处读书长大,孙润昌理所当然认为韩启愿意对顾枫照佛一二。

“我也想。”

顾枫只说了三个字,面带犹豫,语气吞吐,与他给人爽利痛快的印象大有差别。

孙润昌也是多年官场里浸.淫过的,这点察言观色的本事当然有,便问道:“你有何顾虑?不防直言,且看我是否能助你解忧。”

顾枫跃下地,牵着马走到路边树下,盘起双腿,席地而坐,摆出准备推心置腹,长谈一番的姿态。

孙润昌自是跟随着,在他身边坐下。

之后便听得顾枫一声长叹,“小叔父,不瞒你说,若是从前,我当然毫不犹豫地立刻投奔皇上去。但是现在……我不知道皇上现今究竟如何心思。之前家父被皇上贬去福建……我一直在前线,通信不方便,也不知到底发生何事。小叔父,你一直在京师,可知道家父被贬的内情么?”

“这你可问对人了,”孙润昌一拍大腿,徐徐道来,“说来无非是皇上要减军需,顾尚书反对,两人起了争执,于是……其实说起上来,皇上是心寒,觉得自己嫡亲的姨夫偏了心,一切事情决断都向着靖王。”

“皇上这绝对是误会了。”顾枫连忙解释起来,“家父自幼教导潼林,顾家人不拉帮不结派,只忠于天子一人,只站天子队,是天子帮,天子派。这是永昭侯府一门百余年来安身立命的根本宗旨,父亲又怎会为姐夫与皇上作对。”

他一脸担忧焦虑,絮絮叨叨讲了一大堆,生怕说得少或者不诚恳,便讲不清楚,要落下罪名一般。

孙润昌再次拍他肩膊,只是这次将赞许换做安慰,“潼林莫要担心,有你今日这番表现,待回到京师,由我面圣阐明详情,皇上便会知道你心之所向。”

“潼林不胜感激。”顾枫作揖致谢。

“如你适才所说,我们都是一家人,何须多礼。”孙润昌道。

说罢,才想起自己这话怕是有拉帮结派的嫌疑,担心天子帮的顾枫瞧不上,连忙补多一句,“更何况,我都是照实说,对不。”

事情就此抵定。

两人分了干粮和水,伴着初升的朝霞,将就吃了一顿早饭。

“潼林尚有一事不明,想请小叔父指教。”

顾枫吃饱喝足,忽然想起一事,凑近孙润昌身前,神秘兮兮地问起,“皇上圣旨里为何说姐夫与敌军有来往?可是查探到何事?”

“这个……”孙润昌迟疑着,只说了两个字便住口,反问顾枫道,“你不知道?”

顾枫摇头。

孙润昌又问:“你真的没发现?”

顾枫再次摇头。

孙润昌本来不过是想诈上一诈,顾枫毕竟长期待在军队里,万一靖王当真有什么不轨的举动,顾枫又是他小舅子,能知道一些也实属寻常。

但看顾枫摇头摇得那叫一个诚恳,大眼睛里全是好奇,就差在脸上写一笔“等你讲秘密给我听”了。

可见他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诈出机密好立功的计划没能成功,孙润昌收了那份心,便开始对顾枫卖弄起来,“皇上想收回兵权,让靖王回京师去,那便总得有个适当的理由不是。总不能说,你最近又胜了几次战事,表现太好,所以请你回京师歇个大假。”

看看,看看,便是以有嫌疑待查之罪夺靖王兵权,他都敢不遵从,若用其他方式,当然更不可能成功奏效。

孙润昌出京师时本还有那么一点点觉得,皇上这时候如此做不太恰当。

但见识过了靖王其人之后,再想想当年他解救京师围城大难旗下兵士的勇武,孙润昌便觉得还是应当趁早将靖王收服。

不然等他大胜归朝,保不齐会闹什么幺蛾子出来,那时可当真没人治得住靖王的军队。

如此想来,皇上年纪虽小,做事不但没有不恰当,还深谋远虑,早着先机,总而言之,皇上不愧是皇上,英明啊!

顾枫闻言,恍然大悟,拍着大腿道:“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皇上在军中安插了眼线,探查出什么重要事项。”

至于靖王身边到底有没有细作,孙润昌则毫不知情。不过,他可不会当着顾枫的面承认自己不够格儿知道所有机密,所以嘴上拐了个弯儿,将话变个说法,“这个嘛,据我所知并没有。”

“那依小叔父所见,皇上是否需要这样这般人手?”

顾枫问得认真,孙润昌却不好答话。

皇上到底要不要在靖王身边安插细作、探子,他孙润昌一个翰林说得哪里能作准。

他思索半晌,才道:“依我所见,想办法取回兵权才是正事。”

说完了,孙润昌都忍不住想给自己拍掌。

本来嘛,放个细作,也不过是暗搓搓地查探事情,再密报过来,情报再多再细致,又不能真的改变什么事。

而皇上登基后一连串动作,谁都看得出,这是快要容不下靖王了。

所以重点之中的重点,便是兵权一事。

可是,顾枫想法明显与孙润昌不一样,他兴致勃勃道:“小叔父,皇上在军中安插眼线也是正事,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皇上对军中各事了解得越清楚透彻,才更容易选择适当的时机,成功将兵权收回手中。”

听起来倒是挺有道理,孙润昌顺口问道:“可是这样的人选上哪儿去找?贸贸然收买士兵怕会走漏风声,往军中进人恐怕也会惹人怀疑,届时防备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打探到机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