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幸福农家妇(9)

见王兰眼睛红红的,杜君心里也是不落忍。他拉过王兰扶着她坐下然后说道:“让你受委屈了。”可不是受了大委屈,王兰刚才可是被几个嫂子指着鼻子骂,她从小就泼辣,父母又偏疼,哪里受过这个气,但是为了杜君,尽管十分难受,她也忍了。没办法,他们太需要钱了,杜君买书,买纸笔甚至考试那几天的吃用,哪都得花钱。

本来王兰结婚前她娘也给了压箱底,但是俩人结婚以来,杜君整日看书,根本不下地,一点儿工分都不挣,家里家外全靠王兰一个孕妇操持。王兰又时不时的给杜君开个小灶,虽然她的压箱底足足有一百块钱,但是现在也花的几乎不剩下什么了。正因为如此,她才会趁着家里收了麦子,想跟她爹娘借点儿钱,谁知道被她几个嫂子闹腾的这么难看。

“没事儿,我不委屈。君哥你别担心,现在是爹不在家,等晚上爹回来,我再跟爹说说,从小爹就疼我,再说你考大学这可是大事儿,他不会不支持的。”见杜君眼里满满都是关心和心疼,王兰瞬间满血复活,刚才挨的骂似乎都不重要了,杜君高考这件事儿才是大事儿。

“算了,咱们手里还有几块钱,那本儿参考书我就不买了。到时候在从家里拿点儿干粮,坚持坚持也够了,我不忍心你受这种委屈。”说起来杜君对王兰倒是真心的。他身体弱,小小年纪就来了农村,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这日子过得真是苦不堪言。

不仅如此他挣得那点儿工分儿除了自己吃,有时候还得寄回家里一些,家里只有他大哥一个人有工作,下面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呢。有一段时间他是十分怕家里来信的,因为家里一来信也就意味着他要挨很长一段时间的饿了。那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天都是黑的,前方看不到一点儿光亮。

王兰就是那个时候来到他身边的。王兰父亲是生产队的队长家里劳力多,日子过得很是不错,因此王兰便时不时的补贴他。王兰就像是杜君黑暗人生中的一抹阳光,但是那时候杜君没想着要跟王兰结婚,因为他坚信自己是迟早要回城的,王兰虽然不错,但是却不是那么合适,因此他倒是经常躲着王兰。

但是后来杜君大病了一场,全都是王兰跑上跑下的照顾着,人生病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杜君也不例外,病好之后他便跟王兰在一起了。两人结婚之后,因为他要考试王兰便一人挑起了家里的担子,让他一心一意的考试,为此真是受了不少委屈。今天被人这样指着鼻子骂的事情虽然发生的不多,但是暗地里被埋怨数落也不少。

杜君不是铁打的,被这样的人全心全意的对待,他对王兰真是又感激又心疼。现在说的话也是实心实意的。

“不行,你的书必须得买,你放心,爹对你考大学这件事儿也是赞同的,等他回来我磨磨他一定没问题。再说咱们只是借钱又不是不还了。等你考上了大学回了城,咱们翻倍还他们。大嫂他们就是眼皮子太浅了。到时候咱们只给爹,就不给她。”王兰气势汹汹的说道。她就是这样,永远都坚信杜君一定能考上大学,去年杜君考试失败,自己都灰了心,她都没灰心。

看王兰话说的俏皮,杜君也笑了,他说道:“好听你的,谁让她给咱们兰兰气儿受。”

“来赶紧吃饭吧。”王兰被杜君逗笑了,示意杜君赶紧吃面条,这碗面还是她顶着几个嫂子的白眼做的呢,不过她不在乎。

“来,一起吃吧。这么一大碗我也吃不了。”杜君见王兰时不时的瞟一眼面条的样子,心里一阵酸楚。说起来王兰自从怀孕之后什么好吃的都没吃到,有点儿细粮都给他了。毕竟谁家舍得总吃白面呢,这一碗面条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见杜君把面条夹到了嘴边,王兰十分甜蜜的吃了一口。小两口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的把面条吃完了。这时候的王兰虽然苦但是却是十分幸福的,很久以后,这段时间的幸福光阴仍旧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第8章 五个韭菜盒子

今年的收成不错,等交了公粮以后,按工分分粮食吴家分了不少。崔荣梅见到粮食入了地窖心里开心,见三个小孙子围着她要吃韭菜盒子,她也就应了。三个孩子懂事儿,光是他们捡的那点儿麦穗也够吃一段盒子了。

在吴家要是包饺子蒸包子拌馅儿全都是吴红儿的,做韭菜盒子也不例外。先在院子里割了一大把韭菜洗净切碎,打了三个鸡蛋,家里没有虾皮,但是却有点儿木耳,吴红儿也准备了一些便开始拌馅儿。看着三个鸡蛋打下去,崔荣梅就是一阵肉疼,再看女儿到的那些油,她心都疼了。 “你这败家闺女,怪不得都说你拌的馅儿好吃,糟蹋了这么多好东西能不好吃吗?”

不过她也没再说别的,她都念叨好多遍了,但是这丫头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她都习惯了,总归也不差那三个鸡蛋和一勺油。吴红儿拌馅儿,崔荣梅便和面,舀了几碗白面又和了一半儿的玉米面,没办法人太多,就算是刚分了麦子下来也不能敞开了劲儿的吃。别人不说,光是家里的三个儿子就能吃满满一大盆子韭菜盒子。等面和的差不多了,崔荣梅则开始烧火。

在锅底放了一点儿油,吴红儿开始炸了。做盒子,烧火和炸都是十分讲究的,火太大容易糊,炸的人手脚不利索也容易糊。吴红儿的三嫂因为大着肚子的原因,就在一旁干些擀皮,包盒子之类的活儿。至于大嫂和二嫂因为今天家里刚分了粮食的原因,现在都回去收拾粮食了,估计得过一会儿在过来。

或许别人会觉得这么算吴红儿三哥家里一定会吃亏,毕竟就算两个老人再能干也搁不住一大家都在这儿吃的。实际上陈香枝是最爱掐尖要强的,她占别人的点儿便宜容易,要是别人占她的可就难了。要不然吴红儿给三个侄子做个蒸蛋也不会偷偷摸摸的。

就像是今天这种情况,如果王荣花和高桂棉不拿点儿什么东西过来,陈香枝可不会就那么算了的。

果然到了吃饭的点儿,王荣花和高桂棉就来了,她提了两斤猪肉,村里不像是城里吃个肉啥的还得凭票买,如果同村的有人家杀猪,也能买点儿解解馋,或者用粮食换也行。粮食在这个时候可是硬通货,不仅能换猪肉,水果,鸡蛋,豆腐通通都能换。

今天也是巧了,村里有一家这几天要娶媳妇,杀了一头猪,准备吃一半儿卖一半儿,正巧被王荣花赶了个正着,她就割了两斤过来。农忙的时候一直在婆家吃饭,割两斤肉也说得过去,王荣花是家里的大嫂,她不爱为一点儿蝇头小利跟老三家的吵。再说家里的两个孩子平时都是婆婆和小姑带的,就算不看着妯娌也得看婆婆。

相对于王荣花的两斤肉,高桂棉拿的东西就不怎么出彩了,她拿了十五个鸡蛋过来。鸡蛋供销社里收购是六分钱一个,十五个也就是九毛钱差不多。但是如果去城里私底下卖了就不只是这个数了。因此十五个鸡蛋,不多但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