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书我不穿了!(91)

“问不问的?不问我可走了。”萧君泽懒得继续和他扯。

“朕想问,如何才能平定南方之寇?”元宏沉声道,他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完成伟业,一统天下。

“你的大将军王肃不是已经给你答案了么?”萧君泽懒懒道,“他哪日没有和你说南寇要完,你也喜欢听这个,我要是捡你喜欢的说,那就和他能说得差不远。”

“平定南寇,难在何处?”元宏皱眉道,“去岁朕三十万大军南下,可说人事昌盛,但天时不利。如果找那些理由,总是能找出来的,那岂不是永无征伐之时?南寇近在咫尺,他日终将是社稷江山的一大忧患,朕何敢自安?”

南北朝,两朝最大的功业,就是吞并对方,所以,南边的刘宋、萧齐,稍微有些力气,就会举兵北伐。同样地,北魏只要有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南下,打一仗耗尽积蓄后,再过两年,再打一次。

“难在陛下国中不稳,”萧君泽淡定道,“百年前,前秦符坚起第长安,百万大军,称挥鞭断流,最终后却依然落了个风声鹤唳、身死国灭的下场,陛下,你自问,可以如秦灭楚国那般,倾全国之力,大军南下么?”

元宏沉默了一瞬,缓缓道:“可晋灭西蜀东吴、一统天下时,也非是军臣一心。”

“那不同,”萧君泽悠悠道,“晋统一天下,是因为蜀汉之中,人心不齐,诸葛丞相死后,本土蜀人已经占据高位,不愿再为刘禅的大汉卖命。而东吴,更是在孙权死时,大诛江东权贵,孙家与刘家,他们都是外来者。”

“南朝不同,”萧君泽继续道,“南朝是世家大族推举而出,是世族权贵所系。”

说到这,他唇角微微扬起,问道:“陛下啊,你设定九品中正制,定汉室四姓。你觉得,若是南下征战,江南世族,为了保持他们的士族名录,会不会拼死以抗?”

九品制在北魏推广后,门阀已经定死了,南朝要是灭了,他们可就不是士族了。

元宏沉默一瞬后,缓缓道:“若是南下功成,朕也不是不可再重定门姓。”

“且不说这话南人信否,”萧君泽笑道,“国中已经定下的朱门甲第们,可愿意将这权柄分析给南人?”

元宏皱眉道:“岂容他们不愿?”

这话就说得太可笑了,萧君泽微笑不语。

他能想办法么?当然能,别的不说,蒙古人那纵横天下,加了配重的投石机,能轻易轰碎厚重的城墙,把后世战法改写,这玩意,对他真的不难,甚至他还能搓出大威力的加农炮,让后世筑城,不再需要城墙。

但是,没有必要啊。

如今胡汉矛盾都让北魏吃不消了,要是再加个南北矛盾,他的发展工业计划不知道要遭遇多少波折,不如修河,把矛盾大量消除才是。

元宏似乎也明白了其中紧要,他眉头紧锁,陷入思考。

冯诞送萧君泽出来,轻叹一声:“君泽,陛下毕竟是帝王之尊,你平时说话,还是莫要太过冒犯。”

“我这话,已经很委婉了,”萧君泽告诫道,“阿兄,他这身子亏空不少,你在他身边,让他多休息,否则……也不是长寿之相。”

冯诞露出苦笑,点头道:“多谢,为兄将好生与他说道。”

萧君泽点头:“对了,阿兄,你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奇怪的事?”

冯诞摇头:“不曾,虽然有些烦心事,却也平常,算不得奇怪。”

萧君泽皱眉道:“什么烦心事,又是你那些弟弟妹妹搞出什么麻烦了?”

有元宏护着,这世上也就家事能让冯诞烦恼一下了。

冯诞长叹一声,说起他那妹妹,因为当年在宫里生病,便出家休养,不想一辈子青灯古佛,便又求着他,回到了皇帝后宫中。而宫中皇后也是他的妹妹。两个妹妹不和,总是闹到陛下面前。这种家务事,他偏向一个,便会得罪另一个,若是不偏不倚,那便两个都得罪了……

萧君泽心中一动,低声道:“阿兄,最近这些日子,你跟着陛下紧些,莫要有什么落单的机会。”

冯诞道:“这话,未免有些过虑了吧?”

萧君泽摇头:“你听我的便是……罢了,陛下应该也明白,我先回去了,你万事小心。”

……

离开皇宫,萧君泽深吸了一口气,他如今算是明白了,冯家就是最大的破绽,这些心里没数的族人,必然已经早早卷入了胡汉两边的争端之中。

如果他没猜错,这第一波成为牺牲品的,便是冯家人。

若要废太子,必先废皇后,元恂虽然没有被养在皇后名下,但按理,皇后是他的嫡母,皇后若是出了问题,太子必然伤筋动骨。

按理,有冯诞在,元宏会不会废后也是未知数。

很有可能,他这个义弟,也在局中了。

只是,暂时不知道他们会从何处开始……

想到这,萧君泽有些心烦,若按他的想法,这个时候,应该主动出击,把李冲为首的汉臣拔出一两个,当他们内部有缺,便没有工夫再用什么阴谋诡计来搞事情了。

可问题是,那个太子元恂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绽,他的政治立场,注定他得不到汉臣支持。

无解。

历史上,这一波朝廷争斗,以汉臣大获全胜为结果。

不但太子被废,许多鲜卑大族也被牵连,汉化改革无可争辩地推行下去。

就在这时,崔曜前来,送上一封拜帖。

这拜帖的格式是按常规,说明在明天晚上什么时候,大将军王肃会来拜访君泽山长。

如果萧君泽没有意见,就可以回一个帖子,表示我答应你的要求,明晚哪都不会去,在家里等你,要按时来。

萧君泽本来没什么兴趣,但一想到这个王肃是南朝过来投奔北魏的降臣,便有些好奇,让崔曜把帖子回了。

这个王肃比他早了一年投奔北魏,又身在朝中,说不定便能知道一些其它的消息。

-

就在萧君泽头痛之时,元勰已经派人快马前去平城之北的阴山,联络各部酋长。

在大半个月的跋涉后,各部酋长差不多都已经明白朝廷的意思。

这在草原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锅太好用了!

不需要再用的皮毛来煮,也不像陶器那样又脆又小。

天寒地冻时,一家人围在大锅前,煮上一锅羊肉,太舒服了,吃不完的,还可以当成冰坨放在帐外,敲下一块,随时热了吃。

就是太贵了,贵到他们买得心疼,可如今这信使居然说,只要三个儿郎去挖上一年河,就能有一口锅,人还能回来?

若不是因为这是彭城王的信使,在可信度上毋庸置疑,于是许多酋长怕不是要把他们当成骗子了。

在接头商量一番后,招集手下头人,询问起这事的意见。

去肯定是要去的,以前他们南下抢掠,人死了,也不一定能抢到东西,这太赚了。

最后他们决定,先派试探性,派出几百儿郎,前去服南朝的丁役……如果他们真如许诺里说的,会提前给一部分,又会在年节时给一部分货物,那么,明年便可以多派些儿郎过去。

上一篇:重生之鲛人仙君 下一篇: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