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书我不穿了!(399)

不过,在成为商洛道的物品的中转地后,这座古城开始渐渐恢复元气,有了几分汉时的繁华。

官署之中,贺欢正在翻看这次的西北诸部的军队征召,西北诸的氏、羌、汉等的大族都愿意出丁出粮,而且对于这次征伐并州的兵马从襄阳调来这事充满了怨言。

在他们看来,这正是向襄阳的邀功出力的时候,凭什么雍州人来抢功?

于是,贺欢的手下将领,宇文洛生来送午饭时,没有走,而是停在那里,欲言又止。

“有事说事。”贺欢拿起炊饼,就着羊肉汤,一边吃一边看着手上文书。

宇文洛生于是左右看看,见无人,便蹲到长官面前,小声道:“都督,这次真的不能咱们去么?”

“那可是斛律大人要来,他是咱们的上峰,你说能不能改?”贺欢白他一眼,低头继续忙。

“可是,可是都督,您怎么能让这样的功劳飞走呢?”宇文洛生想着手下乡亲们期待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怂恿道,“都督啊,斛律大人,他头上也有更高的官啊!”

贺欢吃饼的手一僵,抬头,目光冰冷地看着宇文洛生:“此话何意?”

宇文洛生小声道:“要不,都督您再回一次襄阳,试试美人计?”

贺欢缓缓放下手上的饼,微笑道:“你以为我不想么?”

宇文洛生突然感觉到危险。

……

官邸之外,几十个衣冠华美,头发打理得十分严肃的中老年男子正等在官邸外的茶棚中,目光露出着焦虑。

而在这外边,是长长的队伍,几乎要排到街尾。

官邸外,一名小兵喊道:“十八号进去,十九号准备。”

立即有人飞奔过来,把进入官邸的那人的位置占了,眉梢眼底,都是喜意。

“这么多人求见贺都督,哪年哪月才能排到咱们,要我说,就该给门房送上厚礼。”茶棚中,一名中年士人沉声道。

“叫号的都是每天由贺都督随意选的,再者,大庭广众之下,他敢收礼么?不怕贺都督暴打一顿,丢出来么?”旁边人笑道。

正说着,便看宇文洛生鼻青脸肿地走了官署,立刻有一大堆人围了上去,问了两句后,又十分嫌弃地四散而去。

“哎,连宇文将军都被打了,你说咱们的礼,送得出去么?”一名氏人酋长打扮的汉子愁苦问。

“那哪能不试试!”旁边的羌人沉声道,“长安都已经有了州学,咱们不想想办法,便要被这里匈奴压在头上了!”

西北关中之地,种族繁杂,大家都不是一团和气。

而这次关中诸族,愿意那么轻易地接受并支持襄阳出人出粮,除了贺欢的兵马强悍之外,还因为关中得到了襄阳那边建立州学的允诺。

州学每年都会有近一百的名额,推荐到襄阳书院中阶入学,而考襄阳的官职,必须要有襄阳书院的毕业证明。

想到这,他们的目光又羡慕又嫉妒地看向了离官邸不远处,那正在大兴土木的空地。

在对视一眼后,他们的目光更坚定了:“怎么能只关中有,咱们凉州也必须有!”

襄阳书院如今已经成为了雍州、西北、关中之地的人才源头,这里不只收襄阳本地士子,天南海北,只要考过就收下,考不过就逐出,低阶的去工坊打工,自己找活路,中阶的可以轻易去工坊找些维修改进账目之类的活计,至于高阶的,那就容易了,无论是去考吏员,还是去研究所,又或者去开个补习班,基本都不用担心生活。

但是西北之地,距离襄阳十分遥远,诸家也不可能把未成年士子全送去襄阳学习,所以,州学就意味着各地部族将来进入那位大人麾下的必备之途,这是无论如何也要为家乡争取到的权利。

“地址选好了么?”茶棚中,他们又商量起来,“这事贺都督点头只是过第一步,咱们还要去崔别驾那里申请,还有夫子,到咱们凉州这种苦寒之地来,那可是要重金聘请的。”

“这肯定要凑钱的,先前北朝的供养人留了不少钱,要不先挪用一下?”

“啊,拿供养佛祖修筑石窟的钱来……”

“来为咱们子孙做计较,你就说行不行吧!”旁边的人瞪他一眼。

“当然行,地狱我来下,这钱咱们花了,”旁边的氐人汉子捶了桌子一拳,“到时各部族也不能等,我万俟氏愿意出马一千匹,羊五千只,这州学建在我贺兰山下正好……”

“你家薄骨律只是镇,凭什么有州学?”

“我们这是军镇,军镇你知道么?”

“呵呵,诸位别吵,我敦煌先前与西域三十六国联络了,他们也愿意重金前去襄阳游学,看建在敦煌镇最好不过!”

“别吵了,”立刻有汉族士人弥合道,“咱们要先让贺都督同意,再者,襄阳不是派了我当凉州刺史么,我也襄阳书院出来的,绝对能找到好夫子,诸位莫忧!”

“那我们薄骨律镇呢,”先前那万俟族的汉子立刻不悦道:“我们镇虽说是镇,但治下有前后河套,比秦州泾州加起来还大,怎么能因为不是州,就不给我们建州学呢?”

他是非常喜欢这个名额制的,没办法,他们这些氐羌赦勒等族,如果是正考,那肯定是考不过汉人的。

如果在朝廷没有职位,他们这些地方的人就又要像六镇鲜卑一样的,被欺负的无处申冤。

只要有州学,哪怕当不上最顶尖的臣子,但只要中上能有那么一两个为本地人说话的官员,也会大大减轻上边的偏向,这也是他们非要有州学的缘由。

若是州学只在长安这里,他们远在天边,拿什么和本地人拼人数拼补课?

“行,这事我一定会上报,您放心吧。”那位自称刺史立刻拍了胸脯,“对了,我去看过了,贺兰山东边确实适宜耕种,又有黄河在旁,只要水渠足够,能开辟数十万亩良田,只是,你们真舍得将这上好牧场开辟成田地么?”

万俟族长正色道:“那是当然,能耕种,谁愿意去草原受那迁徙之苦,每岁冬季牲口转场,不知要死多少老弱,若能有田地,你就是我等的大恩人。”

“言重了,能开垦数十万良田,如此政绩,旁人求也求不来,还要我感谢你才是!”那男子微笑道。

一行人相互吹捧,神色虽然带着焦虑,但眼眸里希望,却是越发明亮。

第283章 事情不难

襄阳对西北的统治,是需要一点的时间消化的。

在这战乱数百年里,五胡十六国包括后来的北魏,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当地的户口迁徙到自己治下。

比如司马家拿了辽东后,把当地汉人全部迁到北京,放任辽东完全成为高句丽的土地,比如西晋灭亡后,刘渊打下长安后,把长安的十万户全都抓去了太原。

再比如北魏的拓拔焘拿下北凉,便把那二十余万凉州的汉人全迁到了平城。

他们抓人的时候固然痛快了,但留下的土地却搬不走,汉人被抓走了,原本的关中、凉州自然就成了胡人的乐土。

上一篇:重生之鲛人仙君 下一篇: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