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书我不穿了!(386)

前些天,他也听到不少议论,说草原人死不死关襄阳什么事,天下乱不乱,和襄阳有什么关系,只要安稳地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经过这些日子,他们已经开始祈求有人能平定天下,让他们的工坊能恢复生意,好好经营下去了。

崔曜当然明白该怎么做,于是应声离开。

萧君泽看着他的背影,指尖一抬,继续翻看手中的情报。

相比之下,尔朱荣这些日子,显得十分谨慎。

在击溃了流民军的主力后,他把心思全放在朝廷之中,力图将朝廷上下全安插成他心腹——只是他的族人文化程度真心够不上如今的位置,或者说,草原风气一分不改到中原来的胡人王朝,一般是很难长久,操作系统不兼容。

对于尔朱家的人来说,尔朱荣如今权倾天下,那么,整个北魏就是他们的牧场,这里的人就是他们的牛羊,领主想怎么对待牛羊,都是合理合情的,再说了,把当初看不起他们这些契胡的世家踩在脚下,是多么让人快乐满足的事情啊!

而尔朱荣,也不懂得名声好坏,对一个统治者来说是有多重要,重要到能决定他的未来生死。

“让你不多读书。”萧君泽感慨了一声,放下文书,陷入了思考。

差不多了,该让北魏吐出最后一口气了。

历史,需要那位胡太后的时间到了……

“爹爹?”就在他沉思时,三狗蹦蹦跳跳地从门外牵来一个俊秀温柔小孩,“这是我的好朋友如愿哥哥,他说很仰慕你,我就带他来见你了。”

独孤如愿小脸上带着好奇,又有点腼腆,但礼数一点不少:“拜见刺史大人。”

“不必多礼,”萧君泽拍拍身边的位置,“过来坐吧,给我讲讲,今天夫子都教了些什么?”

三狗拉着独孤如愿,坐到了身边爹爹这边:“教了数术,我有点看不懂,如愿也不太明白,我想听爹爹讲……”

……

送走了独孤如愿,萧君泽抱起三狗,凝视着他纯洁的眼睛:“不许欺负这些哥哥们。”

三狗大惊:“我没有!”

“你把他指使的团团转。”萧君泽微笑道,“很好玩吧?”

“没有!那是他们喜欢和端端玩!”三狗坚定地道,“爹爹也说过,端端最可爱了。”

第273章 这是人话

北魏,洛阳。

永宁寺塔已经建好,九层的佛塔庄严恢弘,有大风吹过时,檐下的塔铃声响清脆,能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寺中每日香火缭绕,僧人们做着早课、念着的佛经,庄严肃穆。与那混乱压抑的洛阳城,仿佛是两个世界。

但这深严的佛法,却是如今在洛阳王宫中,仰望永宁寺塔的胡太后无法接触的。

这座她亲自督建的佛塔,与她隔着一座巨大的天堑,她被囚禁在宫墙中,已经好长的时光了。

“母后,”一个七岁的小孩在她怀里疑惑地抬头,“您怎么总是在看这座佛塔呢?”

胡太后幽幽道:“只是在想,为娘积累多年福报,为何会是如此回报……”

小皇帝眼睛里充满了迷茫,不理解。

胡太后看着孩儿无辜的面庞,泪水忍不住流下来,从刘腾与尔朱荣掌权后,她便被幽禁在北宫,宫门的钥匙掌在刘腾手中,平日只有宫娥将饭食从门缝中递来,任何人都不能和她见面。

平日衣食不能果腹,若不是孩儿发烧哭泣着要见她,如今她也见到孩儿。

事情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明明前几年,大魏还蒸蒸日上,万国来朝,怎么突然间就处处烽火,大厦将倾呢?

尔朱荣如今在朝中已经都督诸州军事、位列三公,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只要再上一步加九锡,便能逼迫皇帝退位,自魏晋以来,但凡退位的皇帝,便必死无疑,以尔朱荣的残忍,她这太后,也必然没有好下场。

胡太后内心充满了恐惧,她需要帮助。

她低下头,凝视着手上的一张纸条,这是她今天吃饭时,从饭底发现的。

元魏之中,终是有人,愿意站出来,与她一起,重新夺回这江山。

而第一件事,便是要取了尔朱荣,还有刘腾的性命!

……

西北,凉州。

数百名北魏的禁军将士正护送着数十名僧人,行走在河西走廊的茫茫荒野之上。

他们是当年建永宁寺塔时,北魏派人去天竺迎接的僧人与佛骨。

这一路艰辛曲折自不必提,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等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来到凉州时,才收到那北魏已经分崩离析的消息。

好在,虽然耽误了些时日,但不到半年的时间,襄阳大将贺欢便平定了西北,恢复商路,为首的禁军将士们商量一番之后,果断决定抓紧时间返回关中,再观察局势而动——他们的家眷亲人都在洛阳,哪怕局面如此,也希望早日回归。

“于将军,你说,这襄阳军士不是与你们敌对么?”一位温和的老僧用刚刚学习不久的汉语问道,“如今从凉州过去,千里皆在襄阳治下,你们便不担心么?”

于叉罗虽然神情充满忧虑,但对这位大师却十分恭敬地道:“襄阳一系,百无禁忌,只要不扰民伤民,向他们提请文书,便不会阻碍我等归家。”

看这位大师十分好奇,于叉罗沉默了一下,终是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敷衍道:“达摩大师一路观看,便知道他们的等事了。”

他虽然心里十分钦佩那位的倾天之才,但他的亲爷爷于烈却在孝文帝的灵堂上,被那人一击毙命,爷爷去世后,朝廷虽然极尽嘉奖,却到底少了一位帝王心腹,害得他们家被堂叔一脉排挤,他也领了这远行西域的苦差,四年都未归国。

于是一行人向南而行,这些天竺僧人不由越发惊讶于这沿途的安宁。

完全没有于将军所说的“西北民风彪悍,难以管制,所以盗匪山野横行”的情况。

反倒是沿途商路顺畅,到处都是运送羊毛、粟米的牛马,随处可见。

达摩大师便好奇请教一位商队主事,询问这些货物是从哪里购得。

“这些都是泾州的货!”那带队氐人笑道,“这商路一通啊,襄阳的货直接沿着渭水送到这边,没有沿途征的商税,便宜了不止三成,机会难得,大家当然要多买些!”

不用这位老僧多问,他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收获,什么便宜的毛料他抢到十匹,家里大小子媳妇们都能出一套好的衣服!什么青盐卖出了个好价钱,换到了一口铁锅,回到家里要庆祝上三天!

还有一串碎玻璃,用来镶嵌在窗上,冬天在床头炕上就可以搓线缝衣服,再也不用去冻死人门口借光了。

你怎么知道我家儿子进了贺将军的戌卫队?你怎么知道他打败了三个族人?

就算达摩大师听不懂其中的很多名词,但也十分温和地表示了恭喜。

那商人的心情似乎都非常好,走之前,还分了他一小团茶饼,说是今天他开心,也没有什么给大师化缘,便用这茶叶代替了。

上一篇:重生之鲛人仙君 下一篇: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