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书我不穿了!(307)

“给各地说了么?”斛律明月问道。

“早说了,各地乡老又不是傻子,早就已经将粮藏好,随时派人观察,若有不对,便携老幼先避避风头,”崔曜看着地图,“可以选择坚壁清野,也可以、随时投奔北朝,不必反抗,一切以百姓性命为先。”

“这怕是不行,”斛律明月笑道,“大军过境,岂会有粮草财货留下,还会征发民夫,运粮食铠甲,所以,县城之中,还是以守为先,乡里则以避为要。”

崔曜点头:“主上早有先见之明,这些年,乡中不少青壮都在军中服过役,有他们的指挥,能免去许多的损失。”

“那消息向他们传达了么?”斛律明月又道。

“传达了,已经让传令兵去各地告知,这次是朝廷中奸臣高肇,联合高门,觊觎雍州繁华,想要收拢土地给各大士族,南阳归高氏,义阳归薛氏,襄阳归皇室等等,”崔曜低声一笑,“传令兵还带了一张‘掠地分土图’保证给乡里乡亲们都讲清楚。”

嗯,这也算说谎,因为按收到的的消息,他是真的已经这样划分利益了。

于是整个雍州上下,群情激愤,欲参军者不知凡几,很多县里都主动提供刚收的夏粮,只要求在来年青黄不接之前将粮补上就好,从而免了征发许多役夫运粮——毕竟一次送数万大军的粮草,肯定是要征不少人,但先赊欠,回头慢慢补,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还有一些大户,给了粮草,直说是捐助,不需要归还。

这样的场面,别说斛律明月没见过,就是崔曜读书多年,也是听都没听过,甚至说得再难听点,他都没有想过。

“这些都是以防万一,真正的战场,还是要御敌于外,”斛律明月指着方城之地,“只要大军守住此地,便无需忧虑,这里,此地早已经准备好炮台,就等一战了。”

方城是入南阳的要冲之地,守住这里,整个雍州都不需忧虑,但这里不是雁门潼关那等天险,只是一处小城,虽然因为商贸而发展状大,但也能被围困。

“你准备让谁驻守此地?”

“贺欢。”斛律明月淡定道,“他是主上看重的人,也是时候让咱们看看,他强在何处。”

……

整个雍州上下的人都知道,襄阳的军民得人心,但到底有多得人心,大家都没有具体概念。

毕竟这六年来,一州上下,政通人和,没有沉重税赋,收入上涨,道路通畅,物美价廉,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十分美满,开垦的土地,还有那新培育的稻种,虽然都在进行中,未全面铺开,却还是让百姓们无比期待。

至于北边那个朝廷,嗨,他们许多人都是从汉中、洛阳、司州逃过来的,朝廷是什么样子,他们还能不知道么?

襄阳城的大军开拔时,几乎是万人空巷。

襄阳的军营因为有足够的吃食和军饷,又军纪严明,与周围的百姓关系十二分好,加上有时还会出点社会活动,帮着疏通水道、救个困在场房的匠人之类的好事,口碑非常不错。

这次,他们要出征,怎么能不让这些已经熟悉的乡亲们担心呢?

送行的百姓将军营外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大人小孩争着涌上前去,遇到士卒,便把手中的鸡子、面饼往对面的汉子们手里硬塞,手里拿不下,就塞嘴里。

斛律明月不得不用声东击西之术,用小部队吸引注意,让大部队从水上乘船逃跑。

而贺欢和他的队伍,则作为先锋,快马前去方城。

他并不知道,这一次的战争,对整个历史,意味着什么。

第215章 求后悔药

六月,北魏起大军二十万,兵分五路,五万先头部队由大将元英带领,攻打雍州的东北方门户,方城。

而剩下的十五万大军,因为离洛阳较远,在各自郡县集结完毕后,正浩浩荡荡地向雍州奔来。

方城不大,中山王元英命令诸军伐木架炮,以巨石攻城。

这投石炮还是当初萧君泽亲手改进的,可发重炮,普通城墙毫无抵抗之力。

然而,这一次,很遗憾。

就在他们辛苦架起投石炮时,城墙上的贺欢举起单筒望远镜,轻啧了一声:“这都是多么过时的东西啊!”

说着,他一挥手。

身后的数十名军士立刻摩拳擦掌,架起铜胎铁芯的巨炮,先是虔诚地对着火炮叩拜三下,请炮神保佑不要哑火炸膛,然后才是填装火药,放入炮弹。

火炮的下方有螺旋形的千斤顶,配合炮身的望山可以精准地微调角度,在确定无误后,炮手们兴奋地点燃了火炮。

巨大的闷响惊天动地,一发齐投后,对面的数十架投石炮阵地冒起浓烟,大片惨叫响起,奔逃之后,只剩一片狼藉。

元英派出最骁勇的手下杨大眼出马,起云梯、撞角等攻城之械,昼夜不停,袭击城墙。

但,面对火炮这种守城利器,这些攻城器械简直如同萤火,往往还未靠近,便已经被轰毁在路上。

一连半月,除了在城外留下大量尸体外,毫无效果。

而这时,剩下十余万北魏大军渐渐靠近方城,主将元英决定用当初的孝文帝的办法,留下部分将士围攻方城,剩下的大军兵分两路,攻打南阳郡治宛城,以及新野。

在确定这个战略后,大军很快离开,只剩下杨大眼在内的两万余将士围攻方城。

贺欢看大军退去,只剩下“少量”的士卒围守,一时大喜,等天一黑,便带着手下与枪,带着两千余将士从城东倾巢而出,在黑夜里袭击杨大眼部。

夜黑风高,杨大眼虽然有所戒备,但却又一次遇到了先前在洛阳石窟外惊鸿一面的火枪部队。

黑夜掩护下,枪火四溅,贺欢没有把上次排队枪毙的战法用在夜袭里,而是让小队们掺杂在骑兵之中,安静地补枪。

他们的枪法不是很准,但没有关系,营中敌人密集,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补上。

不需要靠得太近,有人靠近时便策马拉远距离,再回头补上。

他们主要打的,就是北魏营中召集士卒的百夫长——非常好认,因为只有他们才空着铠甲,在烈火之下反着寒光。

这种效率其实不高,但对北魏将士来说,高的是同伴突然被爆头后带来的巨大心里压力。

北魏军卒全力攻城十余日,本就力竭,突然间遇到这样凶横的攻击,一时人心混乱,伤亡惨重。

作为一支典型的古代部队,很快就有人开始逃亡,而一旦有士卒开始逃亡,逃亡的心理就会像瘟疫一样飞快扩散,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敌人从贺欢部队,变成了自家队友——不需要跑过敌人,只要跑得过同伴,就能活下来。

几乎所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都需要一只强军,杀穿敌人的军阵,一但军阵被杀穿,哪怕人数多上十倍二十倍,也会溃退,就是因为败兵会裹胁着其它人逃亡,战场上,恐惧是会传染的。

上一篇:重生之鲛人仙君 下一篇: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