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书我不穿了!(106)

“所以,他们认同朝廷治理,而当迁都洛阳后,怕是二三十年,都不会再对草原用兵,但税收却不会少,”萧君泽轻声道,“除非朝廷继续南下,然而,无论如何,草原人跨越淮河,南征齐朝,于他们来说,都得不偿失。”

元宏惊讶道:“此话何解?”

萧君泽淡定道:“陛下,行商之中,有一词,名为本钱,所指便是人行事凭借的之物,草原之众,越过高山大河,行两千里之外,一路耗费粮食、钱财,便是能抢到财物,送回草原,一路耗费,也不比本钱少,得不偿失。您若想以南朝之利,偿北方之失,怕远远是不够。”

古代最麻烦的事情就是运输不便,草原人抢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抢粮食,布帛与金银珠宝虽然也抢,但那玩意,普通人根本没有,草原要想抢也抢不到。

而粮食,从河北平原抢,运回去很容易,但若是从江南抢,在没有大运河的情况下,几乎都在路上损失光了。

“朕可以幽州之粮补之!”元宏对此有解释。

萧君泽微微摇头:“陛下,粮食不会自己从一个地方跑到另外一人地方,只要有运送,运输耗费的总量不会变,只是用朝廷的钱补偿草原罢了。”

“那又有何不可?”元宏笑道,“皆是朕之子民。”

萧君泽微笑不语。

元宏的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你的意思是,日子久了,朝廷便不会补偿了?”

他盘算了一下,不得不憋闷地承认,确实如此,天长日久,草原六镇,怕是在朝廷君臣眼中,怕是会成了一群穷亲戚,不可能不克扣。

“那以你之意呢?”元宏于是问策。

“人会自己寻找出路,无论是柔然、高车还是零丁、契丹,所求的都只是活路罢了,”萧君泽幽幽道,“咱们需要的,是如三长之策、均田之策一般,给草原人另寻一条出路!”

元宏认真地听着。

萧君泽缓缓道:“所以,可以招草原部族,各成一军,但这军,却不急着南征,而是用于修河、挖矿、入坊、筑城、修路……”

元宏摇头道:“筑城、修路,皆有民夫丁役,何需耗费国库,用这些部族,耗费国库?”

萧君泽解释道:“陛下,粮乃国之本,使丁役过多,民便不安,民不安则农不兴,农不兴则国不稳,胡人南来,吃食、习俗、语言皆要求于汉人,岂不是融于其中?”

说到这,他微微提高音量:“天长日久,只需一两代人,天下便皆为一族,何分胡汉?”

元宏顿时大悟,在一瞬间,他感觉自己抓住了君泽的脉络:“不错,钱财也好、土地也罢,皆是为了治理天下,若能收天下人心,且不扰民,又何必在意这一点钱粮。”

“正是如此!”萧君泽趁热打铁,“若无足够粮食,草原必会不稳,但若是白给,也太过浪费,不如以工代赈,得了益处,又显了恩德!”

“所以,你将他们带去修河、筑路,便是此意!”元宏抚掌笑道,“以工代赈,此言甚妙,当为国策!”

萧君泽点头:“正是如此,但有一条十分关键。若不推行,怕是反而会弄巧成拙,生出乱来。”

“快讲!”

“既然将他们千里迢迢,从草原召来,那我朝给的吃食,便不能太差,”萧君泽认真道,“至少,不可让他们累死在此地,否则,一波人死了,便不会有下一波了!”

元宏点头:“有理,当以此行之!”

“可若如此,”萧君泽叹息道,“必有人言此为收买人心之举。”

元宏微笑道:“卿大可放心,朕非妄信之君,君泽也你不是任人拿捏之臣,有你想助,如有孔明,子房。此是朕之福,也是卿之幸,你来北朝,不就是看不上那萧鸾么?”

萧君泽微微挑眉,承认道:“这倒是,如今这天下英杰,也就陛下你能入眼。”

元宏顿时朗笑出声,先前知晓平城叛乱的郁悴一扫而空:“朕就爱听这说真话。”

元勰在一边,看完整个过程,忍不住小声问冯诞:“这、是否太过了些……”

冯诞倒不介意:“无碍,陛下与君泽知晓轻重。你我皆是中人之资,追随便是。”

元勰思考半晌,觉得有理,不由对司徒感觉到敬佩。

那边,萧君泽已经和元宏商量着,可以趁农闲时让汉人也参加以工代赈的办法,刺激经济。

经济是什么?

经济是人的需求,你听我给你讲……

-

十月,天气渐渐寒冷。

几乎同时,草原的商队也到洛阳。

草原商队本身就是在秋天出门,夏天被肥美牧草贴上秋膘的牲口能在这个时候卖上一个好价钱,同时,他们也要购买粮食,熬过草原最难熬的寒冬。

而这次,他们带来大量马匹,除了给朝廷上供,还带来了大量皮袄——因为要在冬季时,将他们河工、朝廷承诺的货物等全部带回草原。

这些东西里,有铁锅,有盐,有布,有药,有粮食……

斛律明月一脸心疼地带着父亲和氏族里的酋长们,挨个清点货物。

“契胡族秀容部,铁锅一百口,”他吩咐着库管将货物清点出来,“羊毛卷一百匹,细盐两千斤,茶叶二十斤……”

“慢!”尔朱部的酋长忍不住道,“我族没要过茶叶啊!”

斛律明月淡定道:“这是赠品,这次不要钱,明年才要,你若不喜欢,我取消便是。”

秀容部的酋长脸色立刻变得温和起来:“上官说笑了,这是朝廷嘉奖,怎能不要,多谢、多谢!”

斛律明白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秀容部此次出行,有儿郎一千三百人,与他们一同回去?”

“正是!”

斛律明月点头:“下一个……”

“我等是鲜卑宇文部……”

“我看看,”斛律明月翻开本子,“你们部族出的人不多啊,就三百人,按规矩,这次能分的不多……”

“我等知晓,所以明岁开春,想带三千儿郎过来,您看合适么?”

“不合适,人太多了,回头朝廷要开一场大会,等下吧。”

-

白沟,一名少年正混在河工之中,拿着一块牌子,领着新物。

萧君泽提前给这些河工们兑现了这次南下的货物之一,羊毛斗篷。

洗羊毛的重要产品,草木灰并不难找,整个洛阳数十万人,每天消耗的草木灰都是天量,虽然很多富户已经换成了更方便的煤,可大量贫民还是要以柴禾来煮饭做菜。

这次的羊毛斗篷并没有做成外套的模样,而是四四方方一块布,三尺宽,半丈长,厚软厚实,每人一块,用以在这深秋御寒。

这笔支出并不大,两万人的河工,也就是一万丈的布,总共一千匹羊毛卷,对于改进过梳毛机的工坊而言,也就是三个月的产量而已。

给批货的主官查了腰牌,见上边姓名籍贯无误,便点头,给他裁好的羊毛布。

上一篇:重生之鲛人仙君 下一篇: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