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宠妻上瘾:祁王,汝之脸呢(185)

作者: 喃鹤 阅读记录

他们在房间里的谈话,墨欢歌没有完全听到,但是帝胤听到了,还一板一眼的复述给了她听,除了语气不一样,其他的都是一模一样的。

唐黎炀迈出院门的最后一刻,帝胤抱着墨欢歌的腰到了别处。

她还在想着他们方才的谈话,大表哥最后那句话,在她听起来是生气了。

事情挑开了,就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她眉头轻微的蹙了下,却是无可奈何。

也是她多嘴,没事瞎说什么

帝胤松开她的腰,大手往下一放就捞住了她的小手,牵着往回走。

“事情已经发生了,与其在这里后悔,你还不如想想以后。”

墨欢歌跟上他的步子,侧头看他:

“以后什么?”

帝胤垂眸,唇角微扬:“以后我们的孩子。”

墨欢歌被他的话一噎,脑子里想的就只有一句话:

“我自己都是个孩子,想什么孩子呢”

帝胤的笑容收了收,眼观六路知道周围没人,迅速低头在墨欢歌唇上碰了一下:

“没关系,本王可以多等几年。”

墨欢歌没有想到他会来这么一出,反应过来之后也不慌,眼睛看着她未来相公的侧脸,脚下步子不停。

“那你就等吧。”

有他等的。

她可是现代人,即使及笈了,也不过才十五岁,成亲可以,但入洞房是万万不能的。

两天后,他们出了太守府,一行人乘了马车往京都回去。

墨欢歌和帝胤一个马车,帝兰静和唐黎炀直接骑的马。

墨欢歌放下马车帘子,脸上忧心忡忡。

她大表哥和兰静今日见面后没有说一句话,两人就只是互相点头示意。

以往见面时,即使兰静不说话,她大表哥也会站在她身边。

可是现在,两人一人一匹马,正好在他们的马车旁一人一边,就连看也不看对方一眼,那天他们的谈话,看起来是真的如她所想,最坏的结果出现了。

帝胤抬眼看她,轻描淡写的开口:

“该来的总会来的,这种事外人插不进手。”

墨欢歌下意识的往外看了一眼,之后用口型示意:

“可是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

帝胤无奈摇头,也跟着用口型示意:“静兰郡主铁了心的要和唐少将军划清界限,你再着急也不会有好转。”

墨欢歌叹了口气:

“就是说现在只能看他们自己的了?”

帝胤收回视线,从抽屉里抽了本书,扔到了墨欢歌的怀里,声音清淡却透着些不一样的温和:

“路途遥远,觉得无聊可以看看书。”

墨欢歌条件反射的接过,还没仔细看就听到了帝胤的话,唇角一撇,根本就不想看。

她把书翻到了正面,刚准备还给帝胤,就看到了书上的书名,她眼睛诧异地睁大。

那本书上,一行清秀的梅花小楷:

“祥龙国后宫史。”

第229章赐公主府

墨欢歌一路上看得津津有味,等到马车进了京都时,一本书已经被她翻了个遍。

但是却没有找到她最想看的,祥龙国现任皇帝,也就是清欢郡主的皇上伯伯的后宫史。

而且,全书写了几代皇帝,虽说每一代的笔迹都不一样,但却都是梅花小楷,一看便是女子所写。

一般这种史书,即使是野史,也应该是由男子所写的。

她有些疑惑的合上书,放回了抽屉里:

“这本书是谁写的?怎么笔迹都不一样?”

帝胤放下手里的书,看着墨欢歌把书放回去:

“后宫史由历届掌管后宫之位的皇后书写,你看到的这本书,上面所写之事,皆是后宫所发生过的真实事情。”

帝胤的视线在墨欢歌的脸上停了一秒:

“你不害怕?”

“怕什么?”

书上讲的事情确实是有些超乎她的想象,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她可是看了这么多年后宫电视剧的人。

“我从小在宫里长大,这种事情见得比你多。”

帝胤很早就去了边关,在宫里待的时间还真没有墨欢歌长。

既然是由皇后书写的,那为什么这一朝的没有就可以理解了。

帝胤没有告诉她的是,这本书能看的只有皇后一人,因上面有历届皇后写给后来皇后的建议和忠告,因此别人看了这本书,犯的就是诛九族的大罪。

她还不知道的是,这本书,从前皇后去世的那天起,就已经从皇宫里消失了。

任谁也找不到它在哪里。

马车突然停了下来,接着就传来了夜二的声音:

“王爷,小王妃,李公公和陈公公在前面。”

“老奴参见祁王殿下,清欢郡主,兰静郡主,唐少将军!”

外面帝兰静点头,唐黎炀也点了下头,帝胤把书放回去,同时开口,声音清冷:

“何事?”

论关系,帝胤和太后的关系比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好,因此,他对陈公公和李公公的态度也是有些许的差别的,李公公看了眼陈公公,示意他先说。

陈公公当仁不让的向前一步:

“回祁王殿下,皇上和太后听说您和小郡主回京,特意在宫里为您和小郡主准备了庆功宴,让老奴来接您二人回宫。”

帝胤眼里闪过些不耐烦,他本就不喜欢这些虚情假意的应酬,可是此事太后也有参与,他拒绝不了。

“夜二,进宫。”

墨欢歌看看帝胤,又看看自己的手心,最后站起来走到他身旁坐下,手放在了他的大手上,用力握了握。

她也清楚帝胤不喜欢庆功宴,可是两位公公都来请了,即使是秉着尊老的传统,也不能就这么走了,何况还有太后祖母的旨意。

马车又走了起来,李公公和陈公公等到帝胤的马车过去,才准备朝自己的马车走过去。

帝兰静和唐黎炀骑着马都没有跟上去。

他们刚迈开腿就见到了这二人,见他们没有跟上去,不由得有些奇怪。

李公公走到他们二人的马匹中间,微扬了下头看他们,语气恭敬:

“兰静郡主,唐少将军,您二位不去吗?”

“不去,本郡主刚回来,想回府了!”

“公公,世子和世子妃入宫了吗?”

唐黎炀没有看帝兰静,语气淡然,身上的冷凝也隐了起来,换为了之前在京都里一贯的儒雅。

就像帝兰静,也把身上的犹豫和忧郁隐了起来,换为了一贯的不可一世。

“回少将军,乾世子和世子妃已经入宫了。”

帝兰静握着缰绳的手一僵,手背的青筋清晰可见。

唐黎炀点了点头,唇边有着笑容:

“两位公公先走,我随后便到。”

“那咱家就先行一步了。”

李公公和陈公公前后离开,追着祁王府的马车而去。

时至正午,大街上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可是帝兰静却觉得有些难以适从,就像身边挤满了人,目光竟一时不知该放在哪里。

唐黎炀自始至终没有看她,他下马,牵着缰绳走到街边,也不知道想买什么,一直站在街边的小摊前不动。

一刻钟过去了,帝兰静从出神中走出来,骑着马往皇宫的方向跑过去。

越过唐黎炀身边时,她视线略微一收,见到他随手拿了一枚刻有图案的朱钗。

视线一略而过,马蹄声逐渐远去。

帝兰静刻意的想让自己忽略那抹轻声叹息,却是事与愿违,那个声音就像是烙铁一样,深深地烙进了她的耳朵里,挥之不散。

唐黎炀放下银子,把那枚刻有兰花的朱钗收进了怀里,之后上马往将军府的方向跑。

刚跑了几步路,枣红色的骏马猛地换了个方向。

去往皇宫的必经之路,一小一大两匹骏马先后经过。

墨欢歌和帝胤已经进了宫,庆功宴设在鸿宁殿。

守门的公公唱词后,里面的大臣依次站了起来。

两人并排走进去,皇帝和太后坐在首位看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