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陛下嫁到:兔仙相公求调教(151)

作者: 慕晓雨 阅读记录

她从前以为自己所做的绿豆雪糕是放在冰窖里的,后来才晓得自己的绿豆雪糕被宫人们拿到了冰库里的。

冰库与冰窖不同,冰库可以使用多次,但存储的时间不可太长,特别是像梅花那般要存储上一年的什物,更是不行。

故她就一直都不曾吃上梅花汤饼了。

她这般想着,便来到了御膳房。

御膳房比她想象中要更大,更金碧辉煌,里面拜访的厨具各式各样,她也只勉强认得出几样,并不能完全认全。

沈思语原先吩咐芷荷熬的鸡汤早就在熬了,再差一炷香的时间便可。她便要在这一炷香的时间内将其他的事情做好。

“相公,你负责檀香煎汁,我负责处理梅花瓣。”沈思语吩咐道。

“好。”江子若点了点头,便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即便江子若的厨艺也并不高超,但这般简单的事情他还是做得来的。

而沈思语便将梅花瓣用清水洗净,再将梅花瓣切碎。因为沈思语这是初次下厨,故她并不能切得甚是熟练,只小心翼翼地切着梅花瓣,生怕切到了自己的手指。

而另一旁已做好自己事情的江子若见她还是这般,只无奈地摇了摇头,便接过了她手中的菜刀,熟练地在案上切着梅花瓣。

沈思语见着他这般熟练的刀功,不觉惊叹道:“相公,你好厉害啊!”

“你自己与我讲的,没有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我也见得多了,自然是会一些的。”江子若无奈道。

沈思语也只尴尬地笑了笑,不再道些什么了。

梅花汤饼,梅花与檀香才是主要之最,二者相结合,可开胃理气,可清肺热,实乃冬日里一道甚是美味的菜肴是也。

而鸡汤又是点睛之笔,梅花的香气、檀香与鸡汤的结合,更是美味之最,也就只有江子若有如此口福了。

即便道是沈思语初次下厨,但其间还是少不了江子若的帮忙,二人算是共同将梅花汤饼做了出来。

而沈思语看着面前这道香喷喷的梅花汤饼,不觉吸了口气,道:“当真是香啊,相公你真是好厨艺。”

倘若是换了旁人,定会跟沈思语谦虚一番,然,江子若只点了点头,道:“嗯,我也这么觉得。”

其实沈思语也只是负责提供菜谱,而江子若才是真正负责下厨的那个人,谁让沈思语根本就是个“厨五渣”。

而江子若为了不让她将御膳房炸掉,只好这般罢了。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论三件大事

又是一年初春,冰雪消融,依旧还是寒冷。

沈思语不得不承认,她从前在中学时期所学的地理知识皆还给了自己的恩师,如今她也只能算是半个废人了,也解释不了这般现象是何原因。

而初春时节,她却要开始张罗着三件大事。

一为今年的选秀,二为今年的武举,最后才是最重要的科举。

沈思语也不得不无奈,不曾想这三件大事居然会撞在了同一年。

她更不曾想过,大禹朝的史书上是如何记载此事的。

“普安三年,普安帝张罗三大事,科举三年一回,武举两年一回,巧撞年份。普安帝焦头烂额只为朝堂与黎民百姓,当真是一心向民的好皇帝。”

其实,沈思语根本就没有史官所写得这般伟大,她不过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计划被如此多的事情给打乱罢了。

沈思语从前历史还是学得甚好,自然是晓得科举制的。

科举制由隋朝开始创立,再由唐朝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制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更改着规则,而大禹朝的科举制便是跟明朝时候的科举制一样,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是在八月举行,考中的人便被成为举人,而得了第一名之人,便被成为解元。而会试是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会试分为三场,考中的人便被称为贡士,第一名便被成为会元。

大禹朝的科举制又与明朝的科举制不同,明朝的科举制还要讲究今年是丑年还是辰年等才举行的会试,亦或者是其他云云。

总之,大禹朝的科举制并未如此讲究,只讲究三年一回,便无其他了。

沈思语最在意的,也就是科举制,其次便是武举了。毕竟她的身边并不缺乏武功高强之人,故她才并没有像看重科举制那般看重武举。而至于选秀,她更是没有兴趣了,毕竟她一开始便打算任何人也不能娶,自然而然便也随意下面的臣子蹦跶了。

选秀一事原先便是由江子若负责的,而江子若晓得沈思语并不打算要娶那些人,也只是随意挑选了一些人上去罢了。

对于那些臣子的贿赂,他是一概不理的。

本来如此已甚是大方了,他又如何还会去理会那些人?他只觉得,他的娘子只能是他一人的娘子,他人不能与他抢。

二人便也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大殿,此时,那些大臣并不在此处,也算是清静些了。沈思语倒也乐得自在。

因为她本就无心纳夫,故都只是一句“撂牌子,赐花”便完事了。

而江子若却也全程佯装一副不开心的模样,道:“陛下为何要这般做?”

沈思语便也佯装生气道:“朕不喜欢他们。没有一个能让朕看得顺眼的。”

二人便是这般红白脸相唱双簧,唬得其他人一愣一愣的。

本来今日这般日子,沈亦双也是要在的,但沈亦双只找了个自己身子抱恙的借口直接不来了。而沈思语也不去想太多,只任由她去了,毕竟沈思语也管不得沈亦双,她也甚是不希望沈亦双老干涉自己,如此这般,也算是合了她的心意。

选秀一事过去,倒也轻松了不少。

即便原先本就打算随意糊弄,但流程还是少不得,沈思语只能在心里给那些为此做了不少贡献的宫人了。

接下来,便是武举了。

因为沈思语一直都记得,自己在去年的选拔贴身侍卫的时候,给了李奶奶一块自己贴身携带的璎珞,而那璎珞,本就是普安帝随身携带之物,她当时便直接将此璎珞送出,可看得出她对李奶奶的孙女是如何看重了。

沈思语不能道自己是“火眼金睛”,但也勉强算得上是“慧眼识珠”。那李奶奶的孙女生得彪悍,且力气也甚是大,武力值更不是在他人话下,后来是被对方施了计才被打下台,只能道是脑子不如何灵活罢了。

但是此人,为她所用的话,当一个副侍卫长还是绰绰有余的。

她早就对那个副侍卫长甚是不满了,毕竟当她出宫之时,她大多时候都是让闻天和莺时将自己带出去,佯装是要出去办事。倘若是换了其他侍卫,最多不过只是随意问了几句后便直接让他们出去了。

而那个副侍卫长可不同,都道女人的直觉是最准确的,副侍卫长一语道出马车里坐着的人正是沈思语,而当时沈思语也算是被吓到了。

然,因为有莺时在,才未得以穿帮。

毕竟莺时原先也是在江湖行走之人,自然对易容术还是有些了解的,便在在副侍卫长快要撩开帘子的那一刹那,直接迅速将自己原先制作好的人肉面具贴到了沈思语的脸上。

沈思语当然只能暗暗感叹莺时的技艺之高超。

而即便如此,那个副侍卫长还是不依不饶,最后在莺时的冷脸之下才终于肯将他们放行。

沈思语晓得这是副侍卫长的职责所在,她并不怪她。如此这般,确实甚好,但是为何却偏偏不让她出宫?她分明是大禹朝的皇帝,皇宫里的主人,为何出宫还要这般偷偷摸摸的?

即便后来她可以随意出宫了,但她也并不是如此自由。

沈亦双说话算话,这些事情她自然是看在眼里的,但也从未找过她谈话。

然,就是那个副侍卫长多管闲事,她晓得那个副侍卫长是沈亦双的党羽,她便更加不满了。

而武举的盛况又是她这等凡人可以描述得出来的?

上一篇:爱上我的身体 下一篇:穿越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