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75)

出这么大的事情,还被捅到御前来,定是有人来担责的,工部尚书首当其冲,他真的想甩锅啊,没钱怎么修缮?

建明帝乐得看戏,雪灾来临时,他已全权交给内阁,内阁和谢珣吵起来,他隔岸观火再和稀泥。

林鸿远说,“京中受灾,人手不足,各区都有灾情,人心惶恐难免混乱,的确是内阁管理上的疏漏。只不过抢掠城北物资闻所未闻,内阁把城东的物质都匀出来给京兆尹送去城北。”

谢珣挑眉,也没给大舅面子,“我在城北三天,没见到京兆尹的物资。”

京兆尹冷汗阵阵,赔笑说,“那批物资调给城西,这点禁军可以作证,是林统领带人运走的。”

林晟眉心一跳,“的确如此,城西有几十名百姓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下,需要药材,只能临时征调。”

“原来指定给予的物质,各区可以随意征调,我懂了。”谢珣笑得像流氓,颇有京都卫的气质,却要彬彬有礼地问,“明年雪灾,我可以让京都卫抢掠物质吗?毕竟,城北的伤员最多,房屋倒塌也最多啊。”

“这不是胡闹嘛!”户部尚书头疼,“人人都这么搞,那就乱套了。”

“这就奇了,你们都这么搞也没乱套,怎么我来抢掠就乱套?龚大人是不是太看得起我?”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百官,“……”

吏部和兵部,大理寺鹌鹑似的,连平时的言官都集体失声,安远侯低垂的头控制表情不要笑出声来。

“京中灾情严重,难免有错漏,小侯爷又何必咄咄逼人,城北生你,还是养你,竟然这么帮他们说话。”吴大人心中甚是不满,忍不住怼了谢珣。

“吴大人,我一直有理有据地和你们商量,何时咄咄逼人?”谢珣笑了,“是我笑得不够亲切?城北没生我,也没养我。城北的六横街区,男丁稀少,家中皆是老弱幼小,生计艰难。因为她们的丈夫,儿子都在戍边守疆,那一片在你们眼里或许是贩夫走卒的贱民区。可在我眼里,那是军户!父死子替,兄亡弟代,直到族中男丁尽数亡故。我镇北侯府八位叔伯也仅剩我爹一人。她们的儿子,丈夫在血洒沙场,你们却在她们最需要的时候,不说雪中送炭,还要抢掠人家救命的物资,这到底是在寒谁的心,没有他们血染沙场,何来你们今日在京都安享富贵?吴大人,你家六个儿子,都在京中吧,怎么不送一两个去军中历练历练?”

谢珣这一巴掌不止打得吴大人脸色惨白,也打得朝中许多世家子弟眼冒金星,世家安享富贵,贫民食不果腹。

谁敢在金銮殿提起这话题,简直是找死!

军户改革更是镇北侯府三代几十年的努力,却仍是抵抗不过世家,谁也不敢在朝中提起的沉重话题。

燕阳虽有寒门清流,可朝中百官,十有七八是世家大族出来的,他们维护的永远都是世家利益。

镇北侯府虽是七大世家,从老镇北侯,到镇北侯,一直到小侯爷,三代镇北侯和世家都不是一条心。

“小侯爷,皇上还殿上,容不得你放肆,燕阳儿郎,又不是只有上了战场才能保家卫国。”

“我哪一句话说过,只有上战场才是好儿郎,我问的明明是……各大城区物资富余,为什么要抢掠一群老弱幼小的粮食和药材。”谢珣问,“为什么禁军,工部和京兆尹三年雪灾都没派人到城北救援,为什么内阁指定给城北的物质,城西可以随便拿走?事情已发生,你们非要和我在殿上吵,怎么没人提出解决方案?”

建明帝看着前排的林阁老,心情愉悦,谢家三子的脾气都遗传于谢渊,祖传的目中无人,狂妄恣意。旧时有闻,镇北侯谢渊上门提亲时,因态度嚣张被林阁老打出府去。他在宁州时对镇北侯也是言听计从,人人都说谢家大公子君子如玉,当年仍是少年的谢璋笑得多君子,态度就多强硬。连那一棍子打不出一个响的二公子都是狠人。何况是从小被父兄养大的谢珣,在军营都敢谢渊拍案叫板,一身反骨。

第89章 朝堂

他真想看林阁老被谢珣气得七窍生烟的画面,可惜林阁老一直不给机会。

百官鸦雀无声,这实在是一桩丑闻,被谢珣揭露出来,人人脸上都不好看。林阁老跪地请罪,“这事是内阁督办不严,请皇上治罪。”

他一跪下,内阁哗啦啦地跪一片,都在请罪。这事林阁老也很无奈,他不是事事都能掌控。建明帝温言说,“内阁已定策略,上令不能下达,实乃朕和内阁之失。谢珣说得是,事情已发生,争辩无意义,内阁还需想办法善后,不要寒了城中百姓的心。诸位爱卿请起吧!”

谢珣余光看到林阁老蹒跚起身,微微垂眸,心中并不好受。谢珣却心如明镜,他越飞扬跋扈,建明帝越放心。他和林家针尖对麦芒,建明帝也可作壁上观,所以他必须要向内阁发难。

建明帝愿意看他和内阁起冲突,他就演这一场戏,只是心疼外祖父。他不仅要向内阁发难,还要当一把冷酷无情的执剑人。

林阁老整理衣冠后说道,“雪灾中抢夺物资乃是重罪,大理寺督查,犯案者不管是谁,一律拿下。户部给城北拨款,填平京都卫和谢珣的私账,工部派人去城北检查修缮,加固房屋,避免来年灾祸。城中,城东和城南的物质由户部协调往城北增援,皇上以为如何?”

工部尚书倒无所谓,工部只要出人就行,户部龚尚书面如菜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里来的钱?钱呢?又是想辞官不干的一天!

建明帝觉得林阁老提议甚好,“就依了阁老,百官听从阁老调派,不得有误。”

百官应是,林尚书官降一品后,如今是兵部侍郎,他出列说,“皇上,朝廷在天灾中手忙脚乱,确有过失,可小侯爷在天灾中草芥人命,斩杀京都卫,还请皇上明察,为无辜惨死的京都卫伸冤。”

林侍郎一跪下,有十几名官员也跟着跪下为家中子弟伸冤,谢珣斩杀的四名京都卫,是他们家族的青年子弟。

且被见逐的京都卫里,有一百余人都是世家子弟。世家素来同气连枝,林侍郎状告谢珣,林阁老嫡亲一脉却默不作声,似是默许林侍郎的状告。

建明帝挑眉,身子微微往旁倾斜,“谢珣,可有此事?”

“是!”谢珣也跪下陈情,“京都卫在救援中不听命令,欺辱百姓,该杀!”

林侍郎冷笑说,“就算京都卫有罪,有大理寺来定夺,小侯爷不听申辩,斩首示众,你把律法置于何处?人无完人,谁没有犯错的时候,京都卫指挥使有什么权力决定他们的生死?”

世家官员们知道族中子弟被见逐,人人憋了一口气,逮着一点攻讦谢珣暴戾残忍,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建明帝颔首,“林侍郎言之有理,京都卫犯了何罪,谢珣要当众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