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69)

林萧摇头,谢珣说,“你和暖阳去统计受灾情况,帮忙救援被压在废墟中的百姓。”

“是!”林萧和暖阳领命而去,谢珣拿过缚襟把袖子拉起,带着京都卫修补屋舍,林萧和京都卫都错愕地看着金尊玉贵的小侯爷,看着他迅捷上屋,指挥旁人递他瓦片和工具,他竟懂得如何修补屋舍。

风雪吹在林萧的脸上,不知为何,他只觉得火辣辣地疼,谢珣骁勇善战,文武双全,连房屋都会修建。他在京中锦绣窝里长大,宛如废物,什么都不会。林萧深呼吸,冷气钻到心胸,压住心中涌起的苦涩,听从谢珣指令,去统计城北的受灾情况。张伯兴也紧随其后帮忙。

小侯爷都亲自上阵,他们哪敢懈怠,四千余京都卫各自散开,六人一组去帮忙。飞影在一件破损的茅草屋前看到张大,很是惊讶,“张大,你怎么在这里?”

张大在这里,姑娘应该也在,张大在屋顶上就看到一群人来帮忙,以为是禁军或是京兆尹派人来了。没想到是京都卫,张大如实说,“我们家姑娘在这里有几家织染坊和茶厂,知道受灾严重,派人过来帮忙。”

“姑娘大义。”飞影擦去落在睫毛上的雪,“我家主子也是听闻受灾严重,带京都卫来帮忙。”

两人说了几句,错身而过,各自去忙。

春露带着护院们把粮食和驱寒衣物都送过来,女人们搬运到屋内,春露还带来许多生姜和姜茶来。

“京都卫来了多少人?”凤妤问。

“四千。”谢珣大步流星而来,袖子往上束,露出半截结实匀称的小臂,露在风雪中,似也不怕冷。衣袍上沾了灰尘和泥土,却又不显狼狈。

他疾步走到廊下,满屋子的女人和孩子,见到小侯爷都有些恐惧,微微躲闪,他诧异看向凤妤,“你怎么在这里?”

“我来帮忙。”凤妤转身,捧了一碗姜茶过来递给他,“小侯爷先喝口姜茶暖暖身子吧。”

谢珣垂眸看着冒着热气的姜茶,接过时指尖碰触到凤妤的手,暖和又细腻的皮肤和他的冰冷形成鲜明对比,凤妤被冻得一哆嗦。

谢珣把姜茶一饮而尽,凤妤要接过碗,谢珣避开,把碗放到灶台旁,三姑娘裹在斗篷里的脸洁白如雪,谢珣说,“京都卫已接管这一街区,天气冷,你受得住吗?”

谢珣言下之意,若受不住可以回家去,他派人来处理物资。午后风雪越来越大,狂风呼啸,屋顶也积了一层厚厚的雪,修缮工作举步维艰,凤妤柔声说,“你管修缮屋舍,我来管受冻挨饿的妇孺孩子。西区有许多人挨饿受冻,不能不管,这间院子也很大,我在院内煮了姜汤,京都卫在雪中修缮辛苦,可以来院内喝口热茶,可好?”

一阵强风吹来,谢珣侧身挡住,冷风吹起凤妤的发梢,谢珣为她挡去风雪,那双多情深邃的桃花眼深深地看着她。凤妤摸不准他的意思,是觉得她在添乱,不允她帮忙吗?可三年来,城北冬天受灾,都是她在善后。

沉默良久,谢珣说,“屋里待着,小心风雪。”

凤妤看着他来去匆匆的背影,京都卫来帮忙赈灾修缮,比天下红雨还罕见,凤妤恍然想起,如今的京都卫指挥使是谢珣了。

凤妤心想,小侯爷真是很神奇的少年,纵使再离经叛道,或匪夷所思的事情,只要是他,仿佛都不意外,也只能是他。

禁军和工部,京兆尹的人都在皇城,城南和城东,中心街区,谁会关心城北的市井长街呢,满京都也只有谢珣。

为了镇北侯府,谢珣该老老实实地当他的风流纨绔,没人会怪他。可他却义无反顾地带京都卫来救援。

明知不可为也要问心无愧,这才是燕阳王朝的少年将军。

世道那么坏,又没有那么坏。她幼年时曾对世间绝望,憎恨,有人把她拉出黑暗,这么多年来,不曾与谁和解,却有人不断地告诉她,这人间烟火值得留恋。

总有人间一缕风,圆我十万八千梦。

“馨儿,再起三个锅,烧水煮姜。”

“好的,姑娘!”院内很大,可以砌简易灶台,院内众人都忙碌起来,去统计的婶子回来了,凤妤空下手来和春露一起看列出来的单子。药品和御寒衣物都是紧需的,京都这三年都下冰雹,有大大小小的灾情,凤妤都从秋季起就囤积棉袄,粮食和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她也没那么多善心,也只顾得上六横街的妇孺孩子们。凤妤清点物资后,让春露带人分发下去。

因婶子们有统计,凤妤把名单给谢珣,希望京都卫能优先帮忙修缮,谢珣让林萧和张伯兴带一千人到西区去处理。幸好年年有雪灾,家家户户都备有修缮的瓦片和横梁,干燥的的稻草等等。有些房屋结实,冰雹下得小,有些地方冰雹下得密集,半间房屋毁损,这些房屋修缮起来耗时耗力又耗材料。

京都卫是第一次这种事,听到居民们的感谢,几名小伙子腼腆地红着脸,有点不好意思。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救援中很容易滋生,他们在一声声道谢中都得到满足和荣耀。

第82章 暴风

午后,阴风阵阵,疾风骤雪,风雪掀开茅草屋的屋顶,修缮工作增添许多难度,凤妤仰头看着黑沉沉的天,心也不断地往下沉。

要下雨了!

狂风,冰雪和雨,天气恶劣,她只能祈祷不要再下冰雹。

女人们在院内烧着姜茶,热水和米汤,京都卫五十人一组来院内喝茶取暖后,又离去,隔半个时辰再来一波,显然是有人组织的,若是几千人全涌进来,十几口锅也来不及准备。女人们在院内已搭建简易灶台,持续不断地烧着火。

风雪呼啸中,坏消息不断地传来,受冻的人太多,许多老人和孩子都生了病,房屋破损严重,无法避寒。婶子们统计西区有六名老人冻死在家中,其中一户只留下四岁的孩子。这是特困户,奶奶平日里给织染坊烧火做饭,爷爷年迈,做点小零工抚养着孩子。儿子战死,儿媳已远嫁,平日里乡亲们能帮就帮,可雪灾来了,自顾不暇,等邻居想起时,老人尸体都凉透了。

秋香心疼得直掉眼泪,凤妤让她看顾着孩子,让婶娘们把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孩子接到院内,烧着炭火给他们取暖。暴雨将至,房屋还未修缮好,若留他们在家中受冻,怕会冻死更多人。

谢珣看着乌云压顶,让京都卫们都披上蓑衣,哪怕是暴雨也要把房屋修缮好,堂堂繁华京都,雪灾冻死人,闻所未闻。

谢珣也知道这一带是京都贫困户,特意让林萧和张伯兴派人来修缮,他们压得住京都卫,不会生乱,可情况比他所想的要糟糕。

全京都的药品,御寒衣物都优先给了城南,城东和城中,城西情况比城北要轻。幸好凤妤囤积了药材和御寒衣物,若不然这一次雪灾要冻死很多人。

前年也有雪灾,去年也有雪灾,谢珣虽在京都,腿毒发作躺了一月有余,听闻雪灾严重,却没有大面积的死伤,京兆尹和禁军救援得当,也不曾听闻过城北有暴乱,一切都井然有序。禁军和工部,京兆尹都不曾派人来过城北,往年受灾,他们是怎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