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684)

宁州铁骑伤亡的伤亡也很重,谢珣除了下旨抚慰,又交给林萧去善后,每一位牺牲的将士的遗属都会得到极好的照顾。宁州铁骑的后勤一直都做得非常不错,有专门的人负责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将士们。除了田税有一定的减免,失去劳动力者每个月都能在当地府衙领取一笔基础生活费,保证他们的生活。

可不管再怎么做,人死在桑南,谢珣心中不是滋味,战事平息后减损一人,都是宁州铁骑的损失,这批将士还是他们精心挑选出来的精兵。如今也只能积极去善后与安抚了,谢珣最心疼的是谢珏,谢珏是使团的主使,出这样的事,旁人自然会责怪他,且如今民间的说法就是他为了方楚宁才会引发桑南动乱,大祭司愤而反抗,双方才有了冲突。

没有名声,还要背负罪名,从牡丹城一路回京,路过的城镇流言纷纷,谢珏都必须要听着,不管再难听!

谢珣仰头看着天上的明月,忍不住在想,若是大哥和父亲还在,他们会怎么做?

大哥那么聪明细心,这么多年可有发现端倪?

“皇上,您该回宫了。”张伯熙过来提醒他,再不回宫就耽误早朝,谢珣登基后还没懈怠过,不曾耽误过早朝,这是使团归来第一天在,早朝至关重要。

“知道了。”谢珣也知道谢珏心思重,定是没睡好,他扬声说,“二哥,我回宫了,你在家好好休息几日,如意我就留在府中了,他一直都念叨着你。”

早朝如谢珣所预料,热闹得很,大帅也来上早朝,朝臣们原本有议论谢珏与方楚宁的事,看到大帅后噤若寒蝉,他们可不敢当着大帅的面议论,况且方楚宁已死,大帅若真的一拳挥过来,只要没一拳打死人,谢珣都不会主持公道的,肯定是挨揍的。

林萧与张伯兴也在殿上,早朝第一件事就是桑南和谈,大帅淡淡说,“且不急着谈,先让林萧和张伯兴两位将军把桑南动乱的事情一五一十说清楚,各位大人与本帅都远在千里之外,不曾知道事发经过,正好细细听一听。”

谢珣特意让林萧,张伯兴上朝就是为了一五一十地说事发经过,他虽已知晓,可朝臣不知晓,人云亦云把一切都怪罪在谢珏与方楚宁寻欢偷情,引来大祭司反杀的。

林萧说,“是,那日方将军与我带三百铁骑护卫王爷进宫和谈,和谈非常顺利,大祭司与桑南王,韩子期都同意和谈,且签署十几项和谈条约。和谈持续到夜里,桑南王在宫中摆下宴席款待我等,宴席上我与方将军坐在一处,韩子期陪同饮酒,酒过三巡后,桑南王离席,大约过了两刻钟,有宫人来寻王爷,说是桑南王有请,王爷顾念着和谈大局,嘱咐我与方大将军在席上稍后,他去见桑南王。王爷走后,韩子期主动来寻我和方大将军打听京都的风土人情,听他言下之意想来京都游玩居住,我们相谈甚欢时,朝阳殿起火,宫人来报,说王爷与桑南王被困在朝阳殿,方大将军立刻赶去朝阳殿,同时命我出宫带铁骑求援。我赶赴宫门时,桑南禁军想要射杀我于门内,无奈之下我四处躲避禁军的追杀,王爷的影卫发了烟花求援。”

张伯兴接着说,“我等原本在驿馆等王爷归来,看到信号后立刻清点人数,刚出驿馆就遇到禁军阻拦,我下令冲锋,一路杀进王宫,期间影卫又发过一次求援信号,我带兵杀近宫中时半道遇上重伤的王爷,方大将军与三百铁骑用肉身挡住桑南禁军给王爷争取了一线生机,王爷与我等汇合后立刻杀回朝阳殿,可方大将军与三百铁骑几乎全军覆没。这显然是桑南大祭司早就设好的局,从头到尾他都不想和谈,且要拉着桑南王室下水,我们都没有看穿他的阴谋。他在和谈前就派人在牡丹城中散播王爷与方大将军的流言,故意辱没王爷与将军,什么偷情寻欢,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方大将军一直都在宴上不曾离开半步。王爷与十公主联姻也是桑南王一厢情愿,在和谈开始前王爷已拒绝联姻,王爷是长公主的儿子,与十公主也是血亲,又如何联姻?大祭司想要拉着桑南王室与桑南陪葬,包括王爷,可他知道杀不了王爷,只能用这样肮脏的手段玷污王爷,想要把流言蜚语变成利剑杀死王爷,那是桑南大祭司的阴谋,其心可诛!”

朝臣听后雅雀无声,那些议论过谢珏与方楚宁的人面红耳赤,原来是一场误会。

林萧与张伯兴却咬死是一场误会,统一口径,又不是抓奸在床,谁会承认这种事?只要不承认,就是一场流言,迟早会平息的,他们也不希望王爷被人污蔑,被人如此泼脏水。

“既是如此,为何林将军与张将军不解释,任由流言传至北宁,辱没王爷和将军的清名?”李大人提出质疑。

林萧深呼吸,不卑不亢地说,“我们反攻拿下王宫后,王爷重伤昏迷不醒,牡丹城的百姓被大祭司的手下煽动围攻王宫,我们被困了六日,流言早就传开,我们都被困在宫中,如何阻拦?”

第842章 难过

李大人被问住了,鸿胪寺卿的顾大人也红着眼睛,气急败坏地说,“桑南人出尔反尔,害死了宁州铁骑三百兄弟,也害死了方大将军,我们虽恨桑南人,可百姓无辜,被人煽动,宁州有铁律,不能攻击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只能任由他们围困,王爷醒来后,送韩子期与十公主出宫,让韩子期去平息牡丹城的动乱,这事才稍稍缓解,可桑南人早已编排各种各样的艳闻,传于天下,我们又不能一一去解释,旁人也只愿意听到自己想听的,又何曾在乎过真相是什么?可怜王爷和大将军,殚精竭虑,却被桑南如此羞辱,人心险恶。”

顾大人,林萧与张伯兴都知道谢珏与方楚宁未必就真的清清白白,可早朝时定是统一口径,哪怕不曾交流过。

朝臣们义愤填膺,纷纷指责桑南人信口雌黄,搬弄是非,竟是要拉着谢珏共沉沦,其心可诛。

“桑南人真是龌龊恶毒,竟想出这样的阴损的诡计,可恶!”独孤靖义愤填膺,“方大将军与王爷清清白白,竟被人如此污蔑,简直可恨!”

谢珣,“……”

这事若是一锤定音,那也好!

幸好二哥今天没上早朝,若是上了朝来一句我和方楚宁是真的,他还真骑虎难下,如今二哥不在这事就好办了。

林和礼最是体察圣意,“皇上,既是流言,臣等定会尽量将事实公布于天下,还王爷与方大将军清白,使团为了两族安宁出生入死,在桑南死里逃生,是北宁的功臣,决不能受此不白之冤。”

谢珣与朝臣都知道,流言都已传成这样子,真的澄清也无意义,谢珏的名声被毁是一夕之间的事,百姓心目中早就认定了事实,如今去澄清,百姓只会议论,看吧,他们权倾朝野,果真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桑南反正战败了,也和谈了,只好配合朝野还谢珏一个清白,事实早就被掩盖了。他们会想,这不过是皇室遮羞的一层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