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495)

新政已有规模,早晚都要统一政策。

“派人告诉凤妤,老夫有话要和她谈。”

凤妤收到消息时,唇角勾起一抹笑意,派人回了话,既是要谈,那就要有诚意,李家要让她看到诚意,她才愿意谈。

“欺人太甚!”李阁老怒不可遏,却又没有一点办法,这件事谁占了主动权,谁就有话语权,他们主动去找凤妤就只能被动,“小小年纪也不知见好就收,日后有她的苦日子。”

话虽是如此,李阁老还是开仓放粮,没有再控制京城中的粮仓,凤妤也答应与他们商谈。

谈判一切顺利,林和礼和张伯居原本猜测这件事要拖到九月中旬,没想到凤妤几日就有了对策,且不慌不忙,不接受要挟,也不主动示好,等李家自己送上门,她也没拒绝他们,又表现出一副她好说话的温柔面孔。

百官们原本并没有把这位准皇后放在眼底,防备的全是新帝谢珣,在谢珣离京后反而慢慢地被这位皇后所震惊,也总算明白为什么这三年西州能发展得那么好!

凤妤答应了李家提出的大半的条件,除了几条核心的需求,凤妤并未满足,李阁老也心中有数,本以为凤妤会把自己所提的条件全部打回来,没想到凤妤还真表现得非常好说话,只要不动摇谢珣地位的,她都很好说话。

既是如此,一开始为何不找他们,非要禁军去押运粮食,若是一开始凤妤主动找他们,谈妥的几乎也是这些条件。

李阁老反而看不懂了!

凤妤要的是一个态度,要京都所有人都知道,想要什么,自己来找她,她不接受任何人的威逼利诱,好好来谈,或许皆大欢喜,若是硬碰硬,她随时奉陪。

这一招效果非常显著,几大世家有什么事情都会让家中的夫人来找凤妤,一来是为了攀交情,二来也是态度。

粮价稳定后,各大氏族也渐渐习惯了凤妤的处事作风,也只能适应凤妤的处事作风。

他们更清晰地意识到一件事。

今非昔比,以前是皇室适应氏族,如今是氏族必须要主动放下身段去适应新朝的帝后,否则就是以卵击石。

几百年的氏族积累,底蕴颇深,凤妤也没想过彻底消灭他们。

日后这样新的百年氏族想要积累,在新政的推行下,几乎不可能了,这几大氏族也会慢慢被她和谢珣分散权力。

等下一任皇帝继位时,整个北宁应该是中兴之势,皇权也无人能制衡了。

九月十日,中州又传来捷报。

谢珣大军已兵临中州城城下,整个中州只剩下一座孤城,陈将军和高将军都被困城中,中州城地势比较复杂,北边是北河,通向十二州,南面就是谢珣的大军驻扎城外。

谢珣兵临城下时,胶州的兵马也在隔河向往,切断了航运,谢珣围困中州城,就看中州在断粮断补给的情况下能坚持多久了。

而江南也传来了捷报,宁州铁骑和江南驻军终于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击退桑南大军三次毒阵,且杀敌近万人,江南聚集的那一群名医也总算研制出对抗桑南毒阵的办法,只要有办法防御毒阵,江南大战也快结束了。

京中同时收到中州和江南大捷的消息,人心振奋,京中一片喜气洋洋,凤妤也不例外。

凤妤收到战报后,特意去找了独孤靖。

谢珣没有放独孤靖自由,却也没有囚禁他,谢珣离京后,独孤靖被送到驿馆,有锦衣卫专门看守,他们并不限制独孤靖的人身自由,如谢珣所言,他可以去京都任何地方,只要在锦衣卫的视线内,他做什么都可以。

若不是中州突然有战事,谢珣会允许独孤靖在北宁境内自由行走,让他看看北宁的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驿馆内。

独孤靖冷眉横对,时隔三年,又见到凤妤,心境早就与三年前不一样,他羡慕谢珣,能有这样的贤内助。

“中州赢了,江南也赢了,两封战报都送到京都!”

院子内,凤妤坐在独孤靖对面,把两封战报都给了独孤靖,“九王爷,我们是不是可以谈一谈北蛮归降的事了?”

第594章 大捷

独孤靖看着这两封战报,心中宛若惊涛骇浪,谢珣收复中州后,桑南稳定,几乎是无敌了,等局势再稳定一点,桑南迟早也是北宁的,谢珣能实现大一统,北蛮臣服于北宁也是迟早的事情,凤妤也看清了局面,来与独孤靖谈判。

第一次不欢而散,独孤靖态度明了,绝对不愿意投降,北蛮哪怕奋战到仅剩一个人,也绝对不会归降。

凤妤也没有极力劝说,只是鼓励独孤靖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百姓的生活,归降北宁是他带百姓过上安居乐业最快的途径。

她也知道独孤靖不容易投降,若是易地而处,谢珣也会做出和独孤靖一样的选择,绝对不愿意投降,不管凤妤说得再好听,他也不愿意放弃故土。若是放弃了,他无颜面对战死的士兵和独孤家的先祖们。

可独孤靖也知道,归降后百姓能过上比如今更好的生活,可值得吗?放弃故土,来到北宁的土地上,北宁百姓真的能一视同仁,真的会接纳他们,成为本土百姓吗?独孤靖也不敢去打赌,边境打了这么多年,仇深似海,也不是一两句话和政策就能改变的。

凤妤也知道独孤靖的顾虑,两封战报带给独孤靖的冲击,的确比任何言语都要强,独孤靖在认真思考着是否要归降的问题,凤妤也给了他时间考虑。

九月中旬后,桑南大败,韩子期的先锋军几乎被宁州铁骑全歼,桑南毒阵被破,方楚宁带领宁州铁骑乘胜追击,一路把桑南大军追到南流江旁,逐出北宁国境,桑南大军退到南流江,从陆地打到了江上。

水战,那是江南驻军最擅长的。

桑南的水战远远不及江南驻军,在陆战上也因毒阵而占了先机,只要陆战溃败,桑南败局已定,桑南王派人与谢珏联系,希望能得到他的助力,被拒后桑南王递了降书,愿意与北宁和谈,方大帅和谢珏商量过后,答应了和谈,条件就是桑南从此就是北宁的附属国,永远臣服于北宁,虽保留了他们的主权,却要桑南永远向北宁纳贡,且划了桑南六座城池。

桑南王和韩子期愿意臣服,纳贡,却不愿意划分六座城池,为此水军又继续打了六日,江南水军和宁州铁骑强渡南流江,桑南见状不妙,答应和谈所有条件,把桑南六座城池划给北宁,从此成了北宁的附属国。

至此,桑南大败,江南稳定!

江南稳定后,兵分两路,方大帅带江南大军在兰州一带收拾战后残局,方楚宁和谢珏带领宁州铁骑北上胶州,渡过北河,与谢珣南北一起围困中州城。

中州城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陈将军和高将军败局已定,中州城中人心惶惶,谢珏和谢珣即将在中州会师,整个北宁国境趋于稳定,不管是谁都难挡宁州铁骑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