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323)

“把镇魂珠给我,你当我是傻子吗?”

“主子,不要逼我,日后您就是我的主子。”暖阳左右为难,如坠深渊,不管怎么选择都要牺牲一个人。

他自然想要谢珣和凤妤两人都平安无事,可注定要牺牲一个人,最痛苦是留下来的人,他没有凤妤的智慧,也没有谢珣的孤勇,只能听从命令。

军令如山!

“暖阳!”

暖阳咬牙,退出帐篷,凤妤起身,目赤欲裂,“给我,再不给我就来不及了!”

方玲君和春露,亲兵等人都在屋外,春露似是意识到什么,其他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谢珣为什么红着眼睛在逼迫暖阳。

“暖阳!”凤妤绝望地看着他,倏然拿过长剑指着他,“给我!”

亲兵们胆战心惊,纷纷跪地,“王爷!”

方玲君也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一幕,暖阳死死咬牙,凤妤知道自己多耽搁一刻,谢珣就多一分危险。

她曾经戏称,若是九死一生,就用镇魂珠来换命。

如今,一言成谶。

凤妤想跪着求暖阳,第一次痛恨有镇魂珠这种东西,各人自扫门前雪,她的命运她来承担,她不要谢珣死,她染了疫病后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却来不及提醒春露。

她也知道自己虚弱,镇魂珠就在她手腕上,谢珣要做什么,她拦不住!

知许……

不要对我这么残忍!

“主子,请您不要逼我。”暖阳跪在地上,重重磕头,“这是……姑娘的遗愿。”

凤妤的长剑已抵住暖阳的脖颈,可他视死如归,悍然不动。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灵正的声音传来,“这是怎么了?”

凤妤和暖阳齐齐回过神来,看向张灵正,张灵正觉得自己在那一瞬间,都在他们眼底看到了光,一种滚烫的光。

张灵正被拖到帐篷里,凤妤沉声说,“张灵正,救他。”

朝廷的粮食,药材和太医们都到了。

每每有疫情,朝中太医都是中流砥柱,他们有最好的医术,对疫病也最了解,多次在大疫挺身而出。

张灵正看到凤妤躺在病床上,微微蹙眉,真是……有缘啊!

又是她!

张灵正进扬州就知道谢珣在扬州,非常意外,且又担心,他是镇北侯府的人,自然不想镇北侯府的人在扬州涉险,这里疫病蔓延,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希望谢珣能在宁州平平安安,可又非常欣慰。

在这种关键时刻时刻,又是镇北侯府的人挺身而出,也只有他们会不畏生死,真正为百姓谋福祉。

他会救活凤妤的。

张灵正在为凤妤诊治时,凤妤蹙眉看着暖阳,“张灵正来了,或许我能有一线生机,把镇魂珠还给我,你主子还有许多事要忙。”

暖阳不太确定凤妤能不能活下来,只假装听不懂凤妤的话,凤妤真是气急了,他对谢珣真是太过忠心。

第373章 离开

张灵正来了,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凤妤怕张灵正也救不活她。

暖阳沉声说,“主子说,他能做的事情,你都能做!他未完成的心愿,你也会代替他去完成,他希望你能活下来!”

“暖阳,有些事我不能代替他。”凤妤伤心地说,“若是二公子知道,我是凤妤,不是谢珣,他该多伤心。他还有仇,有恨,他到了九泉都不会瞑目,暖阳,我求你,把镇魂珠给我!”

“对不起!”

凤妤威胁,“好,反正你主子走了,大不了,我陪他一起。”

张灵正在救人,凤妤如今在谢珣身体里,不能在帐篷里逗留,朝廷派人来了,她需要代替谢珣去处理这些杂事。

“王爷,忙去吧,放宽心。”张灵正像是看穿她在想什么,在凤妤的手臂穴位上扎针,凤妤混乱焦虑的情绪被抚平,鞠躬行礼,“拜托张太医了。”

张灵正挑眉,有些意外,这凤三姑娘果真是他心尖尖上的人,从未见过谢珣如此知书达理,态度谦和。

凤妤深深地看了一眼帐篷,转身离开隔离区。

换了一套干净的衣裳后,亲兵已上前汇报,张灵正和张伯居都来了,一人送药,一人送粮食。张伯居如今在州府,正在和李咏谈话,凤妤心口微沉,略一思索,交代亲兵,“封锁所有的出口,一个人都不要放出城,避免张伯居给京中传讯。”

“明白!”

张伯居和张灵正送药,送粮来扬州,谢珣当时人在帐篷里,李咏派人出城交涉过,扬州城内疫病严重,若是进城,疫病稳定后才能出城。张伯居和张灵正都同意,李咏就先斩后奏,没有通知谢珣就放人进了城。

李咏就是一个墙头草,深知自己犯了大错,难逃一劫。为了保命,他积极配合谢珣治理扬州的疫病。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他也决定好,若是扬州逃不过疫病,谢珣总不能真的选择和百姓埋葬在扬州,他要跟着谢珣一起走。

不管是用旧情,还是搬出谢贵妃,都希望能去宁州,躲开朝廷的责罚。

如今,有了太医,内阁也派人来,李咏的心思也活了,把谢珣和凤妤在城内一事和张伯居交代得一清二楚。

扬州城内镇压暴乱的功劳都被他揽在身上。

张伯居在内阁多时,负责官员考核,李咏是什么人,有什么政绩心知肚明,他也没拆穿李咏,只是惊讶谢珣竟在扬州城。且肩负起全城安危,这段时间十二州不断地运送粮食,药材,维持到朝廷和太医们到来,若没有谢珣统一调度,协调,粮食和药材不断调派,扬州城过半的百姓都要染上疫病,且死于饥饿。

扬州百姓死于饥荒,那是对燕阳最大的嘲讽。

“小侯爷……不愧是镇北侯府谢氏的血脉。”张伯居目光晦涩,坐在主位上久久不语,内阁为了赈灾和户部吵得天翻地覆。林和礼为了筹集粮草,召集氏族家主,良言劝说,说得上呕心沥血。他们想方设法顶着压力筹集到粮草,药材,连夜下江南,心想着扬州定是乱成一锅粥,他们能救一人救一人。

可没想到……扬州比他们所想像的要好。

朝廷都断了十二州的商贸,粮食,没想到会是十二州反哺江南,这个冬天他们自己也举步维艰,却愿意慷慨解囊。

“大人,扬州的情况目前也能控制住,谢珣就在城中,不知大人作何打算?”李咏谄媚地给他奉茶。

张伯居是张老太傅的嫡长孙,未来张家的家主。李咏也借此试探氏族对谢珣的态度,若氏族透露出要杀谢珣,或抓谢珣立功的想法,他就告诉谢珣,让他赶紧离开扬州。

他虽是墙头草,如今将功补过,觉得自己还能逃过一劫,又不想去宁州,也不想谢珣死。

“本官初来乍到,对扬州事还不甚了解,谢珣一事还要请示内阁。”张伯居打太极,也没有一句明话。

李咏狡猾,心眼也多。

扬州离京都千里,离江南驻军营地最近,若要抓捕谢珣,只要向江南营地求援就行。谢珣如今在扬州城内有口皆碑,深受百姓和守备军爱戴,若没有外援想抓谢珣,守备军未必会真心听令,百姓也会帮助谢珣逃离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