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271)

林青山给他来过信,详细表述过新政带来的变化,心中言辞激动,推崇新政,那是谢珏呕心沥血想要全境推行的新政,还来不及施行就惨遭灭门。

六月初六对侯府是灭门之灾,对林家也是断臂之痛,林和礼自幼被林阁老带在身边教养,在谢珏也被送到林阁老身边教养时,他作为兄长带着谢珏熟悉林府,为了读书方便,谢珏就睡在他的院子里,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学业,听阁老和张老太傅授课,他和谢珏都是喜静,不爱与人攀交的性子,虽不像寻常兄弟亲热,心底却都认同彼此。

谢珏本就是治国能才,被侯爷带去战场时,林和礼还曾惋惜,若谢珏和他同年会考,他未必会三元及第。不管是和谈,新政,都证明谢珏在治国上的才能,谢珣再历练几年,在宁州铁骑站稳脚跟,这兄弟一文一武,羽翼丰满,定会剑指京都。

怎么办?

元惠帝疯归疯,如今冷静下来配合内阁,局势算是稳定下来,他想要北伐也在情理之中。有人兴兵造反,任何一位皇帝坐在皇位上都坐不稳,想要趁着宁州不成气候时出兵,可朝廷也打不起这仗。

国库比他想像中的空虚,江南一向重商抑农,商户的心都偏向侯府,大帅能否再稳定江南这帮儒商的心还不知道,兴兵绝对自寻死路。

张伯居说,“用凤家的命,要挟凤妤回京呢?”

“治标不治本!”林和礼说,“十二州的民心归顺在新政,不在凤妤。听风可以派张妤,李妤,甚至自己坐镇。”

“鞭长莫及啊!又隔着中州,我问你,若是谢家兄弟真的出兵十二州,中州要出兵吗?”

“在听风和知许出兵前,中州就会出兵震慑十二州。”林和礼说,“只是要选一个恰当的时机。”

他顿了顿,“我在想放宽科举遴选,不知道能否起效。”

张伯居眼睛一亮,“这倒是争取民心的好办法!”

燕阳科举几乎被氏族霸占,寒门出贵子在燕阳凤毛麟角,氏族占据最好的资源,有最好的学院,最好的夫子授课,从小讨论策论,家中也有长辈指点迷津。清流寒门很难和他们在科举上一较高下。

燕阳每一届科举录取人数,氏族占了八成以上,前五名几乎被氏族霸占,上一届状元刘安这种寒门子弟就属于凤毛麟角。

林和礼说,“若是放宽择选,在十二州增设学堂,增加寒门子弟录取几率,或许能有成效。”

张伯居说,“试一试吧!”

林和礼说,“除了提高寒门子弟的录取,也不能放任凤妤在十二州肆意发展,让刘安和顾嘉明过来议事,如果江南和十二州商贸不能断,就让中州出兵震慑。”

想要震慑十二州,无非就是两种方式,断绝十二州和江南,中州的商贸,二是出兵震慑。

林和礼倾向于断绝商贸,把十二州逼成一座孤岛。

相国寺。

凤姝怀孕五月有余,她本就纤瘦,又在守丧不沾荤腥,胃口不佳,怀孕后更消瘦得厉害。看起来比怀孕前还要瘦,只有小腹微微隆起,她平日里几乎不出院子,哪怕出来也穿着很宽松的衣裳,暂时能掩人耳目。

元惠帝派了一队锦衣卫在相国寺看守凤姝,凤姝前几月故意和锦衣卫起过数次冲突,宇文景确定凤姝为了凤家也不会逃离京都,为了取悦她,撤走锦衣卫。他只要拿捏凤家就能控制凤姝。

苏月娇经常陪着凤老夫人上山礼佛看望凤姝,她怀孕一事连凤长青都没有透露,苏月娇见她消瘦得厉害,心疼至极,每次都备着凤姝喜欢的膳食来看她。

“姝儿,再忍忍几个月,等孩子生下来,你带着孩子一起去宁州,不要回头。”苏月娇已下了决心,她和凤长青不管怎么样都要护着孩子们平安。

“母亲,这事我们讨论过,不必再提。”凤姝说,“若我走了,牵连你们,我这辈子都会活在痛苦中,母亲,等孩子生下来,把他送走,我不会走的。”

“那你要做什么?”

“进宫!”凤姝冷冷地看着墙外晃动的桂花,“他不会放过我的。”

“他敢,就算过了一年,你仍是谢璋的妻子,他不怕天下人指着脊梁骨唾骂吗?”苏月娇并不理解元惠帝的疯狂。

他疯了吗?

凤老夫人心疼地抚着孙女隆起的腹部,“姝儿,你想好了吗?”

“想好了!”凤姝眼睛泛红,“祖母,母亲,你们知道吗?侯府这一场祸事是因我而起,如果没有我,他们都会平平安安,远离权力中心,在宁州逍遥肆意地生活。”

“胡说!”凤老夫人叱喝,“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场战场是因女人而起,皆因男人的野心,女人不过是遮掩的借口,你不能自伤内疚,折磨自己,这个月已是第二次有小产征兆,姝儿,不要忧思过重,好好保重自己,平安生下你和谢璋的孩子,这场祸事不是你的错。”

第308章 生辰

十月初的时,西洲人口已到八万人,短短两月内增加两万余人,人口增长自然就带来红利,许多已从西洲搬迁出去的原居民也有意迁回故居,已在派人向城主府询问西洲如今的政策。愿意搬回来的多是贫民百姓,富绅倒是极少愿意搬迁回来的。

有两名富绅派人来咨询西洲政策时提出异议,他们表示自己在城东有上百亩田地,都是私人财产,如今官府接管,是否有什么赔偿。西洲已施行均田制,想要回田地不太可能,若是按地价赔偿,他们也愿意。

凤妤也做了一回强盗,西洲土地不允许买卖,定价州府说了算,如今租赁是一亩一两,若是赔偿也是按照租赁价格赔偿,一亩一两,百亩地就是百两银子。这两位富绅被凤妤的不要脸惊到,当场骂起来,骂凤妤和西洲匪寇没什么区别,都是占人田地的流氓行径。凤妤能理解他们的愤怒,可她仍是坚持一亩一两的赔偿。西洲的土地荒废这么多年,无人耕种,许多登记造册也很难查询,总不能她已派人把能耕种的田地重新开垦过后,富绅又想要回去。

等这骂名传遍十二州,且传到中州,江南去的时候,凤妤才知道背后有人故意要搞臭西洲的名声。

这段时间就是鸡零狗碎的事情太多,弄得凤妤身心俱疲,她不得不放下身段去请南宫衡出山,矿山暴乱时,南宫衡虽不曾出面,私底下也联合幕僚们出动府兵来营救,凤妤记这份情谊,后来西洲冬耕,他竟也能放下读书人的傲慢,和家中老母一起耕种,被凤妤撞见后羞愤欲死,每次见到凤妤来巡视就远远躲开。

凤妤是不欣赏南宫衡的性子,可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不是动笔杆子写才子佳人的酸书生,西洲被匪寇霸占时他并无寸功。若是稳定后,需要南宫衡这样的文官来治理,总不能放他在家中务农,着实有点浪费。

张虎张猛兄弟倒自告奋勇想学着治理西洲,凤妤考虑再三,并未应允他们进到城主府核心事务中,她知道张家兄弟颇有微词,从她进西洲,张家兄弟帮扶良多,凤妤却想着他们读书不多,性子凶横,都是性情中人,很难管束城中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