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235)

谢珏想借凤妤的手,弄清楚宁州城内的经济和财政,让宁州城回归到正常的市场经济中。

谢珏擅长军中庶务,军中庶务比城中要简单,他只要平衡各位将军所需要补给,根据各位将军的性格,领军作战风格制定政策。粮草是后方供给,他不必操心,实在没钱,他就卖家产。

镇北侯府的管家也很简单,因为祖产很多,只要租赁就是一笔巨大财富,谢珏不必特意去想着利滚利。

一城,一国的财政却非常复杂,要考虑经济,土地,赋税等等,凤妤比他更擅长市场运作和管理。所以凤妤和府衙的师爷等人商谈时,谢珏在旁虚心学习。

他现在也想一心搞钱。

最迟到七月中旬,若她和谢珣仍在冷战,谁也不肯让步,他就会强硬送凤妤去十二州,宁州的问题他来接手。

以前宁州铁骑缺钱,他是拆东墙,补西墙,或是变卖家产,坐吃山空。不像凤妤,凤妤生财有道,比他更擅长钱滚钱。

谢珏也放下身段和骄傲,不懂就问,等凤妤去十二州后,他要自己上手统管一切,凤妤有所长,府衙的财政师爷也有所长。谈到午后,制定一条财政大概的框架。

凤妤对财政的见解,主要是来自于市场经济,也不知道能不能套用,二公子明显是病急乱投医,她只能和师爷多交流宁州城内的状况,再说自己的建议。府衙中的师爷对宁州城更了解,可惜的是有私心,这点凤妤和他谈一个时辰就知道,也难怪谢珏会让她来介入。

两人一整天都在府衙里,直到日落,二公子忙起来废寝忘食,在凤妤和师爷做的框架内,一条一条地细分政策,恨不得当天就能和他们谈出结果来,师爷累得头昏眼花,拿着晚膳的借口去歇息。

凤妤本身感兴趣,却也想帮谢珣,倒不觉得太累,且她很喜欢和谢珏谈经济,二公子聪明,一点就通,且能举一反三。且他本身也管过侯府的财政大权,两人共同语言比较多。

谢珣找过来时,站在门口看着他那沉默寡言的二哥和他那清冷如月的未婚妻,聊得正酣,谢珣心中有一种细密的疼。

他知道凤妤一直都很崇拜二哥。

也知道二哥喜欢找凤妤聊财政和经济,他们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凤妤和他就从来不会聊这些她喜欢,且感兴趣的事。

第271章 冷酷

谢珏和凤妤在衙门议事结束,已过子时,谢珏精力充沛,凤妤已疲倦不堪,二公子废寝忘食时,忘了她是姑娘家,且从小体弱,不如男子康健,心中略反省后,派影卫送她回府休息,他要抓着衙门的师爷们彻夜议事。

凤妤在心中同情衙门的官员们,出了府衙时,秋香偷偷说,“姑娘,小侯爷戌时来过,又悄悄地走了。”

“怎么没告诉我?”

“你和二公子在忙,他不想打扰。”

凤妤是忙得忘了时辰,也是在衙门里简单用膳,倒是没见到谢珣,二公子说谢珣忙军务,他是有事来寻她吗?

她让暖阳去问谢珣是否有事,谢珣心中起了一阵无名火,什么时候有事才能找她?她和二哥聊得可真愉快,谢珣从未见过凤妤和谁如此健谈过。

“没什么事,本侯闲的。”

暖阳被吼得莫名其妙,偷偷问飞影,“主子怎么了?”

飞影心想,自从侯府家破人亡后,侯爷和二公子哪天心情好过?二公子是喜怒不形于色,主子的暴躁是肉眼可见的。

姑娘又和主子冷战,今日军中议事,几项提议都被老将顶回来,心绪难免浮躁。

飞影问,“姑娘明日做什么?”

“姑娘让人找了几名经验丰富的老农和擅修水渠的人,明日去大岭山。”

大岭山是宁州农田最密集地,在南城门外,整个大岭山都是军田,是镇北侯的产业,苏月娇在大岭山耗费六年的心血,把六座山都改成丘陵形式的梯田,保土,蓄水,提高农作物产量。原本这六座山植被茂密,土地肥沃,如今都成了耕种土地。遗憾的是,宁州干旱,不是多雨的天气,自然灌溉难度非常大,山上水池很难蓄水,要靠修渠引水。

凤妤有苏月娇的书札,和谈前,苏月娇就打算修第二条沟渠,打算扩大大岭山附近的种植,宁州适合耕种的面积本就不多,只能靠开荒。

凤妤在这方面的知识并不算丰富,可她擅长集思广益,邀请了十几名老农和修过第一条水渠的工匠们,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她要在锦州,西洲和黄州开荒,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和知识储备,只有手札也不够,更需要实地的经验。

她圈出一块试验田给两位老农,只要能提高产量,随他们怎么试验,若办法有效就在城中推广。忙到正午时,饥肠辘辘,烈日当空,凤妤也热得昏眩,她戴着一顶帏帽,却遮不住烈日,热得香汗淋漓,躲在树荫下喝着凉茶时,气喘吁吁。

这片田地要保证军需,是铁骑耕战兼顾,战事繁忙时会租赁给民户。那划给民众的土地呢?宁州要容纳宁州铁骑,是燕阳全境最大的城池,军户居多,民户多也是佃农,凤妤也想到一个问题,若是田地都划给农户后,客如云来,将来定居在宁州的民户渐多,又该如何?

且民户有了自己的土地耕种,若有人对军屯有意见怎么办?凤妤一日内走遍宁州五片军屯,苏月娇把宁州南,西南的山区全都改成军屯。当年虽没占民田,多是军队开荒,因管理有方,又注重产量,这五片军屯看起来就是宁州最肥沃的耕种土地。

这种分配下,定会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那会有民闹,凤妤沉吟,突然有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她兴奋得脸颊发红,去找谢珏商量。

她想在宁州城内彻底推行一种更新型的土地政策,把所有的土地划到宁州府衙名下,所有人都可以租赁土地耕种,只留下两片军屯,让宁州铁骑耕战兼顾,所有的土地收拢在手里后,向百姓租赁,然后赋税征收,可以是田地里的农作物,也可以是银子。

如此一来,府衙手里就有更多的银子,只要有钱,他们可以向燕阳全境买卖军需,这样也能提高民众的积极性,以及得到燕阳全境的难民落户。

那些食不果腹,又有劳作力的青壮年会被这条政策吸引来宁州,得民心者得天下。宁州城能藉着人口红利,迅速扩张。

谢珏的想法和她不谋而合,甚至比凤妤想得更早,昨夜他就和师爷们提出这一条政策,这是燕阳几百年来从未实行过的政策,难度极大,所有土地归府衙,日后小侯爷若推翻燕阳,所有的土地归国有,土地不再能够买卖,只能租赁。

氏族先炸,绝对不同意!

燕阳全境不能实行,可在宁州城可以,一来宁州城的军屯本身就属于镇北侯,是军队开荒,耕战兼并的土地。宁州也有氏族,手里有土地,府衙只要给予补偿,拿到他的土地就行。或是用强硬的手段,直接划到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