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红楼+清穿]榜下捉婿(75)+番外

于是不久,黛玉便随着父兄一起回了京城。

父亲原就是兰台寺大夫,这已是实权官职的最高品阶,皇上便又为其加封了个从一品的虚衔。

林家扶摇直上,黛玉兄妹的身价也紧跟着水涨船高。

但入京后刚办妥一应事务,父亲便染了风寒,兼之母亲病情一直不见好,他便与黛玉兄妹商量,想让他们去堂伯家暂住。

林黛玉却是个心思灵巧的,想着母亲奇怪的病情,主动提出去荣国府小住,待父亲病愈后再归家的想法。

恰好此时荣国府琏二嫂子上门,以母亲病重,无力教养女儿为由,提出将她接去由外祖母教养。

父亲对荣国府似乎观感寻常,定然也猜到了外祖母的打算,毕竟此前生病,他因担心一双儿女,也曾想过将女儿嫁回荣国府由亲人照料,以免自己离世后受了委屈。

到底是亲戚,又有小时候相处几年的情分,总不会因他离世就欺负女儿。虽也知道贾宝玉不成器,但对父死母重病,家中仅有尚未长成的兄长,根本无人为其伸张委屈的黛玉而言,这反倒是好事,因为她已是宝玉能接触到的家世才貌最好的姑娘。

黛玉明白,这已是父亲当时最好的选择。

但不知为何,兄长对荣国府极为不屑,不但在得知父亲想将自己嫁给宝玉时极力反对,甚至将宝玉单拎出来大肆批判,并说出无数事例以佐证此人的不靠谱,又点明王夫人早为儿子相中了薛家姑娘为妻、且贾宝玉与之相处甚好的事实……

反正父亲和黛玉听完后只一个感受:贾宝玉这小子绝非良人!

父亲浸淫官场几十年,很快便反应过来,总账在说起贾宝玉时必然添油加醋、夸大了部分事实。

但即便如此,也能从中窥见贾宝玉的部分性情。

贾宝玉本人品性也许还不错,做晚辈也知礼乖巧,但做丈夫,以他如今性情显然是不合适的。

与黛玉开诚布公地谈过之后,父亲便打消了为黛玉定亲的想法,即便荣国府来信提了好几次,他也无动于衷,只随口敷衍了过去。

如今外祖母想要将自己接到荣国府教养,定然是还未放弃撮合她和贾宝玉。但她给出的理由确实不好反驳,毕竟荣国夫人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加之林家的地位权势,顶着荣国夫人教养长大的姑娘这个名头,日后也确实更容易找一门好婚事。

父亲征询了母亲的意见。

母亲却对荣国府乃至于荣国夫人有着极强的滤镜:毕竟她出嫁的时候正是荣国府最鼎盛的时候,而她母亲又一贯对她极好。

故而即便她对撮合母亲口中的“两个玉儿”的婚事并无兴趣,在自己无法亲自教养女儿的情况下,也非常赞成将黛玉送到母亲膝下教养。

兄长得知此事却勃然大怒:“整个荣国府,心思最坏的便是这位荣国夫人!”

他竟是连外祖母也不愿叫了。

黛玉知晓内情,担心母亲病情,赶紧拉着兄长道歉。

母亲确实有些伤心,甚至忍不住怀疑是否因为兄长常年住在堂伯家而听了什么闲话,故此为荣国府上下说了不少好话。

兄长气坏了:“您还当如今的荣国府是您从小长大的荣国府吗?您可知荣国府旁边的宁国府在京城早有‘只门口的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的说法?宁荣两府同气连枝,宁府如此,荣府又能好到哪儿去?”

“里头的肮脏事多着呢,只儿子担心说出来污了您的耳朵,故而一直命人不许提及罢了。”

黛玉担心兄长气急之下说出什么了不得的话来,赶紧开口打断:“母亲一直缠绵病榻,妹妹总是需要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教养的,外祖母已是极好的选择。”

见兄长仍要反驳,她忙开口,“哥哥,父亲也病了。”

兄长的身体瞬间僵硬,终于想起了此前黛玉必须住在荣国府的缘由。

黛玉松了口气:“母亲放心,女儿在荣国府住了好几年,不曾听闻不好的流言。想来是兄长时常在外行走,听说了不少贾家爷们儿在外的混账事,一气儿归结到了荣府头上。别说荣国如今当家的二舅是个正派人,不会让府中人乱来,纵然不是,也影响不到内宅女眷才是。”

黛玉虽然看在母亲的面儿上为外祖家开脱,但其中蕴含的对贾家男性的嫌弃也清晰可见。

并无旁的意思,只希望母亲对贾家那群人心里有个底。

母亲沉默许久,开口道:“我稍后写一封信,玉儿去荣府的时候记得交给外祖母。放心,我会在信中言明,玉儿的婚事夫君已有了安排。”

她都这般说了,其他人自不会再与她争辩,很快将此事含糊了过去。

不久,黛玉便去了荣国府。

兄长有些担心父母身体,也早早搬去了堂伯家,只是每日都会回家请安,后见父母并未受他影响,干脆又搬回了家中。

黛玉从兄长口中听得此事,心里隐隐有些失落。

倒是去堂婶婶家做客时,被她劝了一句:“这世间稀奇古怪的事情确实挺多,许多甚至搅得人家宅不宁,但总有个时间限制,你年岁也渐上来了,许是及笄后这种情况就消失不见了也说不准。”

堂婶婶出身川宁侯家,自己又是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物,她的话,黛玉是很信任的,故而听她这般开口,心中隐忧便去得大半。

她的堂婶婶便是季戈,说此话绝非无的放矢:红楼全书虽少有提及人物的年龄,但全书明面上的主线便是宝黛爱情,故而黛玉及笄成人这样的大事总该提上一嘴才是,毕竟及笄便可以定亲了,王夫人与贾母对宝玉的婚事争斗就要提到明面上来了。

毕竟黛玉寄居贾家,她的婚事就该他们操心。不管是否愿意将宝黛凑一堆,黛玉的婚事也要提上日程。

但可惜,这本书在天坑之前,不曾见到半句黛玉及笄的字眼。

所以季戈看书时一直猜测,黛玉恐怕在及笄前,便殇了。

如今剧情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除非黛玉非死不可,否则等她及笄,红楼的剧情也就彻底结束,自然束缚不到黛玉了。

不过在此之前,黛玉恐怕难和家人团聚:毕竟按原著时间线,她兄长是没有的,母亲是早没了的,父亲也是刚病故不久的,她也彻底开启了在荣府凄风苦雨的生活。

剧情刚开始没多久呢。

秦可卿刚死没多久,葬礼办得空前盛大,有不少僭越之处,引来京中侧目;然后是贾元春封妃,贾家上下为了恭迎贤德妃回家探亲,正如火如荼地改建大观园。

嗯,可能是因为贾家上下几百口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坐吃山空,宁荣两府的库房已不剩多少现银了,听闻贾家为筹措改建大观园的银两,不但找亲戚借了许多债务,私底下还卖出了不少积年好物件儿。

季戈都趁机低价买了不少。

只是不知林如海家是否借了钱给贾家,若不多也就罢了,若多的话,只怕这钱就打了水漂,要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