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荣华路(172)

“姐姐,你若是觉得我能听,不妨讲一讲。到底有些事情闷了心里,闷得久了,容易憋得慌。”荣娘提了一句。

若是由大姑姐亲自讲。

荣娘能更加准备的把握了,大姑姐的心态如何?

“哦。”

王遂娘应了一声后,她是笑得更温柔。

笑过后,王遂娘才是说道:“也简单的事情。就是府上的妾,相互争斗里,波集了我这一只池鱼。”

“我嘛,本来打算观了别人的斗争,哪料想,被人泼了污水。”王遂娘说的简单。似乎也不太在意的样子。

可荣娘知道,这位大姑姐的心里,肯定酸透了。

到底都是做了娘,又是结发成夫妻的感情啊。荣娘有些理解了,大姑姐如今的态度。肯定是对大姐夫谢绍彻彻底底的死心了。

如果以前,夫妻之间还能相敬如冰的话。那么现在,肯定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

至少,给荣娘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因为,荣娘特别了解她这位大姑姐,那是一个内心骄傲的士族名媛。

有些事情,她做了,就一定敢承受的。既然她如此云淡风轻了,就表明,她有些小手段瞧不上眼。

不想摆弄了那等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

奈何……

男人在美人面前,瞎眼的时候太多了。想来,大姐夫谢绍就一定是在小妾们的团团环绕里,已经迷发了眼睛吧?

荣娘这般为大姑姐不值得。可是,她又不敢安慰了这一位大姑姐。

瞧得出来,这一位也不需要安慰。

第126章

太元十年,春。

三月初一日,荣娘过了三十二岁的生辰。三月初三日,刘之烨过了二十七岁的生辰。

在春末后。

建业城的几千里之外。

东屠国的军队已经是整装待发。

大祭祀之后,刘长石这位东屠国的君王就是率领了军队,北上征伐。此行的目的,便是那新罗国的首都。

原由?

更简单了。

因为,流民已经在东屠国的暗中武器支援下,已经攻下了新罗国的首都。

那些新罗国的旧上层们,完蛋了。

这真是为刘长石扫清了后患。至于刘长石打起的旗号,也就是他的王后付明月的旗号。因为,付明月的母亲,可是新罗国的王室公主。

正紧的有封号的公主殿下。

这真是一面旗帜,至少,能用一用。

新罗国的首都名叫汉京城。这一个名字,让刘长石觉得挺好听。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这一座城池,让他向往。

春末。

海风吹得醉人。

而东屠国的军队,特别是步军与骑兵,都是由海船送往了新罗国的土地上。

汉京城,在汉江边上。

这是一座离着大海,并不是特别远的城池。当然,若想尚汉江口,直通汉京城。那么,首先的目标,就是汉江口的灌口城。

这是汉江的门户。

而汉江更是新罗国内,最重要的一条江河。他流经南韩、新罗两国的土地,是半岛之上的母亲河。

哪怕是汉江的分支,也是在高丽的国土上,亦有一些小水系。

当然,汉江的主水系是起源于高丽最南的大白山,从白山绕南韩的国土,再穿过了新罗的国土。这一条河,在新罗国的首都汉京城,灌溉了汉京城所在的一块平原土地。

这里肥沃,这里同样是有江河与山川的守护。

在新罗国内,可谓是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刘长石的目标,就是打过灌口城,占领汉京城。然后,从京府道一路往南。

京府道,新罗国最北面的一个郡。

也可谓是新罗国最富裕的一个郡。

灌口城,遥遥在望时。

首先发起了进攻的,是东屠国的海军。因为,海军的小炮,那炮弹的发射,能让灌口城的守军不敢出城。

哪怕有出城的,也在炮弹的威胁下,被打得撤退。

集结登陆,海军的任务不过是掩护。因为,想征伐一个国度,想打下一片疆土,靠得还是陆军。

一年复一年的陆军,三年磨一剑。

目的就是剑指新罗国。

多少的准备,在这个时代就要见了真章。

“打出信号。”

“按计划行事。”

刘长石在旗舰上,瞧见了海军的火炮,一直掩护了陆军。在陆军已经集成队伍后,他给了前线准备的命令。

战争。

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

战争,是一个利益集团,与另外一个集团的暴力行为。目的更简单,政治上无法调和,战争就是最后的手段。

因为,肉体上的消灭,肯定比精神上更粗暴,也更有效果。

死人,是没法子给自己争辩的。

灌口城,在新罗国自然处是一种大城。可比起中原的大魏朝,又或是大晋朝的治下,自然就是一种小城。

特别是新罗国的王室已经完蛋了。

如今的灌口城,可谓是顶头上司没了。当地的豪族,正是打算也加入了争王之战,也是梦想了可能有一天当了大王的时刻……

敌人不期而降。

火炮的威力,已经打掉了灌口城守军的士气。

在其后的攻城战里,东屠国的着甲步兵,更是登上城台后,立下攻坚之战的大功劳。

那甲胄在身,那些守城的小兵,刀剑砍不伤。而对方的利器一刀下来,那就是死伤惨重。如此的情况下。

灌口城自然守不住。

不过两个时辰。

灌口城被攻下了。

非常顺利。这让指挥此战的刘长石都是心底松了一口气。

这是第一战。

此战若胜,那是添军中士气。

当然,刘长石心中更明白,为了这一战,东屠国已经准备太久了。他是出其不意。敌人也不会料到的,敌人来得太猛。

可往后……

往后肯定会有硬仗的。

“战果统计出来后,第一时间汇报给我。”

刘长石交待了一句。

“诺。”

刘长石的身边,随行的翰林是恭敬地应话。

军机阁的翰林们,除了有学问以外。其实,更像是刘长石的助手们,帮助了刘长石来掌握了整个东屠国的权利。

至于这些翰林们,全是清贵的职位。

当然,任期有限,一旦到了任期,就必需外调。可以说,刘长石的目的更简单。那就是给了翰林们官小权利重。

到底是接近了他这个君王,官位低,那也是近君王身边出谋划策者。

至于将来……

刘长石觉得,翰林们的选拔,还是需要一个更好的流程。不过,那是以后。因为,目前的东屠国还缺了人才啊。

东屠国内培养的人才,这也是需要时间的沉淀。

这一日。

大胜让刘长石非常高兴。

当然,出征的陆军也高兴。大胜战,战后肯定是要封赏的。

对此。刘长石也是让各部队的主官们,接着武学院的规距,同样的要战后举行了总结经验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