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代文豪[系统](53)+番外

因为厂子就在村子附近,有许多工人出入,所以从县城就有直接到村里往返的公交车。莫长安和李琴就挤在充满汽油味的公交车上,一摇一晃地往村里去。

外来务工的人员素质并不高,在车里抠脚的有,开窗抽烟的也有,许久不洗澡的也有,味道是一言难尽。好在约莫过了半小时,他们就到达了目的地——莫家村。

他们过来的路上,看到了莫爷爷莫奶奶留下的那栋即将拆迁的院子。他们的宅基地就在公路边,公路要扩建,自然要拆迁。

莫爷爷莫奶奶死后,房子就留给了莫长安的小叔莫建党,厂子卖出去之后,他们两家就没有联系了。

不过这不是他们来的目的地,李琴也没打算带着莫长安在莫建党家借住。今天还钱,明天扫墓,晚上就回去。

“建邺嫂子,建邺哥在吗?”李琴带着莫长安提着大包小包回村里,早就吸引了村里人的注意力。他们家自从两个老的去世之后,就已经很久没回来过年了,这次回来大家都觉得奇怪。

“老板娘!”正在院子里洗菜的妇女看到李琴开心地打了个招呼。“建邺在里边砍肉呢,今早才杀了猪,留下来吃个饭?”

“快别这么喊我了,厂子早就卖掉了,真是对不起大家。”

“哪能啊,要不是你和老板,我家现在房子都没盖上呢!老板现在怎么样了?还差钱吗?我们再给你凑点。建邺去S城打工刚回来,那边工资挺高,虽然才去了半年,但过年也拿了点钱回来的。”

“不用不用,现在好多了,就是人还没醒。这次呀,我是来还钱的。”

“不急不急,那钱我们还不急着要,你们现在还要钱,留着自己用吧,等宽裕的时候再还给我们。”妇女急忙摆手。

“急的,这五万块钱又不是小数目,现在我们家条件好了,长安都出书了,一本书就赚了十万呢!”

“真的呀!当时我们就说长安这孩子以后要出息,没想到这么快就赚钱了!”妇女羡慕地看了看莫长安,突然又想起什么,冲屋子里边叫道:“建邺!建邺!老板娘来了!”

屋里边跑出了个带着围裙的汉子,看到了人之后,才不好意思的将手上的血迹往围裙上擦了擦,不好意思道:“老板娘你来怎么不跟我们打个招呼?我好开车去县城接你啊。”

“我们现在去也成。”李琴笑道。“五万块钱不是小数目,我没带现金回来,你跟我去趟县城取吧。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帮我还给建成、建土他们。”

“这钱不着急还的。”莫建邺听了眉头都皱了起来,“是不是他们谁叫你还钱了?我这还有点钱,我先帮你垫上,这钱你先留着用。”

“嗨!没有的事,就是现在钱周转过来了,老是欠着你们也不是事儿。对了,我现在开了个店子,你媳妇儿有没有出去干活?如果不嫌弃的话,就去我店子里做吧?”

“真的?”

“真的,店子就在州建局那。”

“成,反正她在家也没啥事,等年后我就让她找你去。”

“你就不问问我一天给你媳妇儿开多少啊?”

“老板娘能亏待我们么?这样的话,早点还钱也好,等我去洗个手就同你去县城。”

“好嘞。”

第37章

这五万块钱虽说是厂里的老工人一起凑的, 其实就是那五个骨干。是从莫建国在村里办厂的时候就跟过来的老人, 人都是又老实又能干的那种。

有职位的遣散费一人两万, 没职位的一人八千, 卖厂的几百万把遣散费一发下去, 莫家剩下的也就只有几十万了。

人家来干活大半年, 总不能丢了工作又空手回去吧?大家都是村里的人, 家里什么条件大家都知道,但还是一人给李琴拿了一万。

好意李琴接受了,她也记在了心里, 所以取钱的时候多取了五千出来。

“老板, 钱多了。”

莫建邺买了个面包车, 所以来取钱就拿了张报纸和一个塑料袋, 也不怕会被人摸走。

“不多, 不多,你们这钱一借就是一年,这点添头就是利息。”李琴把钱推回去,“到时候你们一人多拿一千, 要是不拿的话就是看不起我。”

“不成,不成, 说借给你就是借给你的, 大家都是莫家人, 沾亲带故的, 那还能要你利息。而且老板还在医院里躺着呢, 这钱不如给他买点营养品。”

还有一句话莫建邺是没说出来, 要是莫建国不行了,李琴他们母子自己过有的是地方用钱。

“我说你们拿着就拿着,现在长安出息了,我也重新买了店子,到时候开分店的话,可能还要你们媳妇儿过来帮忙呢。”

“嗨,我媳妇现在就是在家照顾老爹老妈,跟着你打工还能赚点钱补贴家用,我也放心。”

“你就拿着吧!我那店子位置好,以后有的是地方赚钱。”

反复推拉了几次之后,莫建邺最终还是收下了那笔钱。

“老板娘去我家吃刨汤啊?今天刚杀的猪,味道可好了。”

“不去了不去了,我和长安就在县里找个地方住一晚上,明天去把墓扫了就走。”

“那我明早上过来接你们。”

“行。”

因为村边上就有厂子,所以村里的劳动力并没有跑到外边去打工,反而是许多外边的劳动力一直往莫家村这里涌入,所以这些厂子根本就不缺人。

莫建邺他们从莫建国的厂子出来之后,这边已经没位置了,就只能外出务工了。

本来李琴还有些担心会在这边遇见莫爱美,她那个嘴碎的,还不知道会在村里说她儿子些什么坏话。不过现在看来,他们一家应该是怕丢人,没有回来住,而是在县城买了房。

莫家村以前是有坟山的,世世代代的莫家村人都埋在那座山上。但是改革开放建厂子之后,坟山就被强制要求改革了,乱糟糟的坟山被修建了整洁却拥挤的公墓,不仅是莫家村的人,县城的人也有来这埋的。

说是来扫墓,其实也就是来放点祭品,烧点香纸,拜上几拜。平时只要给守墓人交点钱,他就能把墓安排得妥妥当当,按时铲草,打扫卫生什么的。

莫爷爷莫奶奶前几年才死,已经没有好位置了,只能被埋在公墓的一个角落。

李琴和莫长安来的时候,边上的墓碑前多多少少放得有酒杯、肉还有水果,就莫长安爷爷奶奶的墓碑前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

生前,莫爷爷莫奶奶就偏爱小儿子,就连住也愿意跟小儿子住。莫建党虽然对兄弟姐妹不怎么样,但对待两个老的也还算孝顺。

死后,每年给扫墓人交钱这事一直是李琴做的,而这墓碑前干干净净,大概就能知道莫建党是个什么态度了。

李琴将带来的祭品摆上了之后,便带着莫长安回去了。

她并不是不想给自己父母扫墓,而是莫长安的外公外婆死得太早,而改革开放之后到处开山挖地,就连李家的几兄弟,都不知道坟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