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麒麟儿(528)

金敞的野心是压制不住的,他手中有军权,又得到了军队的支持。同时,金察的亲子有法理的支持,两边到时候是一定要对上的!而正是因为他的亲子有法理的支持,所以事到临头,就是想避开这样的争斗都不能够!

亲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胁,金敞就算篡位成功,也不会让金察的亲生儿子有活着的机会的。

金察对此也做了一些补救工作,比如让自己的儿子们镇守在赵国重要军镇,其中包括了陪都襄国。一旦他这边情况不好,金敞要有所动作,这些在外的儿子们也可以有所反应。而这个,反过来对金敞也是一种威慑,令他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这个后手怎么看怎么处处是漏洞,很多地方都寄希望于人性一刹那的选择,而人性本身就是经不起考验的...只能说,人果然是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的存在,金察希望金敞能‘安分守己’,希望儿子侄子们好好守望相助,以夏侯家、羊家、刘家旧事警醒自身。

最终寄希望于一个可能,至于事情如果是另一个走向,那就是他没有深想、下意识回避了深想的了。

而如今,最初埋下的祸患全都成真了...金察病入膏肓,金敞矫诏,令堂兄弟们回来,然后借机将他们软禁起来。

金察驾崩之日,又是一个宫闱喋血之夜——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最终学到的就是人永远无法从历史中学到教训,所以历史一再重演。

而就在这个宫闱喋血之夜里,赵国大城濮阳附近的一座小县城,爆发了一场战斗。对于镇受在此处的赵国守军,他们其实是相当摸不着头脑的...他们甚至不知道对手到底是那部分军队。

和他们战斗正是已经孤军深入的冯遇春部...的一部分。

许盈堪称‘胆大包天’的计划到底在他的一力主张之下开始推进了,为了保密,他甚至瞒过了建邺那边。建邺那边人员太杂了,很多都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一旦走建邺台阁的流程办这件事,就毫无秘密可言了。

而这一次行动最大的依仗其实就是攻其不备、打个突袭,要是行动提前泄露一点儿,那就没得玩儿了。所以就连京口这边以‘演习’为名拉出去的骑兵们,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是要去哪里演习,只知道跟着军官们走。

好在许盈规定的军中操典里就说了,军事机密,不说就不问,所以也没人多嘴多舌,这个秘密直到和冯遇春部汇合,又一起走了一段时间,才慢慢为普通兵士所知。而这个时候,也是冯遇春和蔡弘毅商量好分兵的时候了。

领着京口这边骑兵去边境与冯遇春汇合的正是蔡弘毅,如果说冯遇春是天生的将才,那蔡弘毅就是被许盈拿来当‘政委’用了...非常好用。

之所以选择分兵,是因为越是深入,就越是到了赵国的核心地区,核心地区的象征之一就是人口密集,城池林立。这种情况下,大股人马过境,实在是太明显了!虽然行动之前,许盈已经通过赵国那边的情报想办法给冯遇春他们搞了一些‘身份’,让他们冒称是赵国某部分军队...但这是经不起查的!

而人一多,扎眼的很!总是更容易引起有心人注意。

人少的情况下,挂一个过得去的身份,在当下这种敏感的时局中,有些人就是发觉他们有些问题,也会故作不知...天下最多的还是明哲保身之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么。

事实上,一路过来,冯遇春直属部,以及分出去的各部,都刻意绕开了重要城市,这种情况下,还真没人拦过他们。主要是这年头打仗,都是一座一座城池来的,连‘跳岛战术’也是近代才有的,更别说冯遇春这样直奔着偷家去的了。

这是思维盲区,大家不会想到有人会深入敌后,要去敌国都城搞事情...这样搞,别说路上被发现了怎么办。就是攻其不备成功了,也要考虑怎么全身而退吧?难道是自杀战术?

真的有人觉得不对劲,看穿了常遇春他们的身份是假的,也更多是联想到了当下复杂的境况,以为这是哪位大王的后手。当然,也有可能是金敞的亲信,急赶着去邺城混个从龙之功...总之,都是装聋作哑最好。

在濮阳左近的小县城爆发一场战斗,完全是意外!而双方一停战,对方送来了书信,想搞清楚情况时,冯遇春部表现的十分傲慢,声称自己此行目的地是邺城,正是要去‘清君侧’的——清君侧是个理由,但偏偏除了‘清君侧’其他什么都没说,让人充满了联想。

结合刚刚战斗中冯遇春部那‘克制’的表现,对方还真相信了他们,至少相信他们是赵国部队...这种时候相信才是正常的,谁能想到,一支部队,从敌国出发,一路上绕过了所有大城,连补给也省去了(来的时候都是一人双骑,带够了去时的补给,李家船队在黄河上要渡他们过河,也准备了之后的补给),急速狂奔,就是为了去帝国的核心上演偷家传奇?

这不能想到啊!

一场遭遇战,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地结束了,之后常遇春也不耽误,以最快的行军速度赶到了说定的渡口。李益果然靠谱,亲自主导了这次行动,早有船只在数个渡口分别等待——李益从当年与许盈谈定第一笔生意起,如今回望,才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经被彻底改变!

意识到自己将参与到一件要名留青史的事时,他没怎么犹豫,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说起来他少年时代也是游侠儿的性子,只是最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安分’了下来。如今也算是‘老夫聊发少年狂’,非要做一场大事了——他就像许盈身边的很多人一样,坚信结束乱世之人,非许盈不可!

渡过黄河,又与黄河北岸的军事重镇枋头擦肩而过,终于,数日之后冯遇春与蔡弘毅等领着各小部军官汇合。枋头是赵国在黄河北岸扎下的一根钉子,这里屯驻了重兵!而在枋头与邺城之间,堪称一马平川。

汇合之地是邺城郊外一座大庄园,各小部是在两天之内陆陆续续抵达这里的。这座大庄园明面上挑不出什么问题来,主人是依附于一个赵国大贵族的大商人,这座庄园算是安家之处。而实际上,这里是秘阁情报人员掌控的!

冯遇春部落脚这里之后,就有这边的情报人员向他们说明邺城之中的最新情况,夺嫡政变还没有尘埃落定,城里局势紧张的很呐!对于冯遇春部如何杀进城,在这里布局很久的情报人员有一些建议——因为金敞驱赶,邺城的驻军不多,但也不会比冯遇春部少,而且都是金敞的亲军精兵,直接打是很难的。

所以得‘智取’。

“将军既是从边境来,不如干脆冒用石秋部的名号,左右对石秋部十分了解,也不容易露出破绽。”情报人员给出了十分巧妙地建议。

石秋是守边大将,他一个不姓金的人可以安插到这个位置上,就在于他是一个‘纯臣’,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他从来只管安分守己地打仗,不投向金察的任何一个儿子,自然也未投向金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