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麒麟儿(384)

她很难描述清楚那种感觉,只能说,在许盈平静又温和的目光里,她感受到了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感觉——身为义兴周氏上一任家主唯一的儿女,她生活中是金尊玉贵的女郎,身边的人无不对她给出种种优待。

她地位相当高,但这种地位高是平等、是理解吗?

并不会!

周若水当然比世上绝大多数女子要来的幸运,单单从地位上来看,她甚至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超过了大部分男子。但说到底这个时代是男权的时代,世界上的一切被男性控制,身为一个女子,周若水本质上其实和普通女孩没有太大分别。

她被排斥在某个体系之外,能做的只是这个世界允许女子做的。

过去,周若水的才能比自己许多兄弟还强,但最终能够大展拳脚的总是那些不如自己的兄弟们。她为此有些小小的不满,但因为周围环境如此,她从小耳闻目睹的‘天经地义

’就是如此,所以这种不满并没有成长起来。

看似平静,实际上不过是暗火掩藏在死灰中,只要时机合适就会‘死灰复燃’!而许盈就是那个为死灰复燃提供适合条件的人。

许盈郑重其事地为周若水拿来聘书,本质上是一种平等,是一种对周若水工作的认可——其实做这件事的时候,许盈并没有讨周若水喜欢的意思。这还和他送出的那些礼物不同,那些礼物是丈夫送给妻子的。

而这聘书,他考虑的是周若水的能力值得,若是在现代,他也乐于招这样的员工,这只是许盈给周若水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纯粹,反而让周若水更喜欢。

她过去可不知道自己会这样向往平等与认可,这类似于从小没有味觉的人,若是一直没有味觉也就罢了。但若有一天让他们品尝到味道,那就将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再夺走他们的味觉,他们会疯掉的!

一天又一天,周若水总以为自己今天已经很爱慕自己的夫君了,但第二天她总觉得自己会更爱。

许盈曾经为她念过一首据说是他钦佩的隐士写的‘诗’,说是‘诗’,那是许盈单方面的说法,周若水只觉得怪怪的,那也能叫诗?

但抛开那没有章法的格式,没有韵律的字眼,以及一些当下看来古古怪怪的用词,只看本身的意思...她承认那确实是令人动容的。

那首‘诗’叫《致橡树》——她知道,许盈在借诗中的橡树与木棉说他和她,他是橡树,她是木棉。说她不像一般女子,不是攀援在树上的藤萝之类,而是以树的形象和他在一起,能和他并立的、平等的存在。

此时传唱的诗歌是‘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听着就像是情深意重的表白,也是时人眼中痴情女子最好的样子。但这首‘诗’偏偏驳斥了其中的意象。

周若水知道这是许盈在夸她,在赞美她,别人觉得她有些离经叛道了,但他不觉得,反而觉得她还可以更大胆些!

周若水想起了某一天许盈和沈功曹说的话——沈功曹在对待女子方面有些古板,多少对许盈放纵周若水看不过眼,有一次还趁着宴会醉酒暗搓

搓地用这事儿刺过许盈。以为许盈会为此羞愧,然后让周若水重回内宅。

谁曾想,她的丈夫纹丝不动,反而更大方地拉过她的手,语带得意地道:“是有这等事,这位正是吾之‘女秘书’!”

此时已经有了‘秘书’一词,甚至还有‘秘书郎’这么个官职,做的事情也偏向助理一类。所以许盈这样说并没有理解上的问题,而听着他满满的‘炫耀’,如此理直气壮,沈功曹也是无语了。

当时有些微醺的许盈没有注意到,周若水看他的眼睛在闪闪发光。

周若水忍不住去想,许盈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他喜欢她‘树’的样子,觉得她真的就是和他并立的树——但这其实是假的,是无比造作的!

其实她就是攀援着他,将他缠住的蒲苇藤萝!

这个世上再没有他那样的人了,可以如同日月一样高悬在天上,让人一眼看的到他。更不会有人能像他那样,用真正的平等与认可看向她。当她得到了他作为丈夫,就等于是被他驯服圈养了。

她再也离不开他,所以她只能做蒲苇藤萝,将这株大树渐渐缠紧,直到再也不能分开。

第298章

‘喀拉——喀拉——’远远的有马车碾过的声音。

雪色之中的建邺城能见度比往日低了不少,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人再出门了。就算是不惧风雪的达官贵人,这时节也更多是在各个园墅中举行赏雪宴、赏梅宴,而不是到处瞎逛。真说起来这个时候还在外面的人,更多是一些衣着单薄,缺乏取暖手段的普通人。

他们的衣食生计就在街面上,哪怕知道天气不好没生意,也得坚持出来。

“今日风雪好大!城外怕是更难了!”酒舍中的活计正在烧火,看着外面风雪越来越大,喃喃自语了一声。

“是这话,江左少见这样的大雪呢!原来在北边时,这样的大雪倒是常见。”旁边搭话的是一个熟客,拿了一个大葫芦来打酒,因天气寒冷瑟缩着。他显然是南渡的侨民,首先想到的还是旧时的事。

至于他们说的城外,自然是被阻在城外的流民了。

建邺城中也有很多贫苦人,但一来朝廷要做做表面功夫,不会让建邺这个‘行在’(其实就是临时国都)太过难看。二来,城中的大家族们也会为了风评做做好事,捐款捐物的赈济,譬如许盈当初借赛马会搞的赈济活动,那就是典型,如今也还延续着。

所以,相比起城外,城内的情况要好许多,至少以此时的标准来说不至于太担忧。

但城外就不同了,因为今年意料之外的大雪阻在城外的流民真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样的天气,如果缺乏燃料,很快就会在城外冻死无数的!

其实自从小朝廷迁于建邺后,基本就没有太严重的流民纠集国都事件了...流民家乡遭了灾一般会选择往临近的大城市跑,而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最好的选择当然还是京城!别的地方流民可能被忽视,但在京城的话那是想忽视都忽视不过去的。

南方相比起北方来说,开发程度低,这就意味着大地主没法对普通农户压榨太过!毕竟他们再是兼并土地,也多的是未开垦土地。而且地广人稀之下,大地主们都需要争抢佃户,收租子收的太狠了

,人家是会跑的!

土地值钱的前提是有人耕种,如果土地没有人耕种那就是荒地!在南方,荒地是白送不要钱的东西!

这样一来,南方普通百姓的日子一般是好过北方的,相对来说流民也就少了很多(流民少的原因很多,除了南方农民日子好过一些,还有战争等因素)。

建邺时不时聚集一些流民,更多是北方逃难来的,他们初至南方,如果不是本身就有身家的,一般会在逃难路上迅速沦为赤贫。其中一些人在南方也没有可投靠的亲友,只能凭借本能往建邺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