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麒麟儿(293)

又按下一根:“出仕地方!”

第226章

许盈也意识到了之后一段时间建邺会不□□稳,而在那样的不安稳中,他恐怕很难独善其身...他现在或许已经不再是任人搓扁揉圆的无名小卒了,但就是这样才更加需要注意!真要是无名小卒,那倒是无人在意了!

他只有一个许家嗣子的身份算是有些分量,让人不敢随便动他。这不见得是许家的权势多大,更多是势族之间同气连枝!迫于某种‘潜规则’,有人想对他做什么也得有个底线,不能随便乱来。

至于其他,他一个尚未出仕,又父兄亡故的年轻郎君,确实是没有拿的出手的。

而权势以外,他偏偏拥有不小的名望,甚至可以说是建邺年轻子弟的‘意见领袖’!一千多年后,通过互联网诞生了无数意见领袖,弄得意见领袖都有些不值钱了!但就是贬值到那个份上,一个意见领袖依旧能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而在如今,一个没有任何水分的意见领袖,其中能量大到没有人能忽视!

因为现在的权力游戏里,很多时候就是意见领袖之间的博弈,大家都在谋求更多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是能够变现为滔天权势和财富的。

正如裴庆提议的,他得主动出击,选个后路了...回豫章,又或者出仕地方,听起来都是很好的破局之法。在这么个年代,躲开政治影响的最好方法就是离开政治中心,简单粗暴,但是有用。

这可不是后世,别说是南昌到南京了,就是北京到海口,该躲不开的风暴依旧躲不开。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官员对贵族子弟的压制情况来看,物理距离是可以抵挡强权侵蚀的。

至于到底要选哪一个,许盈也没有犹豫太久,初步定下了出仕地方的决定。

这倒不是因为裴庆介绍了很多出仕地方的选择,几乎是在明晃晃地暗示他要出仕地方。在这之中,有很多是许盈自己的考量。

身为一个势族子弟,不一定非要出仕,但身为嗣子,却是极少有不出仕的!这有点儿像是独生子女,到了年纪之后必然有家长催婚。许盈已经定品了,虽然年纪还小,但在族人眼中,也类似于到年纪要结婚的小辈。

早晚都是要出仕的,拖的太久还要和母亲、叔父一些长辈搞对立,何必呢?他又不是陈琉那样,连‘出仕’两个字都听不得的性格。

不过,许盈的计划里也没有一辈子做公务员的想法,他还想着自己的‘名师计划’呢!在他的规划里,可以做几任之后再寻找空当辞官——说起来很有意思,势族子弟进入官场被认为是‘正途’,除非是有特殊原因,一般都会被催着出仕(显支待遇,至于旁支反而还得去争资源)。

但在入仕一段时间之后辞官,只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却都不会有阻拦。并且这之后,到底是休息一段时间重新上路,还是彻底堕落为‘家里蹲’,都看自身。颇有些‘初嫁随父,再嫁由己’的意思。

当然,前提是本人并未身居要职...一旦身居显要之位,其意义完全不同。往往会被家族认为是未来的支柱(或者已经是支柱了),这种情况下,这些家族成员对家族是负有某种责任的。

之所以在尝试过出仕之后,家族对‘抽身而退’比较宽容,其中的道理也不算复杂种,就是自身在从政这件事上资质有限,本身和家族都感受到了某种限制,既然如此,也就不必浪费家族资源了。另一种,则是资质或许不算差,但也不算顶好,这种情况下本人又不太属意出仕,大家也会尊重本人想法。

这当然不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家族看重个人选择...更多是大家逐渐认识到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处在朝堂之中是一件绝不简单的事,如果本身没有特别强大的意志力、对朝堂权势的向往,又或者特别的‘期待’,最后往往会成为他人的垫脚石。

知道许盈的选择之后裴庆是松了口气的,没有说太多,就考虑起许盈未来的去处了——其实这应该是许氏该考虑的事。不过这都不重要了,本来按许氏的意思,许盈出仕或许还能迟一两年呢!现在由许盈主动对家族要求,那到底去哪儿,主动权就在许盈手里了。

掌握主动权这种事大家自然都想要,之所以一般的大家族子弟没有,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真个自己找出路,结果往往还不如家族出手...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主动权’也就不算什么了。

裴庆本人远离朝堂不知道多少年了。闻喜裴氏的名头挺大的,但闻喜裴氏并未渡江,在南渡小朝廷根本没什么影响力。想要在这件事上筹谋,主要还是得看羊琮那边的进度——羊琮早就在准备这件事了。

羊琮在建邺的影响力不算很大,他长期呆在临川,偶尔来建邺也出于某种忌讳不会与实权派有过于深的交往。但他好歹是掌握着实实在在封地的亲王,是如今南渡大周皇室的‘中流砥柱’,给一个后辈打听一个出仕机会自然是轻轻松松。

再者说了,许盈的‘名望’、出身都摆在那里,一旦他有出仕之意,也绝少有人会拒绝这样的人才!这种事,羊琮也只用起到一个对接和过滤的作用就好。

这有点儿像是清华北大的学生,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能力,但有能力的概率更大,再者说了,名头也大啊!而名头本身是值钱的。某些不在乎能力的主官(这个时代很多主官还真就不在意下属的能力,本身就有给关系户的名额),也愿意用许盈这样的势族子弟!

是的,‘主官’,出仕这种事不说朝廷,而是说主官。

这和此时的出仕方式有关,出仕一般靠征辟,毛遂自荐然后受赏识也可以。当然了,大家一般秉持着‘上赶着不是买卖’的理念,更看重征辟一些。毛遂自荐者,就是上门投帖,或者干脆给大人物做门客的人,大都是本身出身普通,没有人脉,且本身也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偶尔确实能出一个大才,然后迅速传为‘毛遂’之类的没谈,但总体而言,毛遂自荐者大都蹉跎在了这条路上。

而征辟有两种,一种是朝廷征辟,一种是有开府之权的臣子征辟。

看起来朝廷征辟似乎规格更高、更有前途,实则不然。这种事是要看时代的,此时朝廷式微,主弱臣强,还真搞不好哪个更有前途!此时为朝廷征召者,往往能得一些清贵官职,但‘职业发展前途’不一定好,可要是投靠权臣,那就不同了!混得好很快就能在朝堂上脱颖而出了!

以此时第一大权臣袁丞相来说,得到他的支持,晋升岂不比做小皇帝的心腹更快?

如果许盈此时透露出想投靠袁氏的信息,以他的身份,很快就能得到重用!汝南许氏可是第一批南下时仅次于袁氏的家族!如果不是接连失去当家人,现在恐怕已经得到皇室支持,用来钳制袁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