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麒麟儿(128)

一开始因为多年未用这种琴弦演奏,有些不适应,但慢慢的就有了感觉。许盈相信,稍微给他一些时间,他很快就能适应过来。

新换的琵琶曲也是风格非常强烈的那种,此时琵琶常见马上弹奏,并不缺‘武曲’风格。这种风格与新琴弦的明亮、高昂相得益彰,此时演奏已经足够展现出新琴弦的优势了。

“方才是什么曲子?”虽然后来演奏的曲子也很好,但罗真就是记住了最开始演奏的一小段《十面埋伏》。那种石破天惊之后,精神瞬间为之一振的音乐,在此之前他从未听过!一时之间竟心心念念起来。

吴轲也对此印象深刻,靠在凭几上,想了想道:“似有战阵之气,此乐说的是沙场之事罢?”

“此曲名为《十面埋伏》!原是我从一本残谱中所得,说的是当年楚汉相争旧事。”许盈笑了笑:“阿轲说的也不错。”

“只是此曲我尚不熟练,现又用了新弦,还是改日再奏全曲罢!”

吴轲没有罗真那样在意许盈的琵琶,所以只是点头:“那轲便等着了...说来,这新琴弦确实了得,与原来蚕丝琴弦截然不同...真真有金戈铁马、壮怀激烈之意!”

“何止如此!”罗真撇撇嘴,对于吴轲的评价有些看不大上。在他看来吴轲在这方面就是个外行,也就只能这样点评了。他丝毫没有意识到换了琴弦之后,琵琶这种乐器的表现力、艺术风格上会有怎样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丝毫不小于许盈改拨片为义甲弹奏,带来的技法变革!

吴轲也意识到罗真觉得自己没说到点上,不过他也不在意这个,他本就对此不

甚精通。当下只是挑了挑眉,然后又眉眼一弯,笑了起来。扬了扬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稿:“既然郎君的琵琶也听了,轲便去处置此物了!”

吴轲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带着《梁祝》的故事文稿,直接找到了如今还在忙着印刷《饮水集》的工匠,指示他们这就是这一段时间的生产指标了。

饮水集此时雕版已经完成,正处在印刷阶段,雕工们正好可以接着刻《梁祝》。

因为《饮水集》和《梁祝》都不是什么工作量很大的作品,等到又一批商贾来求货时,东塘庄园在给货之余推介了《饮水集》和《梁祝》两本书。

《饮水集》选了一些此时名士的文章,有眼光的商贾一问售价,立刻就买下了!此时有专门的抄经人,市场价格也是明摆着的。相比起让人抄书需要的劳务费、纸张物料,东塘庄园给出的进货价跟白捡的一样!

他们不知道东塘庄园是怎么做到以书籍为商品的,更不了解怎么做到本本书一模一样,但他们知道这能赚钱——此时的书籍买卖局限在二手书领域,只偶尔有一些家族败了,藏书才有可能外流(这非常少见,那些会大量藏书的家族,即使穷困潦倒,也很少会卖书的!那可是家族的底蕴、家族子弟重新崛起的倚仗!)。

至于‘一手书’生意...指的是有钱人请人抄书,这其中也不存在书籍的买卖。

知道这能够赚钱就可以了,至于人家怎么做到的,说不定是人家的独门秘术...一般的商人也不会想太多。

至于说《梁祝》这篇小说,此时也有一些类似于《神仙传》之类的志异短篇合集。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不可否认,在民间流传很广,读书人嘴上说着不在意,其实也挺喜欢以此为消遣的。

商人的脑子大都十分灵活,也很懂得变通,甚至觉得《梁祝》可能更好卖一些——虽然《饮水集》引起的明面上的反响会大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9-11 03:58:26~2020-09-12 09:19: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猫妈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小书虫20瓶;zzzz□□□□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0章

许盈对《饮水集》和《梁祝》都寄予了厚望,前者在于宣传‘雕版印刷术’,后者则在于给‘肉松’打广告。而事情的后续反响也颇为顺利...正如许盈和吴轲等人想的那样,这在此时的读书人圈子里引起了很大反响。

虽然此时的信息流通不畅,一个消息传开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相对而言,读书人的圈子已经是最不闭塞的了,有什么新闻也是传的又广又快——似乎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方都是这样,接受过教育的人往往是最能接受新鲜事物、信息交流最通畅的。

再者说了,此时的读书人往往都有一定家底...普通人没有门路了解新闻,他们却不同。

各种同窗、师徒分布在天下各个角落,通过各种七弯八绕的关系彼此可以结成一个复杂的网络。有什么大新闻一传十、十传百,圈子里面的人知道的很快(做不到每个人都知道,但推进速度确实很快)。

《饮水集》不用多说,一开始这些名士并不见得去宣传,但都知道自己的文章出现在了一本名叫《饮水集》的书上。但总有一些名士觉得许盈送来的‘润笔费’有意思,和身边的人提起了这件事。

名士的影响力是不一般的,他们一发话,自然有的是人因此对《饮水集》上心。

然后就是《饮水集》上市,知道这本书的人聚拢了第一波人气。如此就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只要有人注意到这本书,一切就都好办了——这可是当世名士们代表作的合集!以此时一篇文章的传抄效率,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抄全了!就算是抄全了的,恐怕也不敢肯定自己抄的是对的!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愿意买一本《饮水集》的。

至于说《梁祝》,那就没有《饮水集》那样的开局待遇了。商人在卖的时候也只是说,这是《神仙传》一样的‘小说’(古代很早就有‘小说’这个词了,诸子百家中的‘小说家’其实已经和后世所谓的‘作者’很类似了)。

虽然一开始读书人兴趣寥寥,但谁让《梁祝》和《饮水集》是摆在一起的呢,而且也不用动手抄录。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思总有人翻阅,而只

要翻阅过的,大多愿意买回去——这个时候也有光看书、不买书的,但这种人很少。

一个是此时能读书的大都条件不错,而且很要脸面,读都读了,又不是不喜欢,不买总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另一个,也是《梁祝》这个故事确实写的好,里面本来就汇聚了很多经典桥段,比如说女扮男装、恶少抢亲,再加上此时难见这种描摹入微的爱情桥段...对于此时的读者来说,大概类似看惯了黑白片,第一次看到了彩色电影。

冲击不可谓不大。

大家不会公开议论《梁祝》,但私下该读的都读了。不只是他们读,很多民间识字者机缘巧合下读了这本书,很快就会传开——这样好的故事本来就有让人成为‘自来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