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养丧尸那些年(164)+番外

“我倒是希望我弄错了,可咱们家除了这两个不肖儿女,便再没有旁人犯错了!”赵尚书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愤懑道,“真是两个祸害啊,惹了谁不好,偏偏惹上了荣庆侯府。”

“……皇上对那荣庆侯府,当真这样看重?”赵夫人咽了一口口水,到此刻还是不愿意相信。

毕竟,她看那皇上也不像是个重情谊之人。

赵尚书叹了一口气:“你且看着。”

他也不想多说什么了。

赵尚书的本意是想让赵夫人多想想,别再同两个孩子一般自视甚高,可谁知道才到了晚上,这话便应验了。

傍晚过后,宫里忽然来了几位内侍,还带了皇上的口谕,道赵尚书德行不修,教子无方,倘不仔细料理了这些事,这尚书之位,不做也罢。

赵尚书同赵夫人一听,顿时心头一紧。这罪名,委实算不得什么,后头的威胁才是最叫人担惊受怕的。赵尚书也知道,如今朝廷能让皇上用得上手的人其实并不多,他算是里头拔尖儿的一个了,又是这样的位高权重,如此,才让他赵家多了好几份底气。只是得意的久了,难免叫人飘飘然,忘乎所以。方才这份口谕,无异于当头棒喝,难受是难受了些,却叫赵尚书顿时清醒了起来。

恭恭敬敬地将几个内侍送走之后,赵尚书立马便换了一张脸色:“等歆儿的伤养得差不多了,便让她回老宅那边。”

赵夫人惊愕地抬头,看了赵尚书半晌,擦了擦眼泪,并没有求情。

“至于锦儿那边——”

赵夫人提起了心。

赵尚书又道:“送去京城外头的崇山书院里头,什么时候考中了秀才,再回来也不迟。”

赵夫人闻言,便知道夫君到底还是想着锦儿的。秀才难考,可若是锦儿读得用心些,一样难不倒他。

如今最要紧的是,她得早些替女儿打点起来,毕竟是要回老宅的,若不打点,岂不是会被人小瞧了去?

老宅那些人,哪个不是捧高踩低的,歆儿去了哪儿,少不得得受些委屈。

她可怜的歆儿,这一去,她们母女俩此生,还不知道能不能相见呢。赵夫人想着,不禁又流了几滴泪。

作者有话要说:萧绎:开心吗?

阿年:超开心~\(≧▽≦)/~

第98章 开武学课

口谕是萧绎私底下传给赵尚书的, 因而京城里的人,多是不知道的。

萧绎之后也听高行说起了赵家的安排, 虽不是十分满意,到底还是替阿年出了一口气,心里对赵尚书的感觉也稍稍好了些。

这人,到底不是个糊涂的。

赵家自那日之后, 便一反常态地消停了起来,赵尚书一连好几日没能上朝,更没能去户部, 也没见赵家怎么找人运作,瞧着还真像是认命了一样。众人虽然好奇,但是想想那日大朝会上皇上当众打了赵尚书的脸,便也不觉得奇怪了。皇上此番,摆明了想给荣庆侯府做脸,赵家知道皇上的用意,哪里还敢继续闹腾。

没见着人家大长公主,都屈尊降贵地带着一对孙儿孙女去了荣庆侯府赔礼道歉得么?那些想看荣庆侯府笑话的人, 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或许他们才是个笑话。自以为高人一等,结果愣是被打了脸。

毫无疑问。皇上对赵家出手,不仅是警告赵家, 更是警告京城里头所有意图与荣庆侯府为难的高门大户。

知道了荣庆侯府的的荣宠之后,自然便没有那等不长脑子的人。

好在京城里最不缺的便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赵陈两家的事情过去之后,众人又恍然发现, 最近这断时间,京城里仿佛有些热闹。

此“热闹”非彼“热闹”。只因京城里头的各大茶馆、酒楼,竟都流传着好些故事,大同小异,可是听来却都叫人唏嘘不已。

一时间,京城里头的人都在传着这些不知真假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是京城外头的一户官宦人家的闲事。丈夫宠妾灭妻,丝毫不将正室放在眼睛里,说骂便骂,要打则打。那小妾更是被纵得无法无天,不仅让庶子压在了嫡子上头,还当着一屋子奴仆的面,直接甩了正室好几个耳光。

最可气的是故事最后,那正室竟活活被丈夫和小妾磋磨至死,连带着那位嫡子也没过两日安稳日子,跟着他娘一道去了。

众人本来只是当故事听听的,谁知道不久之后,外头又传出了风声,道这事并不是空穴来风,朝中那位钱祭酒家,便是这样的情况。

且这事儿到这里尚不算完,钱祭酒家里的破事被御史抖了出来之后,又有人弹劾了兵部侍郎张大人,言张大人也是个宠妾灭妻,逼死正室之徒。虽说张大人百般自辩,可是查清之后,却是半个字都不敢狡辩了。

京城里宠妾灭妻的人多了去了,可是像这两位,还真是少有。或者其实是有的,可是旁人无从得知,便是知道,也不会多说什么。

女子多是逆来顺受的,这世道又极其不公,家世高了,尚且有娘家撑腰,少受两份委屈;家世低了,要怎么摆布,还不是只能听之任之。便是被害死了,又能如何呢,谁还能给她们讨回公道不成?

另一桩则是京城一些产婆闲聊时的碎语了,比起之前那桩故事,更叫人揪心。

那些产婆里头,又不少人是替贵妇人接生过的,不过这些贵妇人当中,多的是难产而亡的、或是生了一胎之后便不能生育的、或是拼死命生下来也养不活的……凡此种种,不知道有多少。反观乡下的妇人,则少有这样的顾虑。

按理来说,乡下妇人日日操劳,干活织布,一样不能缺,似乎远远比不得京城那些贵妇人,可那些乡下妇人的身子却比那些贵夫人要好得多。

生育向来都是头等大事,这事被那些贵妇人们听到之后,少不得又要相互探讨一二了。谁也没觉得那些产婆的话是胡编乱造,毕竟这年头,死于生育的妇人,确实挺多的。

生产一遭,便如同走了一趟鬼门关,能顺利诞下儿女,已经是老天保佑了。只是听那些产婆的话,似乎是乡下妇人比他们的身子骨要好得多,所以才免去了不少灾祸。

难不成真的是这个原因?

还不等那帮夫人姑娘琢磨出什么道道来,忽得,京城里的风向又变了一番。

原是京城里唯一的一所女书院,竟然开设的武学的课程。这可真叫一众人惊地目瞪口呆了。要知道,这女书院可是当初慈孝皇太后一手操办,到如今已经有将近百年了。百年来,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可这德音书院却依旧风雨不动地开了下来,便是到了如今,也丝毫不损其口碑。

这样的一所女学,还是素来秉持卑弱第一,夫妇第二,敬慎第三的德音书院,偏偏设了武学的课程,着实叫人有些接受不了。

大概是非议太多,德音书院的杜山长终于站出来解释了一二。道这武学一课的开设,正是因为近些日子京城所传那两则故事。杜山长每每闻之,都深感女子为人处世之不易,遂下定决心,开设武学,哪怕不能让姑娘家同男子一般上阵杀敌,却多少能够强身健体,总好过嫁人之后,躲过了丈夫小妾的残害,却躲不过生育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