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穿之赏花升职/清穿之赏花吃瓜(124)+番外

但马佳芸兰不允许他们涉及硫化橡胶,在这种防护措施不健全的封建时代,化工的危害想必所有人都知道。

不仅双胞胎危险,生产这些东西的工匠们更危险。

可能等未来真正掌握造办处,从上到下一场全新的变革,改造生产环境,加上有更多研究化工的人才,马佳芸兰才会把硫化橡胶等东西摆到明面上来。

而现在他们所谓的天然橡胶处理,不是硫化,而是相对危险小一些的普通塑化,塑化剂采用的原料是石油。

石油在这个年代叫石漆、石脂水、猛火油,聪明的古人已经用它们来照明、润滑车辆等,但真正用途也未展开。

石油提取的石蜡油芳烃含量低,挥发性小,用于天然橡胶能够生产出气味小更相对安全、耐热、以及光照性不错的橡胶制品,此外,石蜡还可以制得洗涤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滑脂最等。[2]

马佳芸兰当然知道这也有危险。

但她除了不干,已经没有其他办法处理橡胶,或许也是她没有继续深造学习知识量不够的原因。

她只能把安全性提到最高,且也借橡胶搞出更多的防毒面具等。

当然,化工暂截此为止,先去把机械知识学完再说。

以上前因后果在她自己整理的笔记,与双胞胎记下的笔记,都有记下。

双胞胎每每被人夸聪明时,都想反驳自己额娘才是真正聪明,但他们明白这对额娘没有好处,于是笔记本里几乎篇篇都有额娘的身影,除了开头,马佳芸兰被他们在笔记本中称做“先生”,满篇的“先生说”。

扯回来,众人:

……好像有用?

但在他们眼中,这远远比不上酒精、玻璃,甚至连自鸣钟都比不上!可能只有同样听得冒星星的胤禟这些小孩子在无脑支持。

很多人想,五阿哥、六阿哥是不是学偏了,现在有一点玩物丧志?

胤祉知道假如今天的事情传出去,肯定会被一些政敌做文章,给胤祁胤祝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工作。

他的确有给双胞胎教训的目标,主要是他们生来便一路顺畅,又有额娘、长姐、二哥兜底,行事越来越没有章程。

如今看他们表情,知道他们已经受到教训,开始反思,这也够了。

胤祉也不忍让两个弟弟受更大的委屈,于是站了出来。

他站了出来,先是对小五小六作出一副无奈的模样:“本来是向汗阿玛送上的寿礼,却被你们提前泄露。”

胤祝还在懵,胤祁一下子明白:“对不起,二哥,我错了。”

“我错了。”

在兄弟俩看来,虽然二哥脑子薛定律不好使(??),但人情社交,可比他们强多了,他一开口,事情必然解决。

而其他人:

……寿礼,就这?

“也是小五小六顽皮,额娘又比较宠他们,在郭罗妈妈入宫时,额娘提了一嘴,郭罗玛法又比较宠额娘,便去向海外商人打听这橡胶树与橡胶球。”

“……你们这马佳氏的无脑宠娃是一脉传承吗?”

很多人脑子一下子想到这个。

不过,涉及安宁伯这个天降宠儿,他们不得不重视,但把这橡胶球翻来覆去,捏来捏去,也不像是能够拿来当寿礼的模样。

胤祉没有固作停顿,很快揭秘:“郭罗玛法幸运地找到橡胶树,还在非常热的琼地将它们种过,果然能够收割橡胶。”

“儿臣去郭罗玛法替小五小六取他们看中的橡胶时,听见橡胶树这种植物也很有兴趣,儿臣学了点外语,便和外国商人聊起了他们的地俗人情,又了解到了其他的一些植物,包括一些他们国家的食物。”

“然后,儿臣意外发现,其中一种已经引入我国,改名为红薯,引入人正是福建福州的商人陈振龙,他因见红薯可充谷食之半,又比谷物产量更高,正在推广,但因民间没有人见过这种植物,推广受限。”

“儿臣便斗胆联系陈振龙,助其一臂之力,假如当真如他所言,此乃天下之福,且郭罗玛法又派人寻那土豆、玉米,这些名字也是我们随口自己人取的,玉米现在在海外也是稀罕物,搜寻更花时间,刚刚收到不久,需等明年再种下。”

康熙这个时候开口:“可有结果?”

“终不负所托,”胤祉满脸春风,掷地有声地回答,“在陈振龙的指导下,儿臣在闽地与京外都种植红薯,若无自然灾害,红薯不调土壤,但疏松肥沃的沙土最好,在适当施土杂肥及草木灰的条件下,亩产最高至少十石,且除了薯果,薯藤薯叶也能做菜,还有其他部位也值得药用研究。”

等等——

亩产多少来着?

第89章

十石!

清朝1石=180斤。

10石≈1800斤!

在场除了纯粹不食人间烟火的,谁能不知道亩产十石代表着什么。

有人怀疑自己耳朵听错,比如庄亲王,他失态地作出掏耳朵的动作,提出质疑:“请问二阿哥,当真是十石?”

民间有言:“百亩之产,入租百石。”

很多地租百姓并不能获得其中一半,但即便按照对半租,清朝南方水稻平均亩产在两石左右,即三百五十斤上下。

又有康熙年间《江阴县志》言:“麦、菽、黍、稷亩二石。”

其他粮食亩产也差不多这个数目。

这个什么红薯一亩可产十石?他们怀疑二阿哥报错了,海外人的粮食有那么好吗?

胤祉当初得到消息时也很吃惊。

他非常相信额娘,海外有很多好东西,比如玻璃、机械钟等等,但也是头次如此震撼于海外关于民生还能如此借用。

亩产1800斤的红薯并不是实验地中的最高成绩;通常来说,春薯亩产平均在2000斤左右,夏薯1000斤左右。

红薯在京城一般只种一季,在春天播种,又叫春薯;但在丘陵山地,可以在麦类、豆类收获后栽插,夏天播种,又叫夏薯,通常为一年二熟,年亩产也等于2000斤左右;再往南的地区,有的一年四季都可种红薯,产量也不定,但只可能更多。

且额娘说了,红薯的亩产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

多培养一点农学方面的人才,不止是种地的农民,还有专门研究农事的学家,类似于写《齐民要术》那种,比那更专精,保守估计,亩产可以超过五千斤。

甚至于更多。

假如能够真正做到让百姓衣食无忧,胤祉的心在扑腾扑腾跳,只听他回:

“确实是十石。”

给予肯定后,又道,“今年京外皇庄春季播种的红薯已有收获,本来是打算万寿节献给汗阿哥当作寿礼,但小五小六把这橡胶先抖了出来——”

胤祁胤祝当然也知道红薯很重要,但红薯主要是额娘与二哥他们的功绩,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他们与额娘一块儿参与的是橡胶,尤其是橡胶塑化,在额娘的远程监督下,一点一点制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