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社恐在古代(31)+番外

安颖?

李暮想了想,终于反应过来是林却昨晚说的内阁学士安颖。

李暮无语凝噎。

感情你昨天说的请内阁学士讲课,就是给林栖梧送的生日礼物?生日礼物送一套专业讲师课给孩子,真有你的。

林却:“等栖梧生辰后,我打算让晏安去做七皇子的伴读,免得他又到处乱跑,不肯回家。”

李暮:去呗,等等这个“七皇子”有点耳熟,谁来着?

林却:“希望他在宫里少惹事儿,至少别把哪位皇子给弄死了。”

李暮:你对他要求还挺低的哈。

林却:“他入宫读书,你别忘了送他点什么。”

李暮终于出声:“笔墨?”

小孩上学那肯定就是送文具了吧。

林却:“你看着送就行。”

林却絮叨一通又安静下来,过了好一会儿忽然唤了李暮一声,嗓音带着一丝丝倦意:

“微曦。”

李暮很难拒绝林却这样叫她:“嗯?”

林却:“你说我对你的好,你会还我。”

李暮:“嗯。”

林却:“为什么不换个说法?”

李暮:“?”

什么说法?

林却抬起右手,手指微曲,用指背轻抚李暮的脸颊:“我对你好,你也会对我好。”

李暮愣愣地看进林却明明不带笑,却温柔似水还带着几分缱绻的眼。

当下的气氛让李暮感到熟悉,她想起之前经历过一次类似的情况,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句话,于是她说了——

“我不会把酒给你的。”

“啧。”

……

李暮大嫂的产期也在九月。

发作的消息来的猝不及防,李暮听说后便往李府去了,林却还从宫里找了个擅长接生的御医,一并送去李府。

李府上下忙乱不已,李暮本来只想当一根杵在产房外面的木头,结果在屋内开始往外端血水后,老太太就让李暮的二姐李枳跟李暮到别处待着。

李枳虽然出嫁三年,可直到被休回家也没生过孩子帮不上什么忙,因为这个,宁家遇到有人说他们休妻的事情,总要辩驳是因为李枳无所出,而不是他们胆小怕事,一听说李枳大伯被扣在宫里,就巴巴将人送回娘家撇清关系。

因着李暮嫁入了燕王府,他们还曾私下里说过类似“燕王妃的姐姐又怎么样,此女不好生养,便是燕王来也阻不了他们休妻。”以此推翻自家畏惧强权的骂名。

这样的话当然也被送到了燕王府的鸽舍,转头李枳的前夫就掉进河里淹死了,宁家像一只被揪住脖子的鹅,总算消停一阵。

可这也阻止不了外头的风向转变,原还说是宁家做事不厚道,现在也松了口,同情起了宁家。

李枳的爹气够呛,催着让妻子再找个人把李枳嫁了,也不拘什么身份,只要让李枳嫁出去赶紧生一个,好证明不是李枳不能生,是宁家那短命鬼不中用,出他这一口恶气。

李枳为此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回,此前担心大嫂还好一些,如今和李暮被赶到一处,没有了产房外人人着急忧心的氛围裹挟,她不免又心中苦闷,坐着发起了呆。

李枳和李暮的丫鬟嬷嬷都被叫去帮忙了,屋里就剩她们俩。

李暮在一旁解七妹李楹的九连环——李家还是习惯拿孩子的东西哄她——低着头没有说话。

得益于现代网络科技的发达,李暮曾看过九连环的讲解视频,还拿舍友拍摄汉服的道具九连环练过手。

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但她还记得一些步骤,多试几次也就找回了记忆。为了防止九连环叮铃哐啷的声响太扰人,李暮还尽可能避免了金属环之间的碰撞。

她解了复原,解了又复原,后面实在累了才放下九连环,一抬头就发现李枳愣愣地看着屋外院子里的那一口井。

李暮心头一跳,手比脑子快,一把抓住了只是呆坐着的李枳,放在腿上的九连环因此掉落在地上,发出嘈杂的声响。

李枳如梦初醒,回头望向李暮,迟钝几秒才勉强自己勾起唇角,问:“小五怎么了?”

李暮脑子飞速转动,不知道自己可以说什么。

李枳仿佛看出了李暮对她的担忧,反过来安抚李暮:“我没事,我……”

李枳没说几句就湿了眼眶,她最近总这样,明明好好的,也没父母在跟前逼她,可她就是会说着话突然就泪意上涌。

往日她一定会把心头的情绪压下去,忍着不哭,不叫人厌烦,这次她想着是李暮,是曾经说过哭不是她的错的李暮。

她终究没忍住抱着李暮嚎啕大哭起来,难过地问李暮该怎么办。

李暮任由她抱着,听她哭诉这些日子的经历,手在李枳背上轻轻拍着,无声安慰。

半晌,李枳发泄完心中的情绪,同李暮道了歉,又同李暮道了谢

李暮不知道她谢她什么。

李枳只说:“我想明白了。”

父母曾撂下话,说她若不肯嫁,就尽早出家当姑子去,省得丢李家的脸。

原先她是惧怕的,李暮来了才想起,刚被休的时候她与李暮一起陪老太太去明台寺,那竟是她出嫁后过得最舒心的一段日子。

或许,当个姑子也没那么吓人。

不过她没同李暮说,怕李暮误会是自己害她去出家。

而李暮也是回到王府第二天从鸽舍那里得到消息,知道李枳同父母说了要出家去,信佛的老太太虽然心疼李枳日后要常伴青灯,却也替她拦下了父母,做主将她送去了明月庵。

正是书中李枳出家的那座明月庵。

第二十章

李暮曾经还想,李家没被抄家,家人俱在,一定不会让李枳被扔去明月庵做姑子。

怎么也料不到李枳的命运会在绕一大圈后,又回到了她原本的轨道上,而且这一回导致她出家的不是别人,是她还活着的父母。

好在情况和书里还是不一样的。

书里李枳是被休弃无家可归才去的明月庵,这次她是不想成为她爹出口恶气的工具,被随便嫁了,才选择去做姑子。

有家里打点,日子应当会比书里好过许多。

同时也因为家人都还在,她没法像书里那样剃度——还是本朝太.祖,出于人口需要规定了出家的年龄限制,女子必须满四十才能出家,违者仗一百还俗,还要连累庵寺。

几任皇帝过去,这项条例早就没最初那么严苛,有了许多转圜的余地,像书中李枳那样家破人亡又被休弃还没有孩子的女性,无俗世拖累,是可以剃度的。

现在的李枳不行,需要在庵里带发修行三年,才可以剃度。

也不知道这次她还会不会遇见顾池。

李暮跟顾池见面次数并不多,她给昭明长公主敬茶见过一次,中秋家宴一次,偶尔在燕王府碰见他来找林却几次。每次见面他对李暮都很尊敬,能看出是真把李暮当成嫂嫂来看待——哪怕李暮比他还小几岁。

此外李暮对他的印象就是话少、长相冷峻不近人情,玩狼人杀撒谎骗人的时候因为表情太冷很难让人怀疑到他头上。

上一篇:青云妻上 下一篇: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