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神在古代(40)

就在顾济世期待他们会有何作为的时候,画面又是一转,一位半掩容颜的美丽女子,雪白武士服,右手执剑一人当关万人莫开,让他为之惊艳。

“你们终于来了。”

“姑娘在等我们吗?”

“我是在等人来给我试剑呢!”

“锵!”

那女子拔刃离鞘,森寒剑气,席卷焦邪。

仅仅第一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故事慢慢铺展开来,每个地点的有着一样事物《长生决》作为隐隐的联系,然而每个地点的情节却又那般的不同,如此层层推进,不同进展的情节围绕着一个事物,勾勒出一张漫长的大网,似是将整个江湖与朝堂都网罗其中一般。

随着众人对《长生决》的争抢,顾济世逐渐内心有一把火焰在烧,他有一种预感,这个《长生决》定然与那两小混混是否能摆脱平凡有关……

很快,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就让他翻到了尽头,没拉!

顾济世心里陡然出现一分失落,他深吸一口气,暗暗将这篇与《武报》上的武侠短篇(《武报》的重金稿酬吸引了很多人写)对比,《武报》上的武侠虽文笔流畅,但情节过于短小精炼,场景过于单调狭小,人物纠葛过于简单,和这篇比起来,不论是情节布局,思想深度,还是文字魅力都远远不及。

突然间觉得,过去那些让他迷恋了将近一个月的武侠短篇,变得有点索然无味了。

忍不住,顾济世怀着虔诚的心,轻缓地将书册翻回到第一页,想要从那繁多又不杂乱的画面中,推敲出更多隐藏的信息。

越是认真细腻的品读,越能体会到作者的大气布局,顾济世每推敲出一个伏笔,就会觉得身体里的血液又一次在沸腾,越是细看,他就越是兴奋!

“好书,好书……以史入武,气势磅礴,好文采好文笔!”又一次翻到了书册末尾,顾济世合上书感慨道。

他身旁不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石太平,就是正暗自开心的赵禔,所以没有人理他的发言。

顾济世满面潮红地扭头,一脸惊喜地看着赵禔,嘴里不停地重复:“小郎君,好书呀,小郎君……”

赵禔嘴角抽了一下,怎么回事,这人不会是傻了吧!而且,用自己如此痴迷的低沉缠绵的音色,重复这么痴傻的话,这种又想听又不想听的感觉,赵禔表示内心很复杂。

一旁的石太平似乎也有些受不了顾济世的傻样,对赵禔补充道:“甭理这汉子,估计是也想给你投稿去。”

赵禔了然地点点头。

这时,顾济世突然抬头看了一下天,扳着手指捏了下,脸色一变,说道:“糟糕,看书看得太入迷了。居然忘记门禁时辰了,不好,再不动身只怕就出不去了,”说完,顾济世细心地收好两份手稿,然后一手拽着赵禔,一手扯着石太平就往门外冲去。

……

……

姑苏城最火闹的街中央,在一个月前还是一家赫赫有名的典当铺,不过几天时间,一群人冲上来“钉钉扣扣”将这典当铺给改头换面,和平演变成《武报》的基地。

《武报》的发行量虽然在赵禔的指点下有所上升,但现如今的收入,也仅是能发足大伙的工钱罢了,简而言之,就是没法给身后的主子带来多少利润。

报社的采编们,经过这一个月的磨合,早已喜欢上这份工资高、休息多,最重要的是能时刻免费看书了解时事的工作(大宋的书籍很贵,且没有免费图书馆)。为了不让幕后的老板失望走人,他们积极征稿,四处找广告商,扩大新闻来源等,做出挽救效益的努力。

狄素是《武报》勤勤恳恳的一枚小编,他负责的正是第三版‘江湖’小说版,说句实话,相比较其他的编辑,狄素已经快要为了业绩这件事情给愁白头了。

‘江湖’小说版真的不是单靠小编努力就可以的事,它最需要的是精彩的作品和大神级别的作者,可现在的‘江湖’版面上,除了一部《白蛇传》还能吸引点人气(由于白蛇之前有免费赠送版本,除了没舀到书的或者死忠,没人会特意买一份报纸收藏),就再也没有能一部挽救人气的大手笔作品出现。

每次狄素看着周围的同僚风风火火地出去跑新闻,为报社的业绩努力,而自己却只能留守在《武报》报社里面发呆等稿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而今日,一位颇为碎嘴的同僚在临行前偶尔丢过来一个“你真舒坦”的嫉妒眼神,嘴里还嘀咕:“留着‘江湖’版作甚,还不如空出来让我塞点广告进去舀钱。”

狄素突然有一种自己在吃白饭的感觉,内心越发不舒坦了!

待得同僚们都已离开,狄素一人来到了《武报》大厅,原本负责接待的小厮见着狄素后,打了个招呼就入内堂去为他斟茶,狄素便靠着接待的柜台坐下,刚坐好,就看见门外走进来五六个学子,最大的不过二十周岁,最小的约莫十二三岁,个个风礀卓越,气度不凡。

原本狄素看看也罢,倒也没太注意,毕竟他自己和他弟弟都是姑苏有名的美男子,属于出门会被小娘子丢花丢水果,路过勾栏都会被美姬拖进去的那种。

而此时,一句话瞬间引起他的注意。

“小郎君,你真是砚海墨香,还真是,真是看不出……”

砚海墨香?!狄素对这个唯一能当饭碗的名字实在是太敏感了,瞬间就将眼神丢了过去。

说话的两个人,一个人较高,宽额头,略方的脸庞,面容稚嫩但略显刚毅,双目有神,眼里的机灵劲是怎么也挡不住,此时他正好奇地看着对面略矮的小郎君。

他对面的小郎君,单看长相美似娇艳少女,但结合身礀来看,气质温文如玉,确是一位颇具吸引力的风采少年郎。

不过,此时狄素心里也发出同样的疑问,那个写出浪漫曲折情感小说的砚海墨香,会是眼前这么一个不到十四的小郎君么?

那位小郎君有些无奈地笑了笑:“是,介甫,这话你已重复过五遍了。”

小郎君旁边一个样貌清瘦,稍显活泼的少年郎,挑眉插嘴道:“就是,小生耳朵都要起茧了。”

“君实,别以为我没听见一路上你私下曾无数次嘀咕‘不可能吧’几个字。”

“介甫!你……”

“咳咳……这在学堂外呢,注意点为好。”那小郎君有些哭笑不得地打断两人说话。

☆、32无题的无题

劝架的小郎君正是赵禔,她身旁两人恰巧就是今日的新同窗,王安石和司马光。

三人虽然年纪差不多,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气氛并不是很和谐,只因为领着王安石与司马光熟悉学堂的学子,恰巧参加了柳知府的宴会,言语间特别强调了一下赵禔的年纪,对赵禔的才华颇为推崇。

王安石和司马光那是什么人物,王安石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司马光自幼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一个“司马光砸缸”更让他人对司马光的聪颖推崇备至。

上一篇:大佬在末世当boss 下一篇:佛系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