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147)

下来马车,远远看到地里那些破衣烂衫的瘦削汉子们,一个个弯着腰在地里干活,苗婉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耿氏叹了口气,她懂儿媳妇的感受,当初来西北的路上她就被震惊过。

她上前拍拍苗婉肩膀,半开玩笑般安抚儿媳妇,“不是说要叫淘淘知道知道外头的威力,好老实呆在家里?你怎么比你闺女还不如?”

苗婉见大家都在看她,听说东家过来凑过来的百姓,见她表情不好,也都惴惴不安。

她深吸了口气,勉强笑出来。“我这不是被臭晕了头嘛,淘淘难道就不……”

话没说完,苗婉看到了带着小口罩的闺女,估计是耿氏心疼孩子偷偷给做的,正好奇地探着身子,啊啊叫着去摸阿墩。

阿墩怕自己身上脏,又想躲,又怕小东家不乐意,脸都快愁成包子了。

可别说,阿墩这几个月吃得好睡得好,个子蹿了一大截,快赶上苗婉高了。

他见天在地里忙,被太阳晒得更加黝黑,像黑珍珠一样发亮,脸颊上又有了肉,虽然还是不好看,可配上那双圆溜溜黑白分明的眸子,丑萌丑萌的。

淘淘已经见过俩表兄被晒的那个熊样子,接受能力高了不少,看探身子的那样儿,还想让阿墩抱她?

苗婉确实被闺女逗乐了,孩子是最治愈大人的。

她想了想,小声跟耿氏道:“娘,要不咱们收成后,让孙阿达现做点青稞团子吃?这些干活儿的要下大力气,想必也不舍得吃肉,咱带的那些……”

耿氏拍拍苗婉的脑袋,这就看出苗婉是阮家人了,心软又善良,也挺好的。

“你说了算,咱们来的这些人,也不缺这一顿肉。”

苗婉高高兴兴哎了一声,过去找孙老火。

以前她想着多赚钱,让镇子上也能在元宵节放得起烟火。

那时候的她,最惨的时候,能干的婆婆手里也捏着近三十两银子呢,其实恐惧更多来自于小说的既定结局。

可现在她心里好像有什么变得不一样了。

她还是想让这片天空升起花火,可在此之前,人们仰望星空之前,得吃得饱穿得暖,能等到那一日才好啊!

她心里的主意更坚定了些,这也算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姑娘,跨越时空,能为家乡做的一点点贡献了。

孙老火听了苗婉的话,跟耿氏一样,眼神柔软许多,他也是从村子里出来的,若是没有他师父,说不准他早饿死了。

不过他没耿氏会说话,大咧咧指了指张三壮他们:“叫这几个怂包下地,他们恶心的隔夜饭都能吐出来,好东西给他们吃也瞎了,叫人家习惯了的吃,才不浪费我这好手艺。”

张三壮:“……”亲丈人。

苗婉感觉膝盖默默中了一箭,乖乖点头,“那孙阿达您看着安排,待会儿咱们吃青稞团子,加点野菜做菜团子好不好?给几个小孩子留点肉汤吧。”

吃粗粮菜饼,这才是郊游的真谛,没毛病!

地里老农们忙着时,浓郁的肉香味儿伴随着风吹到了地里,馋得干活的百姓都忍不住狂咽口水,眼含羡慕看着苗婉他们帐篷的方向。

地主日子就是好哩,出门都要吃肉,香死个人咧!

只是没想到,没一会儿,张伯就敲着铜盆朝地里喊——

“大伙儿听好了,抓紧时间收粮食,认真干活儿的,今天东家带来的所有肉都给咱们吃!”

众人:啥?!!!

一时间,地头忙得热火朝天,连张三壮他们都被带动起情绪,奋力收起粮食来。

与此同时,西平郡东西两头的乌氏胭脂铺里,人头攒动,那热闹的劲头丝毫不比地头差。

作者有话说:

女鹅已经走在成长的路上啦!给女鹅加油打气叭!

第74章

苗婉以前觉得,伟人说过的先富带动后富很有道理.

她想着只要铺子越开越多,等先前铺子的人手锻炼出来可以升为店长,那时候定北将军差不多也该下马了。

到时候若是乔家全家回京,她就与这些店长签契约,雇佣当地的老百姓,以西宁镇为中心,带动周边村落的发展。

可她现在明白,西宁镇的特殊让自己有些想当然,伟人也是先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了那样的道理。

这个时代,也许不等她雇佣,很多百姓日子就已经过不下去了。

先开花后结果更适合眼下的情况。

属于乔张两家的地,没必要全把在手里,可以全分给佃户种。

至于自己有地的人家,也可以用少量地租来换肥,不免费是怕他们贪心用多了对农作物反而不好。

种出来的粮食她可以高价收回来,再通过自己的铺子销售出去。

挣来的钱一部分作为奖金,给种粮食多,卖给乔家优质粮食的老农们盖房子修路。

到时候即便定北将军那伙人发现,也只会以为乔家是为了屯粮做生意,反正银子的大头肯定要送出去,不会产生任何麻烦。

这些苗婉都在去看作物的时候暗暗思量,回头还要跟乔盛文父子商量下,他们觉得没问题,就可以实施起来了。

其实苗婉有些后悔施肥的时候没来一趟,若那时候过来,今年老百姓粮食收成肯定能多一些。

好在现在也不晚,收粮今年就可以开始。

她打起精神考虑作物的安排,马上要上拨霞供,大豆用来做豆腐,豆渣用来喂猪,多做的豆腐可以卖给货郎,走街串巷卖出去。

喂猪用不完的豆渣饼……咳咳,油炸豆渣饼味道比青稞窝窝头还好吃,只要别让客人知道自己吃的和猪一样就成。

小麦的话,全都用来磨面粉,酵母有了,面包和白吉馍都能做。

至于青稞,其实味道跟小麦差不了很多,只是口感更涩一些,比小麦面糙,后世西宁也有很多青稞面做的面食。

当然,最出名的是青稞酒,可是她不会酿酒,回头得问问有没有这方面的手艺人,要是有,可以拿出一部分来酿酒。

甜菜不用说,全都用来做糖,现在乔家跟兀良哈氏的合作加深,私下里卖给巴音也不怕叫定北将军发现。

差不多安排完地里作物的去处,苗婉想起来,张伯回乔家的那天,千金楼里正好把货让苏日娜的人提走。

除了她之外,还有去年总是光顾杀猪匠麻辣串摊子的那个登州行商,另一个则是帮助过阮家的郑姓商人,来自江南。

他们都定了上千两银子的货,据说有一部分人已经出发进关了,登州和江南都是富庶之地,想必不愁卖。

但在路上也需要些时日,也不知道郡城的苏日娜卖得怎么样。

实则苏日娜这会儿正站靠近郡守府附近的胭脂铺子二楼,瞧着底下不输千金楼开张时的热闹,满脸自得。

她承认乔家小两口有些手段,各行各业都不乏出色之人,苏日娜不会庸人自扰非要跟人家比,她现学现卖学好了,地位才是她最大的优势。

千金楼免费送黄金露?乌氏胭脂铺免费送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