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145)

她摸了摸脖子,“爹,相公啊,往后有什么事儿你们一定要早点告诉我,我害怕。”

乔盛文被逗笑了,他也知道儿媳妇胆儿小,“没那么严重,只是跟咱们何时能回京有关,瑞臣去了郡城,西宁镇毕竟是守备府管着,咱们也不能落了这头。”

与其说怕秦茂知道,不如说是主动送钱的态度,让秦茂知道乔家不是那忘恩负义的。

人家又不是傻子,还能不知道他们自己也会生产?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哦,那就行,反正往后爹和相公都跟我说清楚嘛,要不我总觉得自己脖子不那么牢靠。”苗婉小声嘟囔。

她现在的目标已经变成赚亿点点了,这坟头的威胁还总是叫她没办法彻底放心。

夜里小两口忙活完,苗婉趴在乔白劳身上,还忍不住念叨,“往后你要做什么,能不能早点告诉我呀?不能等我犯了错再跟我说,万一我捅出篓子来了呢?你是不是想换媳妇了?”

乔瑞臣:“……”没那么严重吧?

他不知道这最后一句的无妄之灾哪儿来的,抱着媳妇翻个身,“我肯定不换媳妇,你在,我炕上就只有你,你不在了,我就自己拉扯孩子长大。”

“咦咦咦??”苗婉听得有点心梗,恨得直接咬上去,“你竟然连我死掉的准备都做好了?!”

乔瑞臣被咬得浑身难受,却又被媳妇的红眼圈唬得手足无措,感觉出来媳妇是自己吓唬自己,吓着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他学了些许情话,也没说到点子上过,他想了想,干脆直接堵住了媳妇的咦咦呜呜,让她累得没时间胡思乱想就好了。

第二天,乔瑞臣还怕媳妇吓过了劲儿,心情不好,特地跟耿氏说了,想让耿氏这个当婆婆的劝劝,她比自家儿子会说话。

谁知苗婉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她不是会给自己添厌烦的人,根本没用耿氏劝。

至于昨晚情绪波动,昨晚千金楼流水五位数,这算是开门红了。

而她,自打穿越以来就没再来过的大姨妈,也久违地到访凑个热闹。

她虚了把火地躺在炕上哼唧,被耿氏和乔瑞臣伺候着,又是喝糖水又是红烧肉的,吃痛快了睡一觉,啥情绪都没了,又开始元气满满继续研究新产品。

美妆铺子可不能跟聚福食肆一样,两三个月上一回新。

要拿下客人们和流水一般的行商们,就得靠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让人彻底记住千金楼这个牌子。

基本的洗漱套餐和香水上线后,接下来就该是女子最喜欢的妆粉和胭脂了,她打算下半个月两样一起上。

妆粉根据不同的质地,能做成不同的款式,胭脂也有不同的颜色。

后世女人为了攒口红色号,能吃一个月的泡面,这个时候的妇人为了攒起胭脂色号,能做的活动不要太多。

她在家里仔细试验各种植物染色效果的时候,脑海里关于促销活动已是层出不穷。

不过新品还没上,张伯和吴伯他们就回来了,两个老把式裤腿儿上满是泥,脸上也有些疲惫,但遮不住满脸的喜色。

俩人也不用旁人问,直接就说了。

张伯:“东家,咱们粮食和菜都能收了,再放可就老了。”

吴伯:“东家沤制的粪肥是真管用,土地更肥了不说,粮食和菜都比旁人家地里长得好,熟得早,大丰收了!前阵子还有人偷粪肥呢,差点打起来。”

耿氏好奇,“那你们怎么样?没伤着人吧?”

吴伯挥挥手,说起来就想乐,“没打起来,偷肥的都是大半夜来,就是分赃不均才闹腾起来了,阿墩出去看,好几个吓得掉进了池子里,颠颠往外跑,叫咱好一阵收拾哈哈哈……”

耿氏扭头看儿媳妇,这就是阿婉非要昆仑奴的原因?

苗婉:“……”不不不,辱墩了,她想的是让阿墩在家里做护卫来着,不是粪池子边上啊!

作者有话说:

阿墩:我真的是个重要角色,不是守粪坑的!

咦咦呜呜求评论啦~

明天18点见哦~

第73章

买田地的时候,上等田种着小麦,丘陵上种着青稞。

西北地薄,即便是上等田收成也没多好,亩产三百斤就不错。

至于地层分布不均的丘陵,出产粮食比较杂,平均起来亩产能有两百斤都是好的。

中等田里,乔家的十亩被苗婉做主种了甜菜。

张家的十亩地,本来苗婉是想着劝张家种菊花和向日葵,这两种花用处实在是太大了。

奈何张伯和吴伯觉得不妥。

一来那地的肥力不足,种花比种粮食还困难。

再者地是在乡下村子里,旁人家都种粮食还不够吃,张家买了地竟然种些没用的东西,那是明晃晃的告诉旁人我家里比地主家还有钱,擎等着贼上门呢。

所以大家商量了下,最终在张家的十亩地里种上了大豆,这个既能当粮食又能榨油,在旁人看来也不打眼。

小麦和青稞一般都是九月底收,甜菜和大豆都是九月初,这才八月上旬,就都能收了,甜菜叶子郁郁葱葱的,再不收就老了。

耿氏和苗婉还有心多问几句有人偷肥和闹事的事情。

张伯在井口后边的水沟旁边磕鞋上的土,笑得见眉不见眼,“小老儿伺候庄稼地这么些年,就没见过长势这么好的庄稼,有人偷肥真不算事儿,我要是村子里的百姓,我也忍不住。”

吴伯在一旁直点头,“可不,侍弄庄稼的都能看得出来,除开丘陵上某些地方有空穗儿,其他地里那都是沉甸甸压杆的粮食,我算着亩产少说也得三五百斤!”

要不俩老把式也不能说是大丰收。

谁听说大丰收也得高兴,苗婉和耿氏也不例外,正笑着呢,抱着绣活儿笸箩过来找耿氏商量花样子的张娘子进门。

“那咋还不收?阿婉不是叫请了好些乡亲帮短工,人应该够吧?”

张伯这才说起来意,“地里的帮工,有些原先就是拿工钱给前头那个地主伺候庄稼的,还有租了地的,咱也没叫人家走。另有一部分是家里地薄,种不出东西来,就想问是不是能买咱们的肥。

连拿工钱的也想租地,还有前头租地的问是不是能继续租,租子该怎么收,这些子事儿我们也做不了主,还得请东家派人去张罗一番。”

张娘子坐在一旁听得发愁,“哎哟,那咱家里也没人了,闲着的也不懂这些事儿的,到了地头还不得麻爪啊?”

苗婉:“……”是说她吗?

家里现在就张屠夫和张大壮算是有空闲,可每天也得杀猪杀羊的脱不开身,偶尔还要去食肆里帮忙。

家里夏天的时候收了三十多只猪崽子回来,还有十几头成猪,张二壮和杨氏忙得脚不沾地。

张娘子和耿氏也忙,千金楼的女工都得统一服装,这是苗婉要求的。

前头天热的时候衣裳好做,秋冬衣裳厚,还要好看,张娘子和耿氏又要商量花样儿,又要盯着街坊邻居家里的娘子们把衣裳做出来,还得看着家里的孩子,更不得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