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有所思(80)+番外

作者: 脉脉/渥丹 阅读记录

君今以病延,绝非长久之计。《礼》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始出小如丝,我等奉之当大若绶,是解也。

望君三思为佳。

……”

——章句见于《萧庭》

第63章 后记

动念把《有所思》贴到原创之前,和若干朋友商量过。因为重贴貌似是件颇为艰辛的工作,60多章,就算每天贴两章,也还是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当时阿荡姐姐鼓励我,说贴在原创之后或许能够得到一些有趣的回帖,光是为这个也值得重新贴一遍。

然后我就贴了。重贴的这段时间里陆续收到不少长评,当然基本上都是拍文的。其中大多是有赖阿荡姐姐以各种方式托人写的,也有我自己死皮赖脸要来的,而我对诸位辛苦看文又辛苦写下评论的大人真是无以言表地感激,脉脉在这里再道一声谢,再鞠一个躬。诸位的文章我都看了仔细好几遍,提出的每一点关于文章的不足也反复思考过——哪些是以我现在的能力无法做到的,哪些是在下一篇文章里可以竭力改进避免的,又有哪些是请容我暂时持保留意见的,无一,我没有反复地想。希望有一天,我有能力能够动手,修改这个幼稚的成品。

不过整个过程中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些追着《有所思》连载的读者们,她们从我的坛子又到这里,回帖,讨论。我很喜欢这种回溯式的回帖,在这篇文完结一个多月之后,再次在别处重贴之后,尤其是在知道结局之后,对其中的一些情节评论,提出意见,或认真或说笑,我真的很喜欢。也谢谢你们。为此,我享受了《有所思》重贴过程中最大的乐趣,200多个回帖,基本上一半都是认识的人留下的,觉得很亲切,也很愉快,就好像大家在原创开一场Party。

而在这些回帖中,我也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此,我也想提一提。这里,还有耽美评论区的一些回帖,提到了很多很严肃的问题,譬如纯臣,譬如名与权。其实这些讨论的深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有所思》这篇文本身的价值,所以我很惶恐,因为这篇文实在承担不起这么深的话题,尽管我很喜欢这些讨论,也愿意深入下去。

说到这里,我决心还是偏心一下,再次多说几句。笑,我先举手澄清,我绝对知道有本命之说,也知道故事到了最后,特别是行行连载完,小赵的本命应该是比小景多的。当然,我是勿庸置疑的小景的本命,哪怕他再多缺点,哪怕我的文笔再拙劣,我还是他天字第一号本命。

当说到他到最后只是因为“名”而竭力阻止赵某人作皇帝的言语出来之后,我并没有说太多,正如我在某个帖子里回的,身为作者,我个人的意见是尽量不要参与到有争议的观点上来,因为觉得有些话题一旦我开了口表明了立场也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给一些争辩划上了句号,这是我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事实上,小景在赵某人面前提名,当然有他书生意气啊重名啊的一面,自古文人皆爱名,因为这是从孔夫子孟夫子那里流传下来的圣人言语,读圣人书,习圣人言语,并奉之为圭臬,这不是错处,因为他们不是今人,没有人告诉他们“我们认为以下观点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受的教育里,从来就没有民主啊自由啊也没有暗黑啊政治这样的东西,儒家的教育,教的是另一些东西;还有一方面,是有些话他不必和赵某人反复提起,诸如改朝换代之下,生灵涂炭尸横遍野……这些话小景不是不能说不会说,而是对这样关系的两个人来说,这些话完全不必要。我选择让小景提“名”,另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比较私人的:我还是觉得,爱惜名誉,是非常珍贵的品德,这和汲汲此道大有区别。

纯臣是个很重的话题,在此我继续转贴我在别处回的帖子。

“纯臣贰臣,最好是能作为中性词存在的。司马光盛赞冯道,凡事也是各有立场。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还有老庄的绝圣弃智……先人的各种思想,都是各有所长的。我一直反对评判其中高下的,我们沿着前人的脚步一直向前走到如今,回头去看又要试图去为这个分高下,我个人是觉得比较的远了。

为君,或是为社稷,为名,或是为权,这个都是相当难以界定的。小景在名上挣脱不开,并不表示他并不为民,而汲汲于名;正如赵某人为权,也不表示他只为一己之私,视苍生为刍狗……在名利之上,他们有的是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坚信可以结束这个乱世,创建出一个更好更和平的时代。是这个理想使他们走到现在。我个人的观点是,请不要因为更喜欢小景一点就把赵某人踩的一文不值,也不要因为偏心赵某人而质疑小景。在理想和信仰面前,也没有人是纯粹的,哪怕小景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而死,并不代表他没有在意的东西。请不要以今人的眼光和价值观来评论衡量过去人们的信仰与坚持。

嗯,顺带提一下,我觉得中国古代的文人,基本上还是逐渐被灌输一个思想,为君,则是为民,要更好的为民,则要多为上位的君王考虑……这个也许是和中国历来的从贤思想有关,但是渐渐的,却因为君主集权而变样了。

汉晋春秋里说,春秋之义,国君死社稷,忠臣死王命;当年小景病重的时候问李云萝,倘若如有一日,改朝换代,她如何做。李云萝给的答案是,如果只有她一个人,她或许就可死了,但是她也有了需要承担的责任,死不了。所以所谓春秋之义,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这也是我为什么如此的崇敬的原因。春秋里,左传里,寥寥数字写完人的一生,诺死,则死。或许有犹豫不忍,或许有难舍难弃,却均在决意赴死之前统统沉淀处理好,所有的属于情的部分已然舍弃,剩下的就是毅然而死。虽然文字寥寥,但我始终尊敬不已。”

嗯,关于这些复杂问题的一些看法我暂时先写到这里好了。还是那句话,知道我坛子地址的诸位美人们,有意见可以去那里,脉脉恭候;不知道那个荒凉地方的朋友,也欢迎诸位把意见留下这里,思辩绝对是大有益处的,无论立场,无关正确与否。

这个五一在家里整书,把为写《有所思》而翻查过的资料又重新拿出来,但是这次只是草草翻了翻目录之类,几眼掠过。不知不觉居然就看了一个上午,我这才惊觉为了这篇文我到底找了多少东西。有所思的架空肯定还是有错误,我很遗憾,觉得辜负了这些书,我没有把它们更完美地用起来。将来,我再写这些和架空历史或者真实历史的时候,我希望我能够进步。

暂时就记到这里,非常感谢诸位一路一再的陪伴和指导。谢谢。

上一篇:一墙春色宫禁柳 下一篇:大玩家/酒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