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有所思(112)+番外

作者: 脉脉/渥丹 阅读记录

自从许沂成婚,赵许两家私下的走动就少了,如今特意宴请,李云萝就问:“还有旁人么?”

“还有杜令一家与何廷尉,郑夫人与姑爷也作陪。”这下人大概是受过什么叮嘱,见李云萝端坐不动,又说,“小公子月内成亲,萧大人离京在即,丞相特此开了家宴,切望李夫人赏光。”

于是到了重阳,白日里许沂和李梅影按雍京风俗陪李云萝登高,入夜之后则由早早等候在许家门外的丞相府车架,护送李云萝和许沂直奔赵府而去。

在府外恰遇上杜淮和他的三个儿子,长子和次子与许沂年纪相仿,幼子还满面稚气。杜淮接任尚书令多年,许沂又在年前从京兆府入了尚书台,于公他是许沂的上司,于私是受了许璟生前托孤之情的长辈,见到之后许沂正要见礼,却被杜淮一把托住,笑眯眯说:“这是丞相家门外,你怎么拜起我来?免了免了。”

言罢就携着许沂一同入府,反而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抛在身后。杜淮的长子与李云萝也熟悉,见状玩笑说:“父亲总是偏爱畅之,我们兄弟几个反而似他捡来的螟蛉子。”

李云萝眼中含笑,正要说话,身后又传来声音:“李夫人和杜令原来先到了。”

闻言走在前面的一群人纷纷转身,先后叙了礼,许沂见何戎发髻上斜插着两枝茱萸,不由问:“何叔叔也登高去了?”

何戎点头:“这才来迟了。”

说话间许沂隐隐闻到他身上的酒气,正在暗自惊诧,何戎已先一步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转身,又轻拍了一下背说:“走吧,不要让丞相久等。”

堂上夏晴坐在上首,右手边是赵琰和萧庭夫妇都到了,连赵臻的遗腹子也被仆妇带着坐在末席,就是不见赵昶的人。夏晴起身说:“成昱入宫去了,也该回来了……”

话音未落,走廊上几道脚步响起,赵昶一脚还在堂外,声音已经先传进堂上:“如此看来倒是我到得最迟了。惠恕,惠恕,稍后定当自罚三盏请罪。”

他刚刚自禁中面圣归来,官袍冕冠尚未换下,先去后堂更衣完毕再回到堂上,于主位上落了座,环顾一圈四座的宾客,举觞劝酒,这就算是正式开宴了。

那一日的宴席起先有些拘束,大抵是小辈们虽已成年,却不惯和长辈们同席宴饮,最初堂上只有乐舞声,赵昶偶尔出声询问杜淮几个儿子的学业和仕途,不管再怎么温声合语,却反而让席间的气氛更加拘谨,乍一眼看去,倒像是殿堂奏对,而非酒后闲谈了。

好在还有赵琰。

他的婚期就在半月开外,整个人从头到脚,都是掩饰不住的眉眼含笑春风得意,劝过几轮酒,早早地竟然萌现出醉意来。这边他刚与许沂对饮完,摇摇晃晃地回座时,忽然停下脚步,睥了睥堂上的歌舞女乐,像是想到什么,举酒到赵昶身旁,跪坐在案边说:“父亲可知,儿子曾有幸见过父亲起舞。”

赵昶放下酒盏,看着他没有作声,眼神中并不以为然,更不当真。赵琰见赵昶不信,勾了勾嘴角,拧身看向许沂的方向,遥遥指着他说:“嘉德八年的秋天,父亲带我们秋猎,别庄里夜宴,父亲醉了,趁酒舞《国殇》……”

言及此他转头,摇摇指着正在和杜淮低语的许沂,提高声音问:“畅之,畅之,我记得对不对?”

许沂抬头,他不知前因,满目不解,于是赵琰又把适才在赵昶面前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乐声骤停,一时间厅上只有赵琰的声音:“……何叔叔击节助兴,杜叔叔也醉了,诵的是《七哀》,畅之,畅之,你还记得吗?”

先是愣了一愣,许沂看赵琰身旁赵昶的神色倒是很柔和,才点点头,微笑:“不曾忘。”

赵昶听完,目光从许沂身上又转回自己儿子的身上,已是满面酡红不胜醉态,他由是大笑,用力拍了拍赵琰的肩头:“老父衰朽,跳不动了,你既然提起,有事弟子服其劳,那就下场一舞,以助酒兴吧。”

赵琰流露出顽皮神色:“领命。”

下场的时候赵琰甚至没有放下手上的酒盏,他脚步业已踉跄,歪歪斜斜先是差点撞翻何戎面前的几案,又险些被自己绊倒在地,好不容易走到大堂正中,也还是兀自东倒西歪,站都站不直了。杜淮这时笑对赵昶说:“丞相,小公子醉了,改日再舞吧。”

赵昶尚未发话,赵琰已然摆手:“不妨事,我这是因喜而醉,更合起舞……诸位,我早些时候出使珥离,南人踏歌与国都大不相同,歌自大不相同,舞步更是迥异,我这婚事,全凭踏歌而起,就敢请一舞踏歌,为诸位一助酒兴。”

他一番话说得神采飞扬真情实意,却不见夏晴在座上变了脸色,连李云萝一时间也露出微微的苦笑来——赵琰酒后忘情,竟把未婚妻子真正的出身吐露出来。好在今日别无外人,听他这样说,赵昶甚至转头对满面不豫的夏晴笑道:“小子得意忘形,我先替他向你请罪了。”

雍京的贵胄之家,素来以南方的民乐为鄙,以为不是清音雅乐,不足登堂入室。如今赵琰突然要以俚歌作舞,赵府的伎乐一时都不知如何伴奏。后来还是召了三两名赵琰自珥离带回来的奴婢,取了笙箫竹笛,咿咿呀呀拨弄一番,终于吹出了珥离春日踏歌的曲调。

南乐曲调靡靡,尽管奏乐之人技艺参差,听来仍是不胜优美妩媚,和平朝流行的乐曲风格大相径庭,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赵琰不仅起舞,更以歌合之:“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桐子解千年。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别在三阳初,望还九秋暮。恶见东流水,终年不西顾。”

这歌本该由女子来唱,但自赵琰口中唱出,又别有一番风味。他不过二十五六,年华正好的岁数,即便抛去丞相幼子的矜贵身份,也是雍京出名的翩翩佳郎君。而今他借酒劲倾力而舞,一时间不要说随侍的下人看得目瞪口呆心驰神迷,就连这些平日看熟了他的长辈和平辈,也觉得身姿之美,堪比满目琳琅,美不胜收。

乐声中杜淮忍笑对右侧的何戎说:“小公子肖父。”

何戎颔首:“是。靖直又要做《七哀》之叹么?”

杜淮一口饮却杯中酒:“如今天下升平,不必再咏七哀了。”说完抛开酒盏,大声地喝起彩来。

满堂喝彩声里赵琰停下舞步,他已满头是汗,兼之醉眼迷茫,却不肯停,四下环视,又踉踉跄跄地走到赵昶面前,跪下说:“求父亲赐剑。儿子斗胆,请舞《国殇》。”

赵昶凝神打量了片刻座下光彩满面的儿子,终是吩咐左右:“取我的佩剑来。”

赵昶不亲身领兵近二十年,佩剑久未出鞘,但一旦拔出,寒霜映面,所向处烛火为之一滞。宝剑在手,赵琰朗声长笑,挥手对堂下乐工道:“人来!”

上一篇:一墙春色宫禁柳 下一篇:大玩家/酒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