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342)+番外

因着卫赜是嫡长子,嫡长子成婚开宗祠,祭祖庙,在卫氏的族谱上写下沈皎的名字后,才回到卫府开始认亲。

和卫渊以及崔氏敬完茶后,剩下的就是卫府的其余人以及卫氏宗族的一些人。对于卫府的大部分人,这些年在各大宴会上以及朝会上都是认识的。对于这些人,并不是沈皎去拜见这些人,而是他们来拜见沈皎,沈皎只需要还以家礼就好。

等见完礼,也到了用晚饭的时间。卫家的饭菜很是讲究,这份讲究并不是说贵重,而是精致,卫府的厨子几乎将每一道菜都做得极为美味可口,但是从菜品上她就能看出卫家的底蕴来。

用完饭后,沈皎陪着卫老夫人等人说了会儿话,便被卫老夫人体恤地让人送回了房中。从头至尾,她没有受到半点对于新家妇的刁难或者是立规矩什么的。沈皎知道这是她的身份使然,才有了如今的待遇。

不过卫家愿意如此待她,她自是也会以礼相待。所以在给卫家姑娘和少爷的见面礼中,她多是按照每个人的喜好准备的,绝无敷衍之意。

正如沈皎预料的那样,卫家的小辈在回到房间看到沈皎的见面礼后,皆是一阵欢喜。

沈皎和卫赜回了房间后,卫赜看着自己的妻子有些疲惫的样子,温声道:“今日苦了你了,时间还早,你先歇一会儿,我一会儿叫你。”

“好。”沈皎轻声点头道。

等到沈皎起来后,已经到了晚饭的时候了。沈皎看着已经在桌子上摆好的晚饭,不由问道:“我跟祖父告了假,祖父体恤,今日便在房中我们自己用膳。”

沈皎听后心中不由一暖。按照规矩,今天是新婚第一天,晚饭也是应该一块儿用的,卫赜这是看她太过疲惫,体恤她,才跟卫逊告了假。

“明日我去多陪陪祖母和母亲说说话。”沈皎笑着道。

卫赜听后,脸上笑意更浓,道:“祖母和母亲都是好相处的,她们都很喜欢你,你能过去,她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好。”沈皎温柔地笑了。她真的十分喜欢现在温馨的气氛,这种相处方式,她再舒心不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三日回门的时间都已经过完,她和卫赜的婚嫁也都已经到期了。

不过,等她到了大理寺后,看到其中的一卷案卷,不由皱起了眉。

第327章 罪妇

大理寺是大齐的三司之一, 是最高的司法机构。大理寺的建立, 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的权利过高, 自行勾决犯人的等权利, 所以才有了大理寺的设立。

如今的大齐, 地方官员并没有处决平民百姓和七品以下官员的权利, 所有的死刑一律报由大理寺主审。而刑部主要负责复合案件。

所以,在大齐,虽然大理寺卿的官职只有正三品, 但是权利却是很大。

如今沈皎手中拿着的这份案卷, 就是关于一场死刑的判决。而被判处死刑的却是一位妇人。

“这是京兆府的案子?”沈皎对下面的大理寺正问道。

“回大人,这正是今年京兆府的案子, 刚刚移送到大理寺。”左寺正陶孝答道:“此案件出现时, 也是轰动一时, 下官也有所耳闻。谋害婆母者,属十大不赦,按律重者临迟,轻者斩首。当时的京兆府尹判处此罪妇斩首, 以儆效尤,不知郡主又和疑问?”因着元嘉郡主从第一天今日大理寺起, 就要求大理寺的官员按照官职称呼她,所以他们平日里也只是称呼其为沈大人。

沈皎听后皱眉道:“可是此妇人之所以会杀死婆母,乃是因为其婆母想要逼死妇人以及妇人的孩子, 妇人只是在反抗中失手杀死婆母,理当从轻审判才是。”

“郡主, 这已经是轻判了。若不是京兆府尹念在此妇人有些内情,按照大齐律是应当判处临迟的。”官员摇了摇头道。

他实在是不知道熟知大齐律的元嘉郡主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些日子,对于元嘉郡主的能力他们也算是有些了解。元嘉郡主熟知大齐律,能力卓绝,从对于案件处理一知半解,到如今知之甚详,并很快地判断案件的真假正误,也不过是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如此进步神速,不说是他,便是整个大理寺的其他所有官员也少有人能及。

元嘉郡主向来是铁面无私,对于案件的处理皆遵照大齐律来执行。而且比起他们这些官员要顾及的事情太多,元嘉郡主所要顾及的事情就明显少了很多,行事起来不畏这些权贵。所以处理的案子也都公正地很。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元嘉郡主今日的问话感到疑惑。元嘉郡主熟知大齐律,不可能不知道十大不赦是什么,也不可能不知道谋害婆母是什么罪名。案件的过程,罪状上写得清清楚楚。如此清晰明了的案件,却让这位郡主有了疑问,这如何不让他不惊讶?

正当陶孝疑惑的时候,便又听到元嘉郡主问道:“此犯人可是现在可是在大理寺的牢狱中?”

“正是,犯人是随着卷宗一起到大理寺的,现关押在大理寺的牢狱中。”陶孝答道。依照规矩,大理寺也是设有牢狱的,用来关押待审的犯人用的。

依照规定,平民百姓的死刑犯以及七品以下官员的死刑犯的案卷和犯人都应当一起移交到大理寺中,待审查完后,再移交回地方处刑。京兆府就在京城,所以押送犯人也方便,如今的罪妇已经随案卷移交到大理寺了。

“将犯人带大堂,我要查问。”沈皎道。

“是。”陶孝应道。

沈皎看着眼前的妇人,身形消瘦,似乎除了皮和骨头没有一点肉了,眼神恍惚,好像没有了意识一般,只是一个任人拿捏的提点木偶。

“下面的可是刘王氏?”沈皎照例拍了一下惊堂木,问道。

妇人似乎被惊堂木的声音换回了神,声音沙哑地道:“罪妇刘王氏拜见大人。”

“对于你谋杀婆母一事,你可有什么要说得?”沈皎说道这将声音放柔,缓声道:“若是有任何冤情,只要你说出来,本官自会为你做主。”

沈皎看着妇人麻木的样子,不禁皱了皱眉头,她知道这个时代的女子很多都已经被这个时代的礼教束缚地麻木起来。比起她从小接触的那些贵女们,大齐更多的女子是不识字,不知法也不懂得为自己辩驳,甚至是有些逆来顺受。

底层的女子,从小接受的就是三从四德,若是她们有一点违背,就会被修弃,甚至是被侵猪笼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这个朝代的,容不得她装作看不见。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女子被修弃,不但是婆家不会要她,甚至连女子的娘家都会不再接纳这位女子,因为她们认为这样的女儿令她们蒙羞了,令家里蒙羞,甚至影响家中其他女孩的名声,让家里的未嫁的女孩找不到好人家。

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大环境下长大的女子,已经被封建礼教教养的麻木起来,不懂得反抗,也不会反抗,若是犯下了错,只会等待命运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