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325)+番外

“郡主里面请,父亲在书房等您。”卫澄为沈皎引路道。

“多谢卫大人提醒。”沈皎道谢后, 一路上欣赏着卫家的风景, 说实话,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来卫家,前些年卫家的老夫人大寿,她也是来参加过寿宴的,当然, 那个时候她呆的地方多是后院,卫家的宅子, 前后两院的风格差异还是有不少的,比起后院的清新自然,前院的建筑更加庄严一些, 从中多少可以看出卫家人的性格在其中。

很快就到了卫逊的书房,此时的卫逊已然在书房前站立, 对着沈皎温和道:“多谢郡主此次能来。”

“卫老亲自写下帖子,重光焉敢不来?”

对于沈皎的话,卫逊没有丝毫的诧异,若是元嘉郡主这个中书舍人做得连他的字迹都认不出来,他都要慎重考虑自己还有没有接下来谈事的必要了。

卫逊紧接着将沈皎请进屋门,后面的卫澄和卫淳也跟了进来,待几人坐下后,卫逊没有任何啰嗦,直接开门见山道:“前日我收到了宣远的来信。”

她没有想到卫逊如此直接,并拿卫赜开头,卫赜字宣远,沈皎挑眉道:“好长时间和赜表哥没有见面了,不过听说赜表哥在任安郡又创下了不少斐然的政绩,还未恭喜赜表哥和卫老。”

“宣远来信中,特意提及了自己的政绩多半都是依托于郡主的身上,若无郡主提及的井灌之术,他也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政绩,此事当真是多谢郡主了。”卫赜想起自己长孙的政绩,内心很是欣慰,这才外放多长时间,就立下了不少的政绩,待到任期一满,考评定然为上上等,到时候调回京一段时间也是有可能的,介时这和元嘉郡主的婚事才有更大的可能。

“我不过是一提,是赜表哥自己肯下功夫,将南方的工匠请回来,制作这水车,才有了如今的政绩,我当不得这谢的。”沈皎笑着道,她真的很佩服卫赜这一点,为了一句可能,便能花时间和钱财大老远的请回南方的工匠,带头钻研起这井灌之术,这份心性和能力真的是少有人能极,这也是她佩服和喜欢卫赜的地方。

“郡主过谦了,若非有郡主的提议,宣远便是再肯下功夫,也没地方下不是?”卫赜摆摆手道:“这是郡主和宣远共同的功绩,宣远也在奏本中为郡主请功,不贪他人之功,也是卫家的家训。”

“此次宣远来信中不只是说了这个问题,对于前几日陛下提及的筹办学堂一事,宣远也给出了建议,原本我心中还有顾虑,但是宣远的这一纸书信却是让我下定了决心。”卫逊在这一点上给出了坚定的答复:“只要是开科取士的国策不便,卫家的子弟就不会比不上旁人,若是比不上,也是卫家自己的事情,与人无忧。”

既然是开科取士,那么所有人便用的都是一张试卷,一道试题,卫家的子弟这个时候比不上旁人,只能是卫家自己有问题,难道还能怨旁人比自己优秀不成?

沈皎能够感觉到,说这句话的时候卫逊身上的魄力。她觉得这也是卫逊比颜思高明的地方,卫逊有魄力,根本用不到她劝说,而颜思却是在她再三的说服下,胁迫激将,恩威并施这些方法都用过了,颜思才做出了决定,而卫赜却是不同,仅凭不在京中的卫赜的一直书信便能结合京中的局势想通,做下决定,这样的魄力在颜思身上还欠缺一些。这想必也是卫逊能够压住颜思的原因了。

在能力相当的时候,就看谁的眼光准确,有魄力了。

第一个问题妥善地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农工二事的事情和,和颜思的反应却是不同的。

“郡主可能不清楚,卫家的祖辈最一开始也是因为改革农事被当时的朝廷赏识的,如此才有了今日卫家,卫家的子弟永远不会忘记卫家是如何起家的。这些年来,卫家也有不少子弟致力于农工二事的,卫家也从不阻拦。”

“卫家出过阁臣,但是能工巧匠,出过农事大家,卫家从未忘本,郡主提倡农工二事,卫家也不会阻拦,郡主尽可放心。”卫逊承诺道。

一旁的沈皎倒是没有想到,卫家和农工二事还有这般渊源,怨不得天和帝在和她说起这是的时候,只是点出她的最大阻碍在于颜家,当时并未提出卫家在此事上她会遇到的麻烦,当时她还觉得疑惑,如今看来,天和帝应该是早就知道卫家祖上的这段渊源,如此看来,天和帝对于世家的把握和掌控远比她估计的还要多。

“既然卫老如此说,重光也就只有感谢了。”沈皎知道,卫家对于此事上的决定,也绝非仅仅是因为卫逊所说的卫家的起源和祖训的关系,更多的是卫家和颜家只注重于科举仕途一样,卫家所涉猎的方面多且杂。

卫家不仅是在仕途上,在文学上有着极大的成就,出了不知多少名士,得了“文章天下”的名声,更重要的是卫家也出过农事上的大家,也出过很多的能工巧匠,卫家的子弟学业上很杂,但是在很多行业卫家都出过不少的大家,让人称道。这些,远不是颜家能够比得上的。

之前,也有不少人说过卫家的人不务正业,但是卫家子弟依旧是我行我素,并未被这些谣言所影响。如今在这种大型的国策变更中,卫家依旧能够有底气去随着历史的步伐变更,便是因为对家中子弟的远见,这一点上,不说是颜家,便是她有着后世眼光的人,都不一定能够做出这样的远见。

卫家,是一个值得人敬佩的家族。

第309章 教训

紫宸宫

“如今建立学堂的事情能够成功, 你当居首功。”天和帝喝着刚呈上来的茶, 对着沈皎赞许道。

“算不上是我的功劳。”沈皎摇摇头道:“若不是皇舅舅大权在握, 令这些世家顾虑再三, 我便是有再好的口才, 也不可能说动这些人分毫。”世家的这些个掌权者, 特别是颜家的颜思,哪个不是在权力的漩涡中翻滚多年的,哪里会被这些言语所左右, 便是她真的能够舌战群雄, 那这些群雄也是顾虑她背后的势力罢了。

天和帝听后摇头道:“若不是你将这些利弊和这些人说得如此清楚,这些人恐怕到现在也还在观望之中, 摇摆不定, 这些人能够这么快的同意, 让学堂的事情变得如此顺利,你确实是功不可没,可居首功。”

“既然皇舅舅都这么夸赞元嘉了,元嘉厚着脸皮便愧受了。”沈皎俏皮地笑着, 随后朝着天和帝打趣道:“不知元嘉如此能干,皇舅舅有没有什么奖励?”

“当然有。”天和帝摆手大方地道:“朕私库里的东西随你挑, 想要什么尽管拿。”

“皇舅舅平日里赏赐我的已经足够多,我已然用不过来。”沈皎摇头道:“我是想要问皇舅舅要几个农事上的好手,土芋的种植上出现了麻烦, 所以我想要请皇舅舅给我几个好手,好过去看看, 一起筹划。”

“哦?”天和帝问道:“出了什么麻烦?”说完后,天和帝不禁皱起了眉,对于他来说,土芋的种植可是大事,土芋关乎着百姓的吃饭问题,凡事关乎百姓的事情,都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