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279)+番外

随着颜思的话落后,一旁的阁臣和六部尚书基本上是附议天和帝的想法,这个时候,能坐上高位的都是聪明人,谁看出天和帝对此事的态度。特别是首辅卫逊和次辅颜思都已经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们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和天和帝唱反调。

“太子呢?”天和帝对着站在重臣之首的太子问道。

“儿臣附议。”太子回道。

“那就依照太子和列为臣工所言,宣元嘉。”天和帝宣布道。

沈皎跟随传唤地太监走在通往太极殿的路上,进入皇宫不知道多少次,但是这条路却是第一次走。

走过太极殿前的汉白玉石台阶,沈皎压下心中的激动和紧张,迈出沉稳地步伐,走进太极殿。

第256章 论官

太极殿内, 随着外面唱诺着“元嘉郡主到“后, 朝臣们都纷纷将头转向殿门, 只间一位身着华丽礼服的少女手持玉圭缓缓而来。

“元嘉参见皇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沈皎对着上首的天和帝行着跪拜的大礼, 从一进殿中, 她就能够感受到旁边的朝臣凝视在自己身上仿若实质的目光,好奇的,厌恶的, 鼓励的, 惊讶的,什么都有。

虽说之前设想过, 也知道自己一旦进入这太极殿就会成为这朝中“焦点”一般的存在, 但真的当她自己经历了, 才知道这“焦点”给人的压力之大,险些让她承受不来。

“平身。”比起之前面对外甥女时的温和,今日天和帝的声音中明显更多的是帝王的威严。

“谢陛下。”沈皎起身道谢。什么时候用什么称呼,比起“皇舅舅”, “陛下”这个称呼显然更为适合当前的局面。

“今日召你前来,是因为张敬宗回禀了你在山东立下的功劳, 想要举荐你为官。”天和帝没有兜圈子,直奔主题,随后对着沈皎问道:“而现在朝中存在争议, 太子和诸位臣工都说此事,毕竟事关你, 所以叫你前来问问你的想法。”

“张大人举荐元嘉为官,是元嘉的荣幸,元嘉没有异议,自是愿意为陛下,为大齐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沈皎似乎没有明白天和帝话中的意思,只是以为天和帝在征求自己的意见。

沈皎的话落后,一旁的礼部右侍郎潘昶直接回道:“郡主何必装糊涂?”对于元嘉郡主的聪慧,和元嘉郡主的那张嘴,他之前是在建立熙和军的时候就是领教过的。当时的元嘉郡主还身负重伤,依旧能将满朝的朝臣辩的哑口无言。之前,天和帝让人去请元嘉郡主过来,他就感觉不妙,但是也阻止不了。

如今,看元嘉郡主这个样子,这显然是早有准备而来,是傻子才会相信从公主府到太极殿一个来回只需要两刻钟的时间。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深意,他已经不想想了,但是无论元嘉郡主背后有谁,都不能和礼制相抗衡,便是帝王也不行。

在这样早有准备的情况下,元嘉郡主还这样说明显就是揣着明白当糊涂,有什么意义,如今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好。

潘昶也不待沈皎说话,直接对着天和帝道:“陛下,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子为官的说法,以女子为官,这是有违祖训,有违纲常啊。历朝历代,就没有女官啊!”

“潘大人此话有误。”沈皎看向潘昶,反驳道:“从《周礼》记载到现在,历朝历代皆有女官,只不过这些女官不参政,多掌妇人教化,佐皇后等诸事而已,但是也请潘大人不要忘记。”《周礼》中记载的官位,其中确实有女官的存在,虽然这些女官多是周天子的妃嫔,或是地位不高的女奴,但是不可否认,自古以来是存在女官的。这一点的认知,她需要和这些人达到共识,才好谈下面的事情.

对于沈皎举出的这个例子,潘昶确实无法反驳,但是对于他似乎还颇为有利,元嘉郡主这是把漏洞往他手里送。

“郡主也说,这些女官只是用于内廷,并不参与朝政。”潘昶对着沈皎傲然道:“郡主既然对此事颇有自知之明,也在张博钧张大人门下受教多年,就更应该明白,这参政的官员和内廷的女官所兼的职责,天差地别,不是女子可以胡闹的地方!”

“元嘉正是在老师门下受教多年,才不愿坠了老师的名声。”沈皎听了潘昶的这句话,心中有些厌恶,她喜欢就事论事的,不喜欢这种随意攀扯别人的。

“敢为潘大人,为官者当为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沈皎没有被潘昶最后的话激怒,依旧不乱阵脚,反而对着潘昶反问道。

“为官自当为民请命,为君尽忠,为天下立太平。”潘昶虽然有些不好的预感,但是也回答了这个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为官为的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为自己的富庶生活,为家族的延续昌盛,还有等等,但是站在这个朝堂上,回答为官者当为何,就只能是为了民,为了君,为了这天下。若不是这个答案,恐怕他就要背着骂名了。

“潘大人说得好,为官自当为民为君为天下。”沈皎对于潘昶的这个答案很是满意,赞扬道。但是随着这句话落后,接着便是反问:“那么是不是只要是做到为民为君为天下便是好官了?”

紧接着,沈皎便对着上首的天和帝道:“陛下,元嘉虽不才,但是自认自己在山东安置章县的百姓,处置受灾后的章县,治理章渠,也是在救治百姓,后回京后,元嘉亦将井灌之事呈于陛下,也是在为君尽忠了。”

“虽然这话说得大言不惭,冒犯之处还请陛下和诸位朝臣担待,但是元嘉只想要表明,元嘉有能力为官。”

“郡主在山东所举皆是在为国为民,才能甚佳,便是在朝为官多年的人都比不上,这点诸位同僚都看在眼中,没有疑义。”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元嘉郡主说完这句话后,出来赞同的居然会是阁臣首辅卫逊。

“多谢卫大人赞誉。”沈皎对着卫逊道谢,随后便对着朝中的重臣一礼,“之前是元嘉心急,轻狂之言,还请诸位大人恕罪。”

“郡主严重,郡主年少,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不过是赤子之言,又都是事实,并无不妥。”随着卫逊说话后,这一次出声的是次辅颜思,元嘉郡主这么一个心思缜密的人,说出为自己表功这样的言语,不过是为了逼着他们认同她的能力。能走出这一步,胆色非凡,又能当众认错,能屈能伸。元嘉郡主,当真是给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惊艳。

“多谢颜大人不计较元嘉轻狂。”沈皎对着颜思拱手道,随后又将目光放在了潘昶身上:“潘大人之前说,女子为官有违祖训,可是元嘉不记得太祖爷和大齐的历代君王有下过任何不得女子为官的圣命,更不记得哪位先贤说过女子不得为官。”这历朝历代女子不得为官是默认的,却从未有人表述过,至少在她的这个世界没有哪本书上说过“女子不得为官”。

“至于这其他的,。”沈皎看了看潘昶有些铁青的脸色,继续道:“大齐律例中,只有说不允许‘娼,优,隶,皂’及其三代内的子嗣不得参加科举,不得入仕为官,却从未有过不允许女子参加科举,不允许女子入仕的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