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252)+番外

“是,元嘉领命。”沈皎听后,欢喜地起身应道。如此,她命人出海也更会有了更多的支持。

“这是你怕是想了不是一两天了吧。”天和帝对着沈皎笑骂道:“你个机灵鬼,早就想好了此事,就是在这等着朕呢吧。”

“皇舅舅英明,元嘉的这点心思,您一眼就能看出来。”沈皎笑着应道。

天和帝又和沈皎玩笑了几句,才道:“你说得这些,从祭祀之事,到井灌,和农事这些,都拟好奏疏,调理清楚。和山东之事一同写清楚,等处理完晋王一事,你五皇舅和赵王也还回来了,到时张敬宗也会回京述职,朕会派人去敲打他,再加上他那个性子。介时,他会做你进入朝堂的敲门砖。”

听到天和帝的这些话,沈皎正了正神色,对着天和帝谢道:“多谢皇舅舅为元嘉考虑周全,皇舅舅放心,元嘉定会好好准备,不负皇舅舅期望。”

之后,沈皎又和天和帝说了些政事,看着天色不早了,才和天和帝告别,同淑惠长公主一同回府。

回府用过晚饭后,沈皎对着沈邦靖道:“多日不见阿爹,女儿甚是想念。”

沈邦靖听后,原本端着的茶杯的手一顿,对着沈皎道:“正好,我也想问问你这些日子出去有何长进,一会儿跟我到书房中去,我要好好考教你,看看这些日子有没有懈怠偷懒。”

“是。”沈皎笑着应道。

对于这父女二人的话,并无人插话,之后便当作没有发生一般,沈长冀和沈长映以及二人的妻子都是在关心着沈皎这些日子的生活,说着些趣话。

众人散后,沈皎和沈邦靖来到了书房中。

第227章 纯臣

沈皎跟同沈邦靖一同来到书房后, 沈邦靖看着眼前刚回来一天的女儿, 比之前更加消瘦了几分, 但是身上却是比之前更加沉稳了几分。

“瘦了, 却是也精神了。”沈邦靖对着女儿心疼道:“这段时间在外面受了不少苦吧。”

沈皎看着自己父亲说着前世每个家长对着久归的儿女都会说得一句话, 心中很是温暖。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有一种瘦是父母以为你瘦。这趟回来,虽然她身边的亲人都说她瘦了,但是她自己却是没有感觉道。

“女儿身边有这么多人护卫, 又有婢女在身边侍候, 物资供给每隔五日就会有人补给,最是新鲜不过, 哪里有什么苦会受。”

对于女儿的回答, 沈邦靖却是不以为意。他的这个女儿, 锦衣玉食的长大,从没有受过一点生活上的苦。就是前面几次的救驾受伤,也都只是伤在身体上,而在衣食住行这些上面, 却是更加精细。这些在外面的日子,便是再有人补给, 也不可能像在家中一样被照顾的细心周到。

但是看到女儿明显不想让自己担心的样子,沈邦靖也不好驳了女儿的这份孝心,点了点头后, 便转移了话题,直接问道:“今日, 重光想要和我谈些什么?”自从女儿有表字后,沈邦靖基本上就不再称呼女儿阿皎这个名字,特别是在谈正事的时候。阿皎这个名字,也就只有淑惠长公主这些内宅的女眷才会称呼了。

这倒不是父女之间生疏了,而是表字是一个人成年的代表。皇帝成年及冠可以亲政,而平常的世家大族中,成年便是可以参与到家族的决策中去了。

“最近这两日,还请父亲加紧对府中的戒备,特别是淑惠长公主府和梁国公府中的防卫一定要加强,切莫掉以轻心。”沈皎对着沈邦靖郑重道:“最好这两日府中的人都不要到处走动。”

“可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沈邦靖听到女儿的话后,心中一沉,连忙问道。

“其余的话,我不便多说,但是还请父亲听从女儿的建议,但是也不要太过刻意,主要是约束一下府中的众人,不要随意出门,以防祸患的发生。”沈皎摇头,对于其中的缘由一字未提。

对于女儿没有提及其中的缘由,沈邦靖也没有生气。他知道他的女儿决对不会无的放矢,其定然是知道了什么他不知道的消息。且这个消息绝对不同寻常。

沈皎看着沈邦靖不说话,继续道:“还请父亲相信女儿,女儿是沈家女,绝不会害了沈家。”她知道,这些日子,有些安排定然是从前些日子就已经定好的,若是现在毁约,未免有些不好,但是在她看来,若是一个人的生命和安危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从天和帝这两日的态度上来看,天和帝是打算让晋王谋反的,只不过晋王不会成功罢了。但是这个谋反的过程一定是会有的。

对于天和帝这个想要亲眼看到自己儿子谋反的心理,她是明白的。一来是天和帝想要给晋王反悔的机会,这个机会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刻。二来,只有谋反了,才能被定为谋反,处置起来才能更加没有争议,辩无可辨。天和帝这是在给自己和晋王一个机会,也是方便最后和晋王之间的了断。

所以,两日后,晋王谋反的现像一定会出现,到时难免会发生一些流血的事情,但是这个血,她不希望也有沈家人的。

“阿爹自是信你的。只不过觉得这个事情太出乎意外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沈邦靖赶紧摆手应道:“一会儿,我便让人吩咐下去,上朝的,下朝后便回府,不要出门应酬,女眷这两日都呆在府中,不要出门去参加什么雅集,诗会,马球会什么的,都呆在家中。之前的已经应邀的,便都称病不去。”

“虽然不清楚这两日究竟会发生什么,你也不便说,但是我还是想要问一句。”沈邦靖答应后,继续道:“阿皎认为,一旦事情发生,沈家应该如何应对?”

“阿爹在朝堂这么多年,对于朝堂之事了如指掌,对于沈家的定位走向从来都是没有差错的,女儿一直敬佩。”沈皎却是没有直接回答沈邦靖的这个问题,但是也没有像上次那样直接回绝,“女儿只知道沈家是纯臣。忠君爱国,忠纯笃实,当为纯臣。”

“阿爹一直教导兄长和沈家子弟,要做纯臣,一直走下去就好,不必为外物所移。”沈皎对着沈邦靖慢慢道。

对于女儿的暗示,沈邦靖明白。这是在暗示他,无论发生什么,只要是终于天和帝就好,其余的事情,什么都不要掺和进去。

“我明白了。”沈邦靖点了点头。

之后,沈皎和沈邦靖又聊了聊关于沈皎这些日子在山东的见闻。沈皎发现,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沈邦靖给了她一些新的观点和意见,这些让她获益匪浅。

天色不早后,沈皎便和沈邦靖辞别,回到自己的院子中。

第二日午后,沈皎还在书房中整理资料,写奏疏时,只见细雨走了进来,对着沈皎回禀道:“郡主,您之前让奴婢留意的事,现在有了消息。”

“文安姨母和黄家的事情?”沈皎抬头道。

“正是。”细雨回道:“今日清晨,黄家老太太带着黄三姑娘上门拜访文安长公主,但是被文安长公主直接拒之门外,连门都没有进,直接被晾在了街外。黄家老太太气得在府门叫嚷,黄三姑娘却是在公主府门外哭泣,其下的意思是文安长公主误会了她们,生气不肯相见,还折辱她们不让她们进门辩解,其言下之意直指文安长公主心胸狭隘,毫无皇室风度,惹得路人纷纷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