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204)+番外

“赜表哥已经将任安郡尽在掌握之中了吧。”沈皎深深地看了卫赜一眼,笑着道。

卫赜不可置否,若不是这样,他怎么可能在杨叔达派人接管任安郡这么长时间里,还能消息畅通,比如他前往齐州府拜见端王,可不是杨叔达送给他的消息,而是他自己得到的。钦差传训,地方官员不到,可是不敬之罪。杨叔达不止给他派了杀手,还给他安排了这么一个坑,等着他往里跳,他还清楚的记得杨树达在见到他的时候,眼中惊恐的样子。

若不是他已经将那些人收服的差不多,这些人还指不定在杨叔达派人过来的那段时间做出反水的事情呢?

“是他们畏惧朝廷的威望。”卫赜笑着说道。

沈皎听了这句话,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心知肚明的事情,多说也是没有意义。

“这些人修建的是什么寺庙?”沈皎随意问道。

“任安郡的百姓信佛教。”卫赜指了指身边的正在建造的地方说道:“所以打算在这里修建一座佛寺。”至于供奉的是谁,他就不知道了。

沈皎听后,眼中满是深思。大齐的百姓信奉道佛两教,因着大齐的国师是道教出身,所以在大齐道教要略压佛教一筹,但是与她来说,却并不是很喜欢。她不反对人给自己找一个信仰,激励自己有着一颗向善之心。

但是,有时候这种宗教的思想束缚着整个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却会属于一种长时间封闭的状态。从而思想就会被束缚,一旦思想被束缚,那么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长此以往,国家,民族也许就会落后与整个世界。她曾经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就给了她的民族血的教训,所以她不希望在这个她付诸了无数感性的大齐,在未来的一天也有着这么一天。

她看着眼前这些从事着苦力工作的灾民,虽然辛苦,但是人人却都是干劲十足,不像她之前遇到的打劫她的柳树村的灾民,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绝望。这里的灾民心中知道,他们只要好好做工,就能活下去。

没错,就是活下去,这么一个简单的愿望,对生命的渴求而已,再也没有其它的物质要求,朴实而又原始。她有时候在想,这样容易满足的人心,固然让人觉得欣慰,但是却也让她觉得可悲。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将这个时代的百姓思想已经同化到只要能活下去,就没有任何反抗的想法和念头。虽然这是每一个统治者都希望看到的事情,但是却不是她想要大齐真的就如此发展下去,她不想要大齐重复每个王朝周而复始的命运轨迹。

她有时候在想,这个世界的人为什么能保持这样原始朴实的想法。在她看来,除了思想的原因外,更多的是见识的问题。他们没有见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甚至有的东西连想都想不到。她觉得她原本的世界中有一句流行语说得很对,“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事实就真的如此,贫穷和落后就真的让人们想都想不出来什么是更加美好的生活。

所以,究其原因,是这个世界不够富裕,发展不够的原因。其实之前在和暗彦的交谈中,她就由此想法。在暗彦或者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水灾,蝗灾,旱灾这样的事情都是全凭天意,非人力可以阻挡。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她的前世,哪里还有蝗灾的存在。旱灾,水灾也都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其中大修水利工程,更是让人们杜绝了绝大部分的水灾。她询问过章县的情况,她可以说这样的降雨量,在她的那个年代,虽然也会造成一部分庄稼的死亡,但是却绝不会出现像章县决堤和整个农田的毁坏。

还有,就是粮食的产量问题。大齐的粮食因为前陈时期有着占城稻的传入,在大齐百姓一代代的改进下,产量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百姓却也只是能填报肚子而已。所以,粮食的产量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对此,她却没有任何办法,她前世又不是学习生物农业这些类的,对这些真的是一点都不了解。但她相信,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从古至今农业一步步的发展,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事实,占城稻的一步步改进也是这个事实的最具体体现。所以,只要她对这样的行为加以鼓励和奖励,再一步步加强这个时代的教育,大齐会加快自己的历史进程,朝着她前世的时代一步步靠近。

她能做得是时代的推进者,而不是创造者,创造一个时代的,是这个时代的所有人。

想到这,沈皎自嘲地笑了笑,她觉得自己的野心真的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只想要保住自己命,到推动熙和军的建立,想要改变女子的地位,到现在想要推动整个时代。

不过,不管这个野心有多大,她只要确立了目标,就会一步步去实现。

沈皎将思绪和目光拉回现在的视角,踏实地做好每一步才是重点。沈皎又问了卫赜一些具体的关于管理和安置灾民的办法,随后又问了一些正在劳动的灾民的想法,从中获益不少。直到天快黑了,才返回任安郡郡城。

等到了卫赜给她特意安排好的院子,她此时才有了和卫单独聊上一聊的时间。

第180章 名分

沈皎和卫赜面对面的坐在棋盘前, 沈皎看着眼下的棋局, 笑着道:“赜表哥的棋力比之前又上了一层。”

“与阿皎对战, 怎敢不用全力?”卫赜话语上满是笑意, 但看着棋局的眼睛却全是认真:“若是稍微一走神, 恐怕这棋局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吧!”

沈皎不可置否, 她与卫赜的对弈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双方的棋力都了如指掌。卫赜离开的这两年她在京中也不是玩儿的,对于朝政付出了不知多少精力。这一年, 心智手段也在不断地增长。这棋力也亦是有所增加。

“阿皎, 承让。”卫赜落完手中的白旗,对着沈皎笑着说道。

沈皎看了一眼棋局, 将右手手中的棋子放回, 脸色不变, 依旧笑着道:“是我输了。”

“侥幸而已。”卫赜叹了一口气道:“看来阿皎这一年多的成长了太多,以远超我想象。”

对于卫赜口中的所说的成长,而不单是指她棋力上的长进,沈皎听后脸色不便, 她知道卫赜想要表达的远非这眼前的棋局这么简单,随后便听到卫赜似是感慨地说道:“看来我可是要好好努力了, 不然以后连站在阿皎身边的机会都没有了。”

“赜表哥说笑了。”沈皎抿了一口茶,笑着道:“便是我成长再多,今日不依旧是败在赜表哥的手上吗?”

“以后恐怕就不会了。”卫赜认真的道:“就像前些日子若非阿皎派人来给我送信, 恐怕我连端王殿下前来齐州府的事情都不会知道。更不会有后来的防范,若不是阿皎, 恐怕我连这条命都已经搭进去了。”他说得是实情,若不是阿皎派人给他送信,告知他朝廷以端王为首的钦差前来山东的实情,也不会提早做好防备加强自己和张敬宗身边的护卫人手,让杨叔达的刺杀计划没有成功,还活捉了刺客。若不是那封信,他也不会四处派人探听,兴许就错过了端王召见各州郡官吏的时间。到时就算他在刺杀下活了下来,也会被杨叔达扣一个不敬钦差大臣的帽子。所以,与他来说,阿皎的这封信真的是及时雨,还是救命的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