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198)+番外

“还有便是那些病者怀有希望,有时候当一个人绝望时,其实会加剧自己的病情,依旧不利于救治。”在绝境时给予一个人希望,有时会创造奇迹。而当一个人真的绝望时,没有了与病魔做斗争的毅力时,病情会恶化的更快,不致命的病也会要了他们的命。而现在的疫情还没有到那个只有等死的时候,相反只要加以治疗,就会痊愈。

而在这个时代的很多人心中,伤寒疫情这样的病情,只有等死的份,而这次明显不是如此。所以,给人希望,告诉他们的医学常识,是最应当做得。

“元嘉果真和端王叔不谋而合,来之前端王叔接到你的信件时,立时便吩咐各州郡县开始张贴告示,召集医者。”赵王感叹道,他拿到这封信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是抓捕周仁和苗文伟,至于对疫情的处理上,他却是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他觉得就是等他反应过来,也只能做到像端王叔这样的决定,至于其它的……

“至于元嘉你讲得后面的告示和告知百姓的问题,我们并没有想到过。”无论是他,还是端王叔都没有想到。以后端王叔会不会有这样的决定,他不知道,但他知道他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赵王说道这,伸手一礼,道:“以后,还望元嘉能够多多指教为兄,能让我尽快进益。”

“七表兄客气了。”沈皎笑着说完后,想到这些天看到的场景,感叹道:“其实,这也是我这些天在这里时间长了,多了解了百姓,才能想到这些。若是换作以前也是不可能的,有时候只有亲眼见到,亲身体会,才能想出更好,更全面的解决办法。”

说完后,又看向赵王建议道:“七表兄这些日子不妨去下面看看。”

“为兄受教了,多谢元嘉。”赵王诚恳地道:“这些日子我一定会遵照元嘉的建议,去下面好好看一看,走一走。”他知道元嘉的这些建议,是真的为他好。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这句话,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谈。

“七表哥自己决定就好。”沈皎听到赵王的话,点了点头,笑盈盈地道。对于赵王这样的决定,很是满意。能听懂,听得进建议,便愿意去做,就已经比她期待的高出不少了。

赵王点了点头,随后道:“此事我会派人五百里加急送往齐州府,五日内一定会定会传达到各县。”

沈皎算了算时间,召集医者和为灾民诊治的事情,现在应该已经传达到各州郡县,剩下的那些普及常识的问题,晚上两日也不算晚。心中提着的心放下了不少。

“关于这灾民诊治的费用,不知五皇舅有何打算?”沈皎一想到这件事,眉头便微微皱起。现在绝大不分的灾民连饭都吃不起了,和谈拿钱出来治病?

“这件事,端王叔之前已经说过,国库丰盈,来之前陛下说过,这点钱大齐的国库还是负担的起的。”他父皇一早对疫情的事情就有担心,毕竟这是灾后的常态,不然也不会派了两个擅长此病的太医随行。

“皇舅舅英明。”沈皎赞了一句,心中放下了不少:“这件事还请七表兄一同加在告示上,如此百姓才会敢治病,没有顾虑的治病,同时也能安抚人心,更能体现大齐和皇舅舅的皇恩浩荡。”

“正是如此。”赵王应道。之前元嘉递过去的药方,他们找人看过,只是平价而已,并不是很贵,平时一般的百姓之家也能负担的起。但是架不住人多,所以,这依旧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在此事上耗费时间,已经没有什么异议,这是不容也不能更改的决定。

比起这个,眼下还有一件更棘手的事情。

“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教元嘉。”赵王拱手道。

“七表哥不必客气,请讲。”沈皎颔首道。

“抓捕周仁和苗文伟后,这章县其余的粮商便会纷纷开始卖粮,随后外地的粮商都会涌来。这灾荒,对于粮商来说可是一个敛财的好时机,到时侯,他们依旧将粮食卖出高价,百姓依旧吃不上粮食,介时可如何是好?”赵王说道这,叹了一口气,“有这样情况的可不止章县一个县啊!”

第173章 相反

沈皎听了赵王的话, 并没有回答, 对于赵王的担忧她其实明白。等到将周仁和苗文伟逮捕后, 介时她也不便继续在这里售粮了, 不然便是与民争利了。所以, 到时这粮食的定价到底几何, 全屏这些粮商说的算。

自古以来商人逐利,很多商户趁这灾荒的时候趁机赚上一笔,哪里会在乎百姓的死活。就算有个别几个好心的, 也支撑不起如此多百姓生死。所以, 这个时候一切都要靠官府,这本也是官府的责任。

“赵王兄是想要动用常平仓来直接供给灾民粮食, 然后限制各州郡县粮商的数量, 少让外来的粮商进入, 以便管理。”沈皎看着赵王之前一脸有所思的样子,做出猜测。虽然赵王问她应该怎么办,但是她相信赵王对此事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沈皎看着赵王的表情,知道自己猜对了, 继续道:“赵王殿下还想要官府直接控制和规定粮价吧?不知重光猜的可对?”

“我确实是有这方面的想法。”赵王听到沈皎完全猜中了自己的想法,心中一叹, 这是他思考了好多天才得出的办法,对此他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却没有想到现在就被人道破。

“用常平仓调节粮价, 官府强制规定粮价,确实能限制粮价的上涨, 只是赵王兄有没有想过,常平仓的粮食真的够山东这么多地方的百姓们所需的吗?”沈皎反问道。

沈皎的话落后,赵王陷入了沉思。

一旁的沈皎,看到赵王的样子,便知道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常平仓的粮食虽然多,但架不住山东的灾民也多。常平仓主要是用来调节粮价用的,以防止“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情况的出现,遇到小型的灾荒,依赖常平仓确实可以,但是像山东这样大型水灾,常平仓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

“便是加上官仓中的粮食,和端王叔与七表兄从京中拨下来的粮食,也依旧有些捉襟见肘,我们要负担的不是眼下的一时,而是一直到下一次收粮的时候。”沈皎继续道:“所以,我们不可能直接负担灾民的所有粮食,必须要依赖粮商,常平仓和官仓能在一开始供给灾民粮食,但是后来却只能作为调节粮价来使用。”

“还请元嘉指教。”赵王听到后,便知道沈皎心中已经做好了计划,连忙谦逊真诚地请教道。

“指教万不敢当,只是有些想法,想要和七表兄共同商讨而已。”沈皎笑着道。

“重光以为既不限定粮价,更不应该阻止粮商进入。相反,应该极力欢迎他们进来售粮。”

赵王看着沈皎笑着说着的话,仿佛这个决定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主意,他不知道这个想法,他这个表妹想了多久,但是与他来说,并不是很理解,皱眉问道:“如此一来岂不是助长那些粮商的气焰,让他们更加肆意妄为,随意哄抬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