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174)+番外

沈皎说完后,看着暗彦似乎依旧有些顾虑,紧接着道:“再说,我们不是在拿自己的粮食在卖?而是进得他们的粮食,而且比他们买的价格低,买的人越多,便意味着我们亏损的越多。所以,他们并不会找我们什么麻烦,反而会觉得我们是……。”沈皎笑了笑没有评价自己什么。不过,她觉得对于苗文伟和周仁来说,她的行为可以算得上是典型的脑子烧了的行为了,冤大头都有些轻了。

暗彦也明白沈皎接下来话中的意思,嘴角抽了抽。

“所以,只要我们是一直从苗家那里拿货,他们有利可赚,就不会找我们麻烦的,再者,这件事情持续的时间并不会长,所以,便是有什么麻烦,我相信也能够等到五舅舅过来。”他相信以端王向来雷厉风行的作风,再加上她之前给卫赜送去的信,相信以卫赜的本事,定会在这两天将杨叔达的罪状收集的差不多,介时等端王到达齐州后,召各州郡官员时,卫赜定会联合张敬宗等人,弹劾杨叔达等人,并附上一应罪证,使得端王对杨叔达一干人的处置,快速而有理可循。这也是她让人提前传讯给卫赜的重要原因。

至于卫赜和张敬宗等人弹劾杨叔达的问题是否属实,她之前已经令扬礼和扬信带人探查过了齐州府的情况了,可以说卫赜等人的弹劾全部属实,而杨叔达真正所犯下的罪行比其在奏疏上列举的还要多。比如,卫赜等人为了避嫌,并没有在奏疏中提及的杨叔达和晋王的联系。其每年给晋王提供的多少的钱财,其中贪污了多少朝廷拨给漕户的护河款和工部与户部拨下的修河款,这些钱财的去向,再加上结党营私,置百姓的死活于不顾,和其这些罪行给朝廷和百姓造成的重大损失,这罪行足够诛三族的了。

所以,为了端王在齐州的行事便捷和为百姓考虑,将杨叔达一干人先从职位上拿下,才能令山东的救灾工作进入正轨,这便是她写信给卫赜让其早做准备的重要原因。

“是,属下这就去准备。”暗彦点头应道。

“好了,我们现在去旁边的茶楼,杜济还在那里等着我们呢。让人久等可不好。”沈皎说完便率先朝着已经在前方的杜济走去。

吴琼带着人紧随着沈皎而去,就像杜济自己说得没有多远一样,这个茶楼离苗家粮铺步行也就只有一炷香的时间。等到众人到达后,沈皎对着前来招呼的小二道:“一间雅间,再上些吃食和一壶好茶。”

“好的。”小二看着一旁吴琼递来的打赏钱,笑得更为谄媚。现在是灾年,来茶楼的人是越来越少,便是依旧有不少有钱人来这里,但给的打赏钱也少了,毕竟现在是灾年,章县又只是县城,所以便是富户的人家,也不会出手向以前一样大方了。再者,他所在的是苗家的茶楼,虽然苗家势力庞大,苗家也是现在章县唯一还开着粮铺和茶楼的人家,但苗家在章县的大户人家中并不受欢迎,本来他们这个茶楼,章县的大户人家来得就少,现在就更少了。所以,他们平日里根本没有什么生意,现在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出手这么大方的,他可是欢喜极了。

待进了这茶楼坐好后,两人客气了一番,沈皎才对着杜济问道:“在下想请教杜兄几个问题,还望杜兄能够赐教。”

“沈兄请讲。”杜济对着沈皎拱手,笑着道:“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想必杜兄也能看出来,在下是外地人,初来贵县,想要做些生意,但有些事情心中很是疑惑,所以很怕得罪什么人没了命,所以还请杜兄帮帮在下。”沈皎看自己说完后,杜济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神色不便,微笑道:“首先,为什么这章县的粮铺只有这苗家粮铺一家呢?据在下所知,章县位处山东的漕运重心,水运发达,很是富裕,这里的商户可并不少,粮商原本也至少有五家吧。怎么从在下进城后,便听说这章县只有苗家一家卖粮呢?”

“以前确实如沈兄所言,这章县的粮商不止五家,应是有□□家的样子。其中以冯家和尤家做得最大,是本县最大的粮商。”杜济和沈皎解释道:“特别是,水灾后,冯家和尤家还曾设硼施粥,救助灾民。但是,两日后,便有人将冯家和尤家告上了公堂,说其施的粥中有毒,,吃死了人,县太爷也派人去查,最终说两家的粥中确实有毒,便不再让两家施粥了,并且还逼得两家再也做不了生意了。”

杜济说道这,眼中满是嘲讽,“如此荒唐的事情,自是没有人信的。”若真的有毒,怎么那么多人喝粥,就一个人有事呢?可是民不与官斗,更何况是商人,根本就斗不起。冯家和尤家也只能自认倒霉,谁让他们碍了县太爷的眼了呢?

“不过,这件事其背后县太爷的意思,那些粮商也都明白了,便纷纷关了自己的粮铺和其余的各种铺子,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所以,现在这章县的县城中也就基本上只有苗家的铺子开着了。”

第152章 引荐

“就因为有了冯家和汤家的事情在先, 现在的章县别说是卖粮食, 就是做任何买卖都得要三思而行。”说完,杜济看了看周围没有旁人,又看了一下小二刚刚上上来的糕点,浓郁的香味让他不由咽了口口水, 要不是从小家里教养不错,他真的就下手往嘴里塞了。

杜济努力让自己的眼神远离桌上的糕点, 然后对着沈皎压低声音道:“沈兄, 在章县真的没有什么买卖可以做, 看在你我相识一场的份上, 我劝你还是将这在章县做买卖的想法作罢吧,想要发财,还是换个地方吧, 章县真的不行。”

沈皎没有点头, 而是指了指桌上的糕点,道:“多谢杜兄以实情相告。”然后指了指桌上的糕点道:“杜兄,请。”

“刚刚是在下着急, 失礼了, 未来得及招呼杜兄,失礼了, 还望杜兄海涵。”沈皎笑着, 口中赔罪道:“在下是外地人, 不知此楼中的特色, 杜兄可有什么推荐?”

杜济听到沈皎的话, 立时振奋道:“这沈兄可问对人了,虽然这苗家的茶楼不如以前冯家的茶楼,但是还是有两道特色糕点的。”这些糕点,自从水灾开始后,他就再也没有尝过了,想到那滋味,杜济控制住自己的口水。

“听说现在苗家茶楼中的大师傅,是苗家重金从齐州府挖来的……”沈皎看着杜济兴致勃勃地朝自己介绍着着苗家茶楼中的特色,一如之前一般,微笑着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抿了一口茶。然后在杜济说完后,对着一旁立在自己身边的吴琼道:“按照杜公子之前介绍的,吩咐小二全都上一遍。”

吴琼瞥了一眼在一旁的眼中毫不掩饰的狂喜的杜济,脸色不便地应是,然后出门对着立在门外的禁军吩咐完,又返回屋中,重新站回自己的位置。

杜济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吴琼,他觉得这位沈公子的身份不同寻常,更不可能是商人。不为别的,就是这位这位沈公子身上穿的绫罗绸缎,就不是商人能穿的。大齐对商人的衣服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得穿锦缎。虽然他没见过这位沈公子身上的料子,但他敢肯定,定然价值不菲,还有其头上的白玉簪,这可都不是什么人随便都能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