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132)+番外

单就这点,太子便比晋王要得人心的多。

除去太子的礼单,其余已经封爵的皇子中除去晋王外,礼单都差不多,若是硬要比较的话,应是燕王的礼更重些,但重的不是很惹人注目,只是有些礼物更精美用心符合她这个年龄而已。

燕王,无论做什么是都会让人感觉他的心意,而且这份心意,会让人感到舒心,即便是你知道他这是带有目的性的,也不会厌恶。

至于晋王的礼,沈皎觉得若不是因为他是皇子,送的太轻有失他的身份,再加上天和帝有时会过问她的生辰宴,不来会被责骂,沈皎觉得晋王也许连这贺礼的面子情都不会给,更别说亲自前来。

她和晋王之间因三公主之事结下的梁子,她觉得晋王会记恨她一辈子,在加上晋王和沈家之间的事,她觉得若是晋王真的有朝一日能够问鼎那个位置,以晋王的这种性格,等待沈家和她的不用想,都知道会是什么。

不过,与现在的她和沈家来说,晋王对她们还构不成什么大威胁,只是惹人厌恶而已。

若是有一天,晋王连这份面子情都不愿维持了,沈家也不会害怕。

看完诸皇子的礼单,沈皎想到才开始思索今日困扰她一天的事情,天和帝用这偌大的阵仗来为她庆祝这小小的生辰,究竟想做什么。

虽说她前两年的生辰没有大办,但天和帝这次的赏赐比之前多出两倍还多,还同意让太子屈尊前来,这样的做法,让她有些想不通。若今日是她的及笄礼,这样的阵仗她还能觉得是正常,但这只是一个生辰,她又非长辈,怎么能劳动太子这个储君亲自前来?

这样的荣宠未免有些太过了,她真的不明白天和帝究竟是什么心思。

想不通这件事,沈皎也不愿再纠结下去,劳累了一天,已经很是疲倦,洗漱一番后,便直接上床休息了。明天,她还要继续早起去崇文馆进学,今天是她生辰,这一天的假期,还是去找天和帝特批的。

作为一个学生,明天又是需要早起上学的一天。沈皎表示她已经不记得自己睡觉睡到自然醒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第二日清晨,沈皎和往常一样,前往崇文馆进学,在被张博钧要求补了一个时辰课后,才被放行前往紫宸宫。

到达紫宸宫后,沈皎先对着天和帝谢恩,天和帝饶有兴趣的问起昨日宴会上的是,她明白天和帝的意思,先捡有趣的说了几句,逗得天和帝心情不错,才又讲求晋王挑事,太子反击和诸皇子之间的对话,天和帝皱了皱眉头,很是不悦的样子,“老六真的是越活越回去了。”

对此,沈皎不可置否,但也知道这不是她该插嘴的时候,不予评价。

沈皎等天和帝平静后,又和天和帝说笑了几句,才试探着天和帝对于昨日太子亲自前去的原因。

但天和帝的回答却有些出乎她的意料,天和帝笑着看着她道:“朕年纪已经不小,还能护得了几时,但太子却还是储君,正值盛年。”眼中充满了慈爱。

第112章 慈爱

沈皎听到这句话一怔, 还不等她回过神来,天和帝的声音便再次响起。

“昨日太子来见朕,自己提出要亲去为你恭贺生辰, 朕思索了一下, 便同意了。”天和帝温和地看着面前的沈皎, “除了太子,便只有你是朕亲手教养出来的,你救过朕两次性命, 虽说是朕的外甥女, 但在朕心里,你和朕的儿女一般没有区别,朕自是要护你周全。”

天和帝说道这微微一叹, 似乎有些落寞,“虽说每日听着人喊朕万岁,可世间哪有人真的万岁过?朕这两年感觉到越发的吃力了。”说道这,天和帝自嘲地笑了笑。

“朕又能护你到几时?”

沈皎看着天和帝有些伤感的样子, 这是她从未见过的一面,天和帝今年已经五十了, 在前世平均寿命七十多的时代,这个年龄还是人生中的壮年,事业中的巅峰期。但在大齐, 已经算是不小了, 更何况还是一个操劳天下事的帝王。

在这个年代, 能活过七十的帝王两只手都数得过来, 帝王每日要操劳的事情太多,特别是想成为一代圣君的天和帝,每日所耗费的心神就更不必说了。

所以,其现在有迟暮之感,实在是在正常不过。

虽然是正常,但是看到天和帝这副样子,她的眼眶酸涩的厉害,“皇舅舅……”

还不待她说些什么安慰的话,天和帝便冲她摆了摆手,继续说道:“太子是储君,正值盛年,这些年历练地很是不错,他愿意和你亲近,你也不必刻意回避。日后……,有太子护着你,朕也不必担忧。”

天和帝知道,这些年沈皎刻意和诸皇子之间保持距离,是为了避嫌,因此才有了这句话。

沈皎感受到天和帝看着自己慈爱的眼神,心中很是震动,她虽然知道天和帝待她有几分慈爱之心,却没有想到他会为考虑到这个地步,甚至同意她和太子亲近,这是一种太大的退步。

“皇舅舅待元嘉之恩,元嘉叩拜。”她不是矫情的人,这个时候什么撒娇奉承,亦或是安慰天和帝的话,都没有必要说出来,最郑重的感谢,明白天和帝对她的真心,比一切都来得重要。

沈皎对着天和帝庄重地行了大礼,天和帝也没有阻止,在她行完后,才叫起。

沈皎起身后,就听到天和帝强调道:“但是这分寸还是要注意。”

沈皎应诺。

随着这句话后,天和帝周身伤感的情绪逐渐消失不见,恢复原来的强势和精明。

之后,天和帝便继续教授沈皎朝政之事。

最近,朝中最为繁忙和要紧的事情,便是天和帝的万寿节,今年是天和帝的整寿,礼节也会隆重很多,比如天和帝会召一些边关将领回京祝寿,以示恩宠,不能回来的将领,天和帝也会赐下丰厚的赏赐,还会对边关的将士赐酒等,以示隆恩。

另外,各地的督抚等封疆大吏也会受召进京,各地的附属国也会派遣使者来朝恭贺,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计划和安排的,什么人能回,什么人不能回,都是需要细细考量权衡的。

另外,在大齐,万寿节对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是,帝王会在这一日做出一些减免赋税徭役,大赦天下等政策,这才是百姓关注的重点。

但这样的政策,又岂是轻易能做出的决定,首先要根据国库和各地的情况,再加上边关是否会起战事等,各地不同人的户籍不同,做着不同的职业,承担着不同的义务,这些都要一同考虑好后,才能做出决定。这样的工作量可不是轻易能完成的。

但索性天和帝万寿,距今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些事都会被处理好,得出结果。

想要成为一代明君,治理好一个国家,每做出一个政策,其中的艰难岂是外人能体会的。

学习朝政,可不是只会那些诡谲的朝堂争斗,更多的是要学习怎样处理政务,做出既有利百姓又利于朝堂的决定,在百姓和朝廷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是永恒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