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我在古代海边搞基建(272)+番外

再加上鲜嫩的椰子蟹,跟充满木薯香味的米粥,这顿早餐照样是无可挑剔。

刘东喝了口粥,不由的有些感叹,“燕丫头,你的手艺可真是神了啊!”

“可不是。”谢明知夹起一块滚烫的蟹肉,沾着些内脏酱就朝嘴里塞去,“小姐的手艺简直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

“可只是你,我刘东这么说也活到三十多岁,也没吃过像燕丫头做的这么好吃的吃食。”刘东说着,还朝傅墨言看去,“少爷,你说呢?”

傅墨言点头,“确实,渔燕在厨艺这方面的手艺,堪称一绝。”

听到这话,李渔燕的小脸顿时就红了起来,“没没没,我也就是稍微会那么几下子,可没你们说的这么夸张。”

谢明知,“小姐,你就别谦虚了。”

“就是,就你这要是还只是会几下子,那那些连这几下子都不会的御厨、大厨可就别活了。”刘东现在对那些自诩手艺超绝,还老是眼高于顶的大厨,意见可大了去了。

他这会儿要是不见他们还好,要是见了他们,非得好好吐槽一番,臊臊他们那张不可一世的嘴脸不可。

不知道自己被惦记上的厨师们,不由摸了摸发痒的鼻尖:……

吃完早饭,李渔燕他们就开始把剩下来的物资都给整理了出来。

已经被海水沾湿的大米,全都用雨水清洗一遍,再倒入青铜鼎里炒干。

还有已经全湿了的面粉,李渔燕看着已经成为一团团块状的面粉,心头别提是有多难受了,可惜在这么难受,这些已经吸饱了海水的面粉,还是只能忍痛丢……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李渔燕还是有些舍不得的用竹枝拨弄了几下。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李渔燕

发现了除了外面那层被海水沾湿成块的面粉中间,居然还有幸存下来的干面粉。

一看到这,李渔燕不由欣喜的睁大了眼睛,朝着边上的傅墨言他们喊道,“墨言,你们看,这里面还有没有沾湿的面粉。”

“我看看。”傅墨言忙不迭的上前,“还真是。”

李渔燕小心的把边上那些黏在一块的面粉拨开,“肯定是外面这层湿面粉,凝结成块的缘故,才让被它给包裹在里面的面粉幸存了下来。”

虽然是幸存了点,但是也剩的不多,李渔燕有些可惜的看着全都盛出来,也只够吃一顿的面粉,“好像只能做一顿了。”

说着,李渔燕就重整心情朝着傅墨言他们看去,“墨言,刘叔就这点面粉了,你们想吃什么?”

傅墨言,“你来决定就行。”

“对,燕丫头你来决定就行,我们什么都会吃。”

“是啊是啊,你不管做什么都好吃。”

李渔燕看了眼面粉,“既然这样,那我们中午来吃面条吧。”

要知道这段时间,李渔燕一直忍着没有做面条,就怕做面条太费面粉,吃几次就没了,不过现在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反正也是最后一顿面食了,那就干脆吃个好的吧。

正好他们从海里捡回来的物资里还有一扇排骨,干脆就做份排骨面好了。

想好要做什么之后,李渔燕就开始和起面来,只见李渔燕在盆里倒了些清水,就开始搅起了面絮,等到盆里的面絮搅的差不多时,李渔燕就开始揉了起来。

不多时,这些面絮就被揉成了面团,放在木盆里盖了张麻布,醒起了面来。

在醒面的同时,李渔燕又开始处理起排骨来。

傅墨言几个见这里没自己能帮上忙的,就留下一人在处理他们捞回来的物资,剩下两个人则是去岛上砍些柴回来,顺便找找可以搭建房子的位置。

傅墨言看了眼谢明知,“走吧。”

“少爷,还是你留在这吧。”刘东赶紧上前道,“砍柴找落脚地的事,交给我跟谢老弟就行。”

说着,他还不停朝谢明知使眼色。

这下谢明知倒是挺灵的,这不,他连忙附和的朝傅墨言道,“是啊少爷,这事交给我跟刘哥就

行,再说了,我们刚才已经上岛转了一圈,对地形也比较了解一点。”

“是啊少爷,您就在这等着吧,我们一定把你交代是事办妥。”说着,刘东就赶紧拉着谢明知朝外走去。

傅墨言看着迅速消失在雨帘里的两人,又看了眼正在雨棚下的李渔燕,不知道为何耳根又红了起来……

另外一头的谢明知跟刘东,在进了雨林之后,就互相对视了眼,谢明知更是猜测的朝刘东看去,“刘哥,你是不是对少爷跟小姐……”

说着,他还出两个大拇指对着碰了碰。

刘东,“……你这个时候倒是挺机灵的啊。”

谢明知嘿嘿的笑了下,“我这不是一直觉得少爷跟小姐挺般配的嘛。”

说着,他还想到什么的朝刘东看去,“不过,我记得你那会儿不是还不赞同吗,这么这个时候倒是要把少爷跟小姐凑成对了?”

“那会儿跟现在能一样吗?”刘东没好气的朝谢明知看去,“我们现在落到这座荒岛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我现在要不替少爷操心成家的事,那少爷岂不是要打一辈子光棍了!”

谢明知嘴角抽搐了下,“你这也操心的太远了吧,再说,我们也不至于真要在这岛上待一辈子吧?”

“那你以为没有船,没有方向,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不是刘东自己想留下,而是现在的事实告诉他,这个事实很有可能就是未来将要面对的现实!

第147章 、第 147 章

这雨一直连下了四五天, 在这些天里,李渔燕几个扎营的地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地方还是哪个地方, 但是原本的草棚跟帐篷,已经变成了一座座竹屋。

原来,谢明知跟刘东在岛上看了一圈, 发现适合扎营的地方, 除了他们现在扎营的地方之外,就只有岛内山上,一片平整的高坡上,毕竟适合搭营。

但是那里四面都是树林, 高耸的树木会遮掩他们的视线,让人看不清海面。

光是这一点, 就让傅墨言不做考虑。

毕竟, 他们还想着时刻关注海面的情况, 要是能发现经过的渔船时, 还能发起求救, 可要是在岛里扎营,那就会错失求救的时机。

所以,在看到高坡上的情况之后,傅墨言二话不说就把这个地方给抛弃了。

除了这个地方之外,就是李渔燕一开始搭雨棚的这片地方。

这个地方不但是岸边最高点, 而且面朝大海,不管是那边的视野都是十分的方便, 再加上它的后面还靠着一片椰子林跟芭蕉林,再往里一点就是一条小溪跟一片竹林。

所以不论是取水,取材, 还是视野都是十分优秀。

确定了这点,李渔燕几个原地建营的事,几乎是立马就确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考虑要盖木屋还是竹屋。

两种屋子各有优缺点,但是考虑木屋耗时较长,再加上这段时间一直下雨,砍伐好的树木也会在盖木屋时,会被雨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