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579)

目前国内没人搞这一块,毕竟市场需求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江海潮立刻反驳:“怎么可能没需求呢?大家在结婚上特别舍得花钱。只要搞得出来,我就能把它给卖出去。”

然而唐教授完全不为所动,甚至可以说相当冷酷:“行啊,那你慢慢等吧。说不定等个十几年我们就弄出来了。”

等个鬼呀,这种事情又不是造原子-弹,非得自我掌握技术。

要灵活运用拿来主义嘛。

“买他们的设备要多少钱?”

忽然间这是到自己挣的好几十万块稿费的人,今天尤其舍得花钱。

对,钱是人的胆,她腰缠万贯,她无所畏惧,她就要开发永生花。

然后在打击小孩这方面,当老师的人永远站在高地。小学老师都能直接一招ko,何况是大学教授呢。

唐教授直接指出她的钱派不上用场。

为啥呢?因为你要从外国进口,你可以用外汇呀。

你有外汇吗?

好吧,可怜的江海潮只能悻悻地放弃。

其实也不是一开始就放弃的,她和美术班的小伙伴们还尝试了环氧树脂滴胶封印鲜花(灵感源自于琥珀),效果很惊艳的,他们都起好了名字叫冰封花。结果等到期末考试结束,他们惊恐地发现冰封的马蹄莲褪色了。

唉,真是马不停蹄地忧伤。

看来想让一朵花始终维持在盛放的状态,真的好难。

不过用压花滴了胶之后,做出来的效果还不错,可以考虑作为新产品开发。

唉,总而言之,投资不了高大上的玩意儿,那就脚踏实地,先搞点实际的吧。

等拿到成绩单,江海潮和她的小伙伴们甚至等不及过夜,出了校门就往湖港赶。

天呐!明明明天才是七月一号,可是今天街上的人就好多好多。

那人流量啊,简直赶上过年那会儿了,到处都是人。好多人跑去市民广场看彩排了,。连一中的仪仗队都被征用了,从考试结束一直排练到现在,怪惨的。

真的,美术生们一点也不羡慕这些仪仗队的队员可以在全市人民面前亮相。作为拿工资的人,他们对于做白工的充满了深切的同情。

看看,同样是“七一”庆典,他们下乡去湖港,就是冲着挣钱去的。

何况他们相信,到时候湖港的热闹程度一点也不会逊色于市民广场。

没看到现在开往湖港的公交车已经快要挤爆了吗。

从一个礼拜前开始,电视台和报纸都打起了gg。估计全市人民都知道了七一湖港会有大型的花车巡游活动,所以全跑过来长见识了。

估计大家也是担心明天会赶不及参加上午的花车游街,所以今天就早早出发,好优哉游哉地迎接庆典的开始。

同窗们一个劲儿朝江海潮挤眉弄眼,哈哈,后不后悔啊?明天活动好热闹呢,肯定好多人啊。你如果扮成花仙子跟着花车表演,那绝对闪耀全场。

江海潮骄傲地挺起胸膛。

这有啥好稀罕的?

这个暑假,出版社还安排了她去跑签售呢。不仅仅是在省城哦,跟明星开演唱会一样,要跑七个城市呢,其中就包含了上海,还有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在的南方。

哈哈,到时候肯定吓他们一跳。

本来出版社安排到地方更多,恨不得她能从东跑到西再从南跑到北,好给新书造势。

但江海潮觉得实在太耽误时间了,她还要忙着做生意呢,所以最后只选了七个地方。

可即便如此,也足够她大大出风头了呀。

这一次她回湖港镇,有个重要任务就是为自己挑选合适的行头。出版社准备把她打造成美少女作家,她亮相绝对不能露怯。

车子一路往前开,越靠近湖港镇人越多。中途还有人挥手叫车,想挤上来。

车上的人急死了,一个劲儿地喊:“不要停不要停,挤不下了。”

然而公交车还是停下来了,前门开了,人竟然也顺利地挤了进来。因为后门也开了呀,呼呼啦啦下了三十几个小孩。

是江海潮和她的小伙伴们。

他们等不到镇上就下车,可不是学习雷锋做好事把位置让给其他人,事实上这帮家伙鬼着呢,一个都没给大人让位子。

他们下车是为了看水电站啊。

哈!长这么大,大家还是头回见水电站呢。

别看他们这边水系发达,但是市区发电站还是火力发电厂,烧煤的那种,可有钱了。

初中生们都没想到,湖港镇竟然建起了水力发电站。

“好快呀。”小伙伴们感叹,“上次不才说要盖水电站吗。”

江海潮也觉得快呀,快的吓人,快的让她怀疑,根本就是镇上的干部在忽悠她。其实根本没什么水电站,不过是他们想从她荷包里掏出前来搞好卡拉OK,所以才说大话的。

然而卢艳艳信誓旦旦,说就是水电站。

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是因为湖港原本就有水电站。

准确点儿讲,五六十年代特别流行建设小水电站。

湖港的这个水电站当时规模还算不小呢,一九五九年建的,当时投资了三万五。

别看对农村来讲,造价惊人;它盈利也特别快,它有抽水机、碾米机、榨油机各一台,除了供照明外,还能用水轮机驱动加工机器,加工二十多种农产品,有万能加工厂的美称呢,特别受欢迎。

反正当初建成后,它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它一直运行到七十年代末,机器坏了,没人修。加上当时公社动荡,没人管。

这个小发电站就这么over了。

后来这房子还能留着没被拆掉,是因为它变成了夹米厂,附近两个村的人都在这边夹米。

现在江海潮坚持要搞个水力发电站,镇上的老同志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废弃的老发电站。

然后他们去翻政策,总算找到了一份去年发的文件,原则上支持农村地区自筹自建自管自用小水电,以促进农业生产解放农村劳动力。

卢爸爸拿着这份文件当成宝贝疙瘩蛋,去县里跟负责的领导争了半天,总算让对方勉为其难认同种花种树也属于农业生产了,花卉产业是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才拿到了批条,回来开始建水电站。

当然时代不同,投资也不一样。

六十年代初的时候,小水电站每千瓦造价差不多800块左右,一公里的高压线路也就是1000-2000元,现在肯定不可能啊。

最后算下来,林林总总的开销加在一起,差不多是90万。

卢艳艳他们都感慨,为了搞一个投资50万的卡拉OK房,竟然还要花两倍的价钱来搞发电站,怎么听都怎么觉得不对劲。

可如果不搞发电站的话,卡拉OK房也没办法运营下去呀。

谁让他们这里一到用电高峰期就天天断电呢。

卢爸爸还安慰小孩们,水电站还是很划算的,自己用不完可以卖给国家电网。算下来的话,十年就能收回投资本钱。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