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395)

她这种好学生都不敢在家公爷爷面前说不用上课的话。

修庆哥哥这个从小上学被他妈追着满村揍的差生,到底哪儿来的胆大放厥词呀!

第147章

还能这样?

邮车又嘟嘟嘟开到林业大学门口,舍友姐姐按照约定,已经等在校门口。

她不是一个人,她旁边站着个戴眼镜的斯斯文文的中年人。

舍友姐姐介绍说这是她导师时,小学生心里直犯嘀咕。

除了皮肤黑点以外,这个人跟书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教学图片上的样子简直没一点相同。

搞得江海潮十分怀疑他的水平。

书上都说,农学家的实验室就是田野,他们用自己的脚丈量数据。

他这样的,该不会是那种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主吧。

好在小学生腹诽归腹诽,脸上倒没显出来,还能客客气气地跟着人去看温室大棚。

待一看人家的大棚,她那点狐疑立刻烟消云散。

天啦,好高啊。大棚盖的不是塑料薄膜,而是装了玻璃,里面还有各种灯,发出不同的光。

那些五颜六色的花被光一照,简直如梦似幻。

更别提里面的喷灌设备,她在电视上都没看过。

难怪花养的这么好呢。

好多花呀,光蝴蝶兰就有白的黄的粉的紫的蓝的好几种颜色,仿佛单是它就能开出一个春节的热闹。

更别说灿烂无双的串串红和生机勃勃的杜鹃花,还有其他一大堆她根本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鲜花。

不过真正让江海潮下定决心拍板买下2000盆鲜花的原因是舍友姐姐的导师主动开口表示要跟他们一块去湖港镇,指导他们如何在塑料大棚里养花,保证把花养活了。

大家没耽误功夫,甚至连中午饭都是舍友姐姐带过来的袋装面包,中间涂了炼乳,甜甜的,香香的,江海潮吃得相当满意。

待把包装袋丢进垃圾桶里,盆花已经装满一卡车。

2000盆花不是小数目,卡车一趟肯定拖不完。

导师跟他们先走,舍友姐姐的师兄押后面的车。

车子一路开到湖港镇的时候,江海潮还有些恍恍惚惚。

她感觉自己好像越来越大胆,越来越任性了。

说买盆花就买盆花,只是冒出一个念头而已,她就迫不及待地去实现。

家里的大人都不拦着她哩。

她偷偷看了一眼家公爷爷,下意识地搓搓衣角。

一向绷着脸的家公爷爷倒是语气和缓:“没事,天冷了,这么多花摆出来,看着也高兴。”

江海潮这才松口气,兴致勃勃地扒手指头数给老人看:“一盆挣4块钱的话,也能挣8000块呢。教授也说这花不难养。”

车子开到杨家圩,停在路边,后面的麻烦可大了。

田间小路窄的很,别说卡车了,自行车都推不进去。

农忙收庄稼,大家都是靠萝筐挑进挑出呢。

现在想把这些花送进塑料大棚,也只能靠大家的肩膀和两条腿。

杨家圩现在来的小轿车不少,都是自驾游的城里人。

但这么高大的卡车,大家还真是难得见。

别说村里人了,就是过来搞农家乐的城里人都好奇地围上来,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当鲜花露出真面孔,叫冬日午后暖阳晒得熠熠生辉时,不少人都发出惊呼:“这么多花呀!”

江海潮得意死了:“那当然,你们不是说我们这儿没稀罕,大棚里看不见花吗。我们特地从省城大学里进来的花。”

“大学?”有位烫着卷发纹了眉毛的阿姨惊讶地瞪大眼,“大学里还有花呀?”

“那当然!”小学生立刻拉出大学教授为自己背书,“这可是省城林业大学的教授,这些花都是他精心培育的优秀品质,外面轻易可看不到。”

众人立刻露出惊奇的神色。本市没大学呀,只有一所5年制中专,勉强能跟大学搭上边。

夸张点儿讲,省城大学的教授到他们这儿站出来,那绝对是让人侧目的角色。

倒霉的导师只能被迫站出来为自己的产品做介绍:“像这种火鹤是从荷兰引进的品种,经过了我们标准化培育,所以颜色这么鲜艳。”

围观的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指着盆花开口询问这是什么。

江海潮急着把花赶紧运进大棚,提高嗓门喊:“哎,大家让一让,花要赶紧进棚了。这可是我们花大价钱买的,不能出纰漏。”

有人笑起来:“怎么,怕死了亏本啊?”

江海潮眼睛瞪得溜圆,伸手指教授:“教授伯伯说了,花过来了绝对不会死。像这个花能开一两个月都不败呢!”

立刻有人来了兴趣,张口询问:“妹头,那这盆花多少钱啊?”

江海潮满脸茫然:“这花现在不卖呀,是特地拖过来给大家看的。”

她说不卖,那阿姨反而更加有兴趣:“这么多花呢,卖一盆总不是问题吧?再说这都礼拜天下午了,我们马上都走了,你摆出来给谁看呀?”

江海潮跟恍然大悟一样:“没错哦,那卖也行,反正下个礼拜你们再过来的话,又一批花要开了。”

她一松口,好几个声音都冒出来问盆花的价格。

她正琢磨着5块钱能不能卖,毕竟现在距离春节还有两个月呢。

结果那阿姨怕跟她反悔似的,直接硬塞了一张10块钱给她,然后端起盆长寿花就抬脚,嘴里嚷嚷着:“10块钱啊,讲好了10块钱啊。”

江海潮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整颗煮鸡蛋。

阿姨,我当真还没来得及找托儿呀。

剩下的人都不等她反应,急吼吼地一哄而上:“10块钱是吧,10块钱我也要,我要那盆风铃草。”

搞得修庆哥哥都不得不跳出来,赶紧拦住汹涌的人群:“别别别,一个个来。一卡车的花呢,保证每个人想买都能买得到。”

得亏二舅舅和二舅母也过来了,有他们帮忙,才把秩序给维持住。

舍友姐姐跟导师对看一眼,都惊讶得不行。

原来这不起眼的小地方,竟然也是销售的大市场。

哎呀,早知道这儿的人这么喜欢花。他们完全可以自己拖过来直接卖呀。

要知道,一盆花他们卖给江海潮才三块钱,加上路费成本的话,也不超过四元。

这样一算,一盆花他们能净赚六块!

不过大学教授和自己的研究生羡慕归羡慕,始终不可能自己真的在农村摆摊卖盆花。

毕竟零售的利润虽然大,但销售时间也长啊。

人群看着汹涌,实际上远远到不了百人,一下午卖掉的花也就三四十盆。

他们搞批发就不一样了。三块钱一盆批出去,滑下来的成本其实也就一块钱而已。而2000盆花,一下午的功夫批发掉,利润足足有4000块。

报纸上宣传说种花木的收入是种庄稼的10倍不止,当真一点也不夸张。

晚上小伙伴们回来,听说今天花都没摆进大棚时,便卖了三四十盆,个个都感觉不可思议。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