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390)

城里的客人不是老嫌他们那儿什么都没有吗?

大棚里种了姹紫嫣红的花,到时候客人来了就能进去看。

甚至连花开了卖到哪儿都不用愁,过来参观的客人一人带一盆走,就足够把花卖得一干二净了。

哎呀,那可真能过个肥年。

虞凯激动得不行,直接替他爹妈主动请缨:“我们家很快就清沟了,到时候起完鱼,我爸妈就没事了,刚好可以看大棚里的花。”

江海潮挠挠下巴,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你们等等,我得再打听打听。”

打听啥呢?

第一桩,她得问问周雪莹,是不是他们这边城里人过年时都喜欢捧盆花回家?

如果没几个有这爱好的话,她又不知道去哪儿卖,花送出来不是白浪费了。难道指望在大棚门口收门票卖钱啊?做梦吧,他们又种不出什么稀奇品种,谁愿意掏这冤枉钱?

这个点儿周雪莹还在学校里忙碌呢,接电话的是周妈妈。天不好,外面刮风又下雨,她在家里看电视。

对于小朋友的问题,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要弄盆花回家,过年嘛,图个喜庆。买什么花呀?蝴蝶兰、映山红、仙客来还有小金桔,这些应该买的人比较多。对了,还有水仙花,冬天水仙花也能长。”

这通电话打完了,江海潮感觉心里有点谱了。可以种,盆花应该有市场。

大家积极参加讨论,大棚里面究竟应该种哪些花。

这个问题冯雪最有发言权。她见多识广啊。

在座的各位同学,不是她看不起大家,除了她以外,谁还进过花店呀?

她掰着手指头数:“过年前后,种在盆里的花,像凤仙、海棠、杜鹃、长寿花,还有玫瑰、风铃草、郁金香,都很好看的。”

然而知道花好看有什么用呢,重点在于你要知道花该怎么种呀。

关于这点,江海潮把电话打给镇上的农科站,技术员立马跳出来拒绝三连,对不起,术业有专攻,他从来没学过怎么种花,更别说大棚种盆花。他半点忙都帮不上。

这干脆利索的,叫人缠都缠不上去。

杨桃叹气,相当惋惜:“看来咱们是挣不上养花的钱了。”

江海潮在心里扒拉了半天,一时间琢磨着要不要继续扒上建生表舅,看能不能找到市里的农业专家。农科站的技术员不会,城里的专家总晓得怎么在大棚里养花吧?

可老是麻烦人家帮忙打听,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算了算了,先找找看有没有其他出路。

刚好店里进了一波客人,原本闲聊的小伙伴们赶紧散开,帮忙招待新客。

嘿!真的有不少客人是冲着免费给自己化妆来的。她们甚至没怎么看衣服,只在店里装模作样地转了一圈,然后直奔帽子,对着镜子挑选一顶心仪的帽子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坐在化妆镜,开始描眉画眼。

杨桃偷偷戳大姐的胳膊,眼睛能飞起来。

天啦,这些人真是动机明确,明显是在家里洗完脸才过来的嘛,就是冲着化妆来的。

江海潮推她去帮忙给客人编头发,自己偷偷观察化妆的顾客。

看着看着,她倒发现了个有意思的点,那就是即便对自己的妆容很满意的顾客,真正掏钱买下化妆品的,10个里面最多只有三个。

这有些不可思议。

明明买衣服的人,只要真的满意自己镜子里的形象,十之六七都会掏腰包的。

怎么到了化妆品这儿,差别这么大?

卢艳艳真佩服她,化妆品的收益又不进店里的账,她哪来这么多心思关心?

结果江海潮还真跑去问冯妈妈。

她得到的答案也很简单,不是化妆品不好,也不是大家对购买化妆品有什么心理负担,销售达不到服装的比例,单纯只是因为化妆品贵。

这毕竟是洋货,一套下来好几百块,对店里的客人来说,说不清到底是挑战荷包还是挑战三观。

江海潮一开始没觉得几百块钱一瓶化妆品有什么好稀奇的,毕竟一瓶用上一年半载都是有可能的。

但她转念一想,记得前年听招娣婶婶跟秋月姐姐闲聊时,说买个瓶霞飞的什么膏还是霜来着,花了10块钱。

当时他们姐弟那叫一个震惊啊。一瓶香香而已,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只是冬天用来抹脸罢了,竟然要10块钱这么贵!

小店里的香香也很香啊,那么一袋子,他们全家用一个冬天,不过才一块钱。换成滚滚油更便宜,好大好长的一支,只要5毛钱而已。

如此看来,几百块钱一瓶的化妆品,确实好贵了。

江海潮挠挠下巴,伸手指着桌上的小瓶小罐,感觉不可思议:“这也要几百块吗?”

冯妈妈给客人挑红帽子,扫了一眼,笑着摇头:“那个是小样。”

她把小样摆出来给顾客试用,纯粹是因为有的人没数,大瓶的粉底液摆出来,她们一倒就是一坨,又不好重新塞回去,太浪费了。

改成小样的瓶,客人们用起来珍惜多了,不至于白白浪费。

江海潮灵机一动:“阿姨,那你直接卖小瓶的呀,小瓶的总便宜吧?”

冯妈妈先是惊讶,旋即好笑地摇头:“这个不是卖的,是小样,是试用品,哪里能摆出来卖呢。”

江海潮疑惑:“里面装的东西不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能卖?”

“这是在人家外国商店买了化妆品,店里送的。”冯妈妈耐心地解释,“送的东西,不是卖的。”

江海潮压根没小样的概念,自然谈不上对小样的定义。她的逻辑思维简单粗暴又直接:“我们店里的帽子原本也是买衣服送的,可现在人家要买,不也直接卖吗?”

冯妈妈愣住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外面街上突然间传来吵嚷声,好些人都伸头出去看。

江海潮和冯妈妈正好站在玻璃窗旁,一抬头便瞧见又是“丽人行”闹出的动静。

小老板无语,这又怎么了?

“丽人行”的老板在出了大丑,白白给“公主日记”抬了回轿之后,没多久便跟小学生们猜测的一样,采取了买衣服送化妆和送保暖内衣以及打折3选1的模式,店里生意还不错。

而且比小学生们预料的更好的是,“丽人行”虽然流失了一部分客人,却吸引了更多妈妈辈的顾客。

江海潮他们还分析了一回,认为这是因为妈妈辈的顾客反正也没冲着免费化妆过去,而且跟那些想化妆的小姑娘一比,她们自觉获得打折或者赠送保暖内衣更占便宜,所以有一种优越感,自然更加愿意在这家店买衣服。

不过既然她们不是“公主日记”的目标顾客群,所以小学生们也只是看热闹而已,完全不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以至于现在看见“丽人行”里又闹起来,江海潮根本生不出幸灾乐祸的心情,全然都是好奇:好端端的,怎么又吵了?

她没空跑到人家店里看热闹,只能伸长脖子不时瞅两眼。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